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道粉刷、路面拓寬、綠化提升……今年,位於石泉路街道的陸家宅小區在經過老舊住房綜合修繕後,煥然一新,小區的“面子”和“裏子”都有了明顯改觀,難怪居民們都說:“小區更宜居了,生活也更舒心了。”

今年年初,普陀區委、區政府提出全面打響“三舊”換“三新”民生攻堅戰,即:

破舊立新,讓全區二級以下舊裏換新顏;

推陳出新,讓更多老舊住房“穿新衣”;

滌故更新,讓非成套房屋居民過上廚衛獨用的新生活。

石泉路街道今年列入二級舊裏以下改造計劃的有5處,列入舊住房綜合修繕計劃的小區有29個,列入非成套住房改造的有2處、共268戶。街道在回應羣衆內心期盼的同時,以“三舊”換“三新”的重大舉措,打造整潔有序、便捷舒適的社區宜居環境。

舊住房修繕改造,讓老小區煥發新生命

石泉路街道轄區面積3.53平方公里,下轄24個居委會(另有籌建中的居委會2個)。街道共有住宅小區80個,其中老舊小區72個,其中半物業開放式小區27個,沿街居民樓棟37個。由於老式小區居多,很多房屋面臨結構老化、安全隱患突出、生活不便等諸多問題,廣大居民羣衆亟盼居住條件能夠儘快改善。

改造前

陸家宅小區是此次老舊小區綜合修繕工作的重頭戲之一。小區建於上世紀80年代初,由於設施陳舊,存在屋頂漏水、滲水,小區基礎設施老舊,停車難,公共區域劃分不合理等問題。同時,公共休閒和社交空間缺乏,小區停車矛盾突出,物業管理能級也有待提升。爲系統解決陸家宅小區硬件和管理上的痛點,區、街道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決定將其納入老舊小區綜合修繕計劃,2020年5月正式推進陸家宅小區屋面及相關設施改造工作。

小區改造重民意,民心工程獲居民點贊

老舊小區綜合修繕工作是惠民利民的民心工程,惟有以精細、誠懇的“精誠力”,才能將這項工作做到百姓的心坎裏。爲此,街道積極搭建平臺,多次邀請設計單位與居民進行面對面地交流和溝通,先後召開居民座談會、徵詢會、居民代表會等16次會議,讓居民充分表達對小區的建設和發展的意見。同時,還舉辦“居民開放日”向居民詳細介紹改造方案,廣泛徵求意見建議。

我們小區老年人多、小孩多,公共空間能不能兼顧?

每天回家都要在小區兜圈子,建議能夠固定一下停車位。

希望能增加一些綠化,要保證一樓住戶的私密性。

工作人員將居民的意見或建議記錄在冊,整合統籌,最終形成小區修繕方案,這樣既能提高設計方案的認可度,又能統籌平衡好不同住戶之間的利益,最大程度體現公開公平公正。“滿不滿意,老百姓說了算”成了街道上下推進“三舊”工作的一致共識。

顏值內涵雙提升,居民收穫滿滿幸福

我家的牆面不滲水了,下水管道也通了,樓道牆面粉飾一新……

居民張阿姨一口氣說了好幾個變化,臉上難掩興奮之情。還有不少居民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在施工期間不時來到居委會打探工程進度。

“這次綜合改造從上到下、從裏到外,都囊括其中。”街道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改造具體包含了屋面坡改坡、小區內截污納管、消防通道拓寬、小區綠化提升、景觀改造等。同時,還會加裝監控設施、可視門禁系統、智能化車庫、智慧路燈等設施。修繕後不僅讓小區裏外觀變好,功能使用上更是煥然一新。

目前,街道正在推進中山北路2627弄1、3號樓樣板樓建設,已完成樓道內管線入槽、表箱入櫃、公窗換新、地坪改造、便民扶手及休息座椅等改造項目;樣板樓外立面已完成空調外機罩、雨棚、花架、晾衣架等“四統一”改造;小區景觀道路、雨污水分流、小區門禁系統及智能化車庫等更新改造工程正在穩步推進中。

事實上,今年除了陸家宅小區,還有綠葉小區等29個老舊住宅小區都相繼得到了全面的改造、整修和提升。同時,街道以老舊小區綜合修繕工作契機,妥善推進小區合併封閉管理工作。目前中山北路2347弄、嵐皋路25弄小區合併工作已經完成,中山北路2165弄、2185弄等小區合併封閉管理工作正結合小區綜合修繕同步推進。

編輯:劉雪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