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腳下的古老小縣修武,不可思議地用美學經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究其原因是該縣在文化傳承與創新中找到了縣域經濟發展的破題之路。

修武“永不落幕的漢服節”活動現場

首先,理念指引方向,方法決定成效。修武縣委在推動實施“民心導向”六項黨建制度過程中,將黨建美學作爲黨建元素的升級版,把黨建美學理念轉化爲行動,融入基層黨組織的活動陣地、組織生活、行爲規範和制度保障中,使黨員羣衆身處黨建文化的空間藝術中,感受到共產主義信仰的崇高感召力。

修武縣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更注重落實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制度是一個民族的核心競爭力,如何把“人民至上”落實到中國基層的制度設計和非制度補充上?讓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和長遠利益最大化?修武縣堅持人民至上的縣域治理理念,建立起以民心爲導向的“六項制度”,牢牢扭住制度化建設這個落實民心導向的“牛鼻子”,用制度厚植共產黨執政的羣衆基礎,通過建機制、謀創新、激活力,搭建起基層黨建的“四梁八柱”,統籌黨的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鞏固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不斷提升羣衆對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的認可度和滿意度。由此,民心導向六項制度讓羣衆感受到了實惠,也使各級黨組織真正成爲老百姓的“主心骨”。

民心導向六項制度不斷密切黨羣幹羣關係,持續提升羣衆幸福感和滿意度,使“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落到實處,也凝聚起更加強大的發展正能量。

第二,綱舉才能目張,觸類方顯旁通。如何把美學經濟做實,不落於虛套?不可思議的修武人敢爲天下先,志在通過美學經濟實現縣域的原力覺醒。在黨建美學的帶動下,該縣以美學經濟爲抓手,引領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了三產融合聯動、城鄉統籌發展,走出了一條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和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修武縣結合自身產業基礎和發展優勢,打造山水美學、黨建美學、鄉村美學等8類13個美學項目集羣和76個重點項目,以美學設計突破全域旅遊、“四好農村路”建設、脫貧攻堅、“百城提質”和產業轉型升級等難點與瓶頸,通過全域美學盤活縣域資源,創新了全域旅遊發展格局。全域旅遊涉及的餐飲、住宿、文創、康養、度假、攝影、會展、總部經濟等美學驅動項目,加上科技驅動的高端裝備製造、光電子以及文創產品等,構成了修武縣產業升級的兩大支撐。全縣上下在精準把握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中,推進三產融合、鄉村振興。隨着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願意爲稀缺的美學產品和高品質體驗買單,山上廢舊學校、民房被整修成精緻的民宿,1.4萬間民宿帶動深山裏的村民脫貧致富,從而找到了綠水青山變爲金山銀山的新路徑。

第三,夯實發展基石,驅動產業創新。以美學引領的修武“四好農村路”創建,巧妙融合了藝術家和農村基礎設施,成爲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石。一條通向雲臺山鎮兵盤村的金雲路,將散落的古村串珠成鏈,以河南唯一的五星級民宿“雲上院子”爲中心,輻射沿線多個傳統村落,縮短了遊客嚮往自然、追憶鄉愁的空間距離,盤活了沿線村莊旅遊資源,昔日的荒山成了城市人最“稀罕”的美學體驗,帶動沿線23個貧困村、10個美麗鄉村發展,14個貧困村實現了整村脫貧。

從平原到山區,從縣城到偏遠鄉村,一條條“暢、潔、舒、美”的“四好農村路”縱橫交錯,如一個個毛細血管把全縣城鄉連接起來,打通了人民羣衆出行的“最後一公里”,實現了鄉村旅遊業、休閒體驗農業、經濟林果業等多個產業的融合發展,成爲了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現鄉村振興的有力支撐。藉助美學的創新融入,驅動產業升級。平原的雲臺冰菊、玫瑰工坊、鮮果工坊、醜鴨工坊等脫穎而出,帶動平原鄉村旅遊業的發展。可以看到,修武衝破了唯有科技才能驅動產業升級的傳統思維,開闢了產業升級的第二路徑。

第四,找準消費羣體,留住未來人才。修武很潮,我們看到了一個千年古縣用美學經濟國際化和美學經濟數字化,勇敢擁抱“Z世代”消費潮流,併爲佔全國人口70.9%的縣域,探索想象力無邊的商業變現路徑,真正找到了鄉村振興的破題之路。

修武縣積極與國內外頂尖設計團隊合作,還攜手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共建黨建美學研究平臺,讓美學的種子在青年心中成長壯大。以魏晉美學爲支點,一邊探索“兩山理論的美學路徑”,從雲臺古鎮天人合一、返璞歸真、自然與生活空間相融合,以興趣和圈層搭建不同的合院組團的幸福庭院生活,到“雲上院子”依山而建,抱林而居,功能齊全的詩意田園生活;一邊爲“Z世代”2.6億中國青年和酷愛中華美學的19億全球青年“線上B站,線下修武”佈局。從雲臺小七電商直播小鎮帶動年輕人直播帶貨到永不落幕的漢服節、電音節,圍繞2.6億中國“Z世代”青年消費羣體,這個千年古縣不斷地創造出商業新傳奇,凸顯着修武美學經濟的時代強音,吸引着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奔向修武,爲鄉村振興蓄聚人才力量。

從黨建美學出發,修武在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中不斷創新,通過文化使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力銜接,找到了鄉村振興的全新路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