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記得馬雲曾經說過:

我還記得馬雲曾經說過:

“模式,案例就是個性,情境就是心態,好的細節個性狀況一般不好,好的模式人從來不注重細節,兩者都做得好,那就叫太有才了!”

畢竟,性格決定方向,方位決定格局,有大格局的人永遠不會固守一些瑣碎的事情。

就像幾年前,一個環衛工人不小心把奔馳車主劃傷了,奔馳車主怒氣衝衝地下車,用環衛工人的鐵鍬把環衛車刮傷,說:“好吧,這樣我們就清場了,”。

畢竟,車主們明白,自己修補劃痕是件小事,但把劃痕放在環衛工人身上卻是件大事。

盲目地和他爭論賠償是沒有用的,最好把它做大做小,表現出自己的風度。

總有很多人盲目爭吵和一些小得失,但在別人眼裏,這是“吝嗇”的行爲。

尤其是作爲一個成年人,你適當的讓步是給別人利益,這樣互惠互利才能成爲一種更長久的相處方式。

因此,真正有規律的人不會在意這些小事,因爲從長遠來看,他們不會在意這一刻的利弊。

不要太在意自己的得失

前段時間,他的同事老周戀愛了,剛在一起的時候,老周願意買包、買禮物,甚至請她到五星級酒店喫飯。

而老周的女友也很懂事,看到老周爲自己付了這麼多錢,她儘量在他過節的時候給他買各種貴重的禮物。

但好景不長,漸漸兩人覺得性格不合,便鬧分手。

但他認爲他在女朋友身上花了太多錢,分手後,他花了很多時間和女友、支付寶、微信吵架,爲了贏錢。

雖然女朋友不能理解老周的行爲,她已經給了他錢,但她還是很理性,跟老周說清楚了,週一給了他一些錢。

這件事被他周圍的朋友知道了,他們說,老周不是爲女友打抱不平的合適人選,不過,女友覺得過去的事已經過去了,爲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糾紛,省錢是值得的。

但是,我們應該明白“多關心得失”而不是“不在乎得失”。

對於一些只想得到而沒有回報的人來說,他們盲目的付出和損失是“不公正的大頭”的行爲。

真正有規律的人可以理解什麼樣的人需要自己付錢,哪些人不會再付錢。

明白現在的失落只是暫時的,你的氛圍會逐漸成爲你的個人標籤。

這種別人心中的善良,以及別人無條件的信任和支持,就是你將來會得到的。

所以儘量不要和別人爭論一時的得失,那些不必要的事情會讓他沒有必要過關,失去誠信是不值得做的。

不太侷限於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總有人一輩子都生活在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中。

就像童話裏的一對騎駱駝的夫婦,當他們騎駱駝的時候,周圍的人都說他們心地不好,爲駱駝努力過,但他們很悠閒;

當他們不騎駱駝時,周圍的人都說他們很蠢,他們甚至沒有駱駝走過沙漠。

最後,他們在沙漠裏瘋了,不知道該不該騎駱駝,最後沒有走出沙漠。

要知道“百人百口”,永遠不能滿足所有人的意見,最好儘量迎合自己的內心。

一味沉溺於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只會模糊自己的想法,看不到自己的路。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就像唐寅在詩中寫的:“世人嘲笑我瘋了,我嘲笑別人看不透”。

爲什麼把自己的思想侷限於別人的意見,用心去生活就是“大智慧”。

不要太看重金錢和名譽

金錢和利潤是現在生活中最吸引人的兩件事,但過分追求名利只會讓自己陷入深淵,不斷落入敵人的懷抱,最終傷及他人和自己。

高格局的人總能明白,只要自己足夠優秀,那些名利自然可以與自己相提並論,否則,爲之奮鬥是徒勞的,做自己最好。

我們應該知道“酒不怕巷子深”。

高學歷的人很少關心自己的現狀,他們會盡力做他們認爲正確的事情,然後繼續攀爬。

所以,在乎名利的人是不值得的。

畢竟,你今天得到的東西明天可能會丟失,最好自己填飽肚子,一勞永逸地擁有它。

情感總結:

大多數時候你太在意什麼,你會失去更多。

正如馬雲所說:

“細節好的人往往模式不好”,因爲他們太執着於身邊的小事,不願意放棄一點好處,從而損失更多。

俗話說:“常做撿芝麻扔西瓜的事,”。

人們真正的模式是靜靜地獲取和付出,不要沉溺於一些小事。

無論是愛情還是生活,過分強調其中一個都會禁錮自己的腳步和眼光,最好對一切漠不關心,做好自己的心事。

作者:微談情感,一位有溫度和態度的作家,一位自由撰稿人,一位心理諮詢師,一位有着數千年婚姻案例分析經驗的情感導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