“白洋淀裏荷花香,風景秀麗好地方喲——呵”

伴着船伕洋洋盈耳的歌聲,踏着一路碧波盪漾,記者來到了素有“華北明珠”之稱的白洋淀。恰逢雨後初晴,天空萬里無雲,湖面水波不興,天水一色的背景板上儼然一幅蘆葦婆娑、荷花綽約、水鳥啁啾、水村掩映的生態美景,真可謂是“波搖葦蕩迷人眼,風遞荷香醉客舟”。

美麗的白洋淀風光 求是記者 孫洋洋/攝

白洋淀地處華北平原中部,大部分爲雄安新區所轄,是華北平原最大、最典型的淡水淺湖型溼地,在調蓄洪水、調節氣候、涵養水源、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又稱“華北之腎”。白洋淀的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不僅對於京津冀協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意義重大,也是雄安新區規劃與建設重要着力點之一。

然而新區設立前的幾年間,由於清水補給不足、上游污水排放以及當地村民非法圍埝、毀葦造田、隨意焚燒等行爲,導致白洋淀長期深陷“垃圾圍堵、污水橫流、黑煙盤旋、生態失衡”的“污染門”,並一度引起輿論熱議。

解鈴還須繫鈴人,水村幸福從水尋

“那時候,水那麼髒,魚蝦不好活,人不能下水,咱都成了黑水村,哪還有啥幸福可言。”王家寨村的村民回憶道。

白洋淀內有39個純水村、89個半水村。位於白洋淀中部的王家寨村就是純水村之一,因其四面環水且綠意盎然,故有“桃源孤島、澱中翡翠”的美譽。這裏的每位村民自幼深諳水性,“一個猛子扎進水裏”的天然童趣曾是他們每代人的共同記憶,也深刻映射在他們對幸福生活的理解中。

人民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白洋淀人民的幸福、雄安新區的建設與發展都繞不過白洋淀水體治理這一關。新區設立後,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白洋淀生態治理修復工作,成立工作專班,制定工作方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和責任清單,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推進這場生態文明建設攻堅戰。今年以來,各方面治理工作目標明確、紮實推進,力度不減。如嚴格外源管控,不讓一滴污水入澱;抓好內源管控,加強澱村污染治理;統籌生態補水,增強白洋淀水體流動;堅持科學治理,與專業公司合作開展治污工程建設。

位於王家寨村的污水淨化循環利用系統 北京排水集團員工/攝

“真正把水治理好,不僅是國企擔當,也是我們最想幹的事兒。”北京排水集團(雄安新區)運維負責人劉嶽華說。該公司於去年3月開啓雄安新區白洋淀污水垃圾廁所等環境問題一體化綜合系統治理項目,涉及4鄉28村,圍繞垃圾、污水、廚餘、廁所糞污等四類難點問題,採用技術處理、導流收集、外運外置、日產日清等手段,有效減少了污水直排、廁所髒亂、垃圾亂扔的現象,人居環境大幅改善。

據最新測評,今年1-6月,新區南劉莊斷面平均水質爲IV類(其中3、4月爲III類),湖心區斷面平均水質爲IV類(其中2、4月爲III類),整體水質同比明顯好轉,人居環境顯著提升,白洋淀居民再綻笑顏。

家住王家寨村望月島5號院的陳茂拴 求是記者 孫洋洋/攝

“現在我雖然遊不動了,但是我的孫子又可以下河游泳了”。70歲的王家寨村陳茂拴老人樂呵呵地說道。

小康路上不落人,漁民有了新身份

良好生態環境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這一理念在位於白洋淀東北部的邵莊子村得到了實踐印證。

隨着白洋淀生態治理工作的推進以及生態環境的改善,邵莊子村也同步發展爲新區澱中鄉村振興示範村,不僅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經濟收入穩步提升,每位村民也都成爲生態紅利的創造者和受益者。

正在直播的快手主播邵小貝 求是記者 孫洋洋/攝

“原來那種‘一個魚倆眼,有喫沒攢’的窮日子再也沒有了,現在的日子越來越好。”今年48歲的村民邵小貝告訴記者,他從2017年開始經營“農家樂”,2018年又有了一個時尚新身份——快手主播,是白洋淀最早嘗試直播經濟的探路者之一。因爲經常通過網絡直播平臺宣傳介紹白洋淀的自然風光以及水產美食的烹製過程,邵小貝現已“圈粉”近萬人,這些粉絲大多又轉化爲線下游客,讓經營收入翻了兩番,他也成了鄉里鄉親嘴邊的“能人兒”。目前,邵莊子村像他這樣的“網紅”已有20多人,“互聯網+生態旅遊”的經營模式在村裏初顯規模,這不僅讓農家樂越來越紅火,也讓村民在休漁期有了新營生,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結合、協同共促。

61歲的環保衛士王振民 求是記者 孫洋洋/攝

“你看這兒多幹淨啊,只要讓我幹,我就不退休。” 61歲的王振民指着村裏整潔的街道驕傲地說。他是邵莊子村的一名環保員,每天負責清掃街道、清除垃圾。據瞭解,村裏爲了嚴格落實“村內垃圾日產日清”的內源污染防治舉措,同時拓展村民增收渠道,讓全體村民共奔富裕路,便給像王振民這樣的非典型勞動力安排了力所能及的工作,並定期發放薪資。王振民對自己的工作有着高度的責任感和自豪感,認爲自己的工作同樣是新區建設的一部分,必須認真做好,對下一步開展的垃圾分類行動充滿了期待,他說道:“這事兒可是個大好事兒啊!”

“天越藍,水越清,人越願意來,我們的生活就越好”。村支書王雙玉告訴記者,環境的改善讓村民喫上了旅遊飯,走上了小康路!

在記者就要登船離開邵莊子村的時候,81歲高齡的王大娘正在碼頭廣場上哼着小曲兒扭秧歌,豐盈的笑容流淌在皺紋裏,就如同清流在荷間穿過……

看吶,這應該就是幸福小康的模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