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奇诺防线就是一个笑话,重金打造的防线,最终被德国轻易破解也使得法国最终亡国。

看过马奇诺防线地图的人都会笑法国人,说法国人是不是傻,普通人都知道绕过防线,难道法国人就不知道吗?

马奇诺防线计划实施

说起马奇诺防线,其实有很大的历史原因,法国自从拿破仑之后,就再也没有什么军事奇才出现,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的法国,国内不但过上动荡不安的生活,心理上也过起担心德国人的想法,害怕德国人再次进犯。

说起害怕,过了40多年德国人再次袭来,虽然最终德国失败,但是给法国带来的损失也是很大的,并且让法国更加担心这个好战的“邻居”。

于是,法国一些保守派开始鼓吹坚固的永备防御工事和要塞的优越性,这其中的代表就是陆军部长马奇诺(马奇诺防线以他的名字命名),并且认为强大的炮火掩护下,能够给攻击部队造成巨大的伤害;而法国的另一派则更是倾向于加强武器上的装备,并且认为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只要德国再次进攻法国,就直接跨过莱茵河,然后进攻德国。但是法国的军事高层最终选择了建筑防线,而马奇诺防线计划应运而生。

不完美的马奇诺防线

马奇诺防线在当时很多人都反对,像雷诺和戴高乐等人,他们认为马奇诺防线会花费大量资金和人力,不如把这些钱花在飞机大炮上。

可马奇诺防线计划最终还是实施了,其实马奇诺防线还有另外一个信号,就是可以减少财政上的开支,法国高层认为,马奇诺防线修好之后,可以减少国防人员,进而大量减少开支,并且马奇诺还能为法国争取大量的时间,好准备德国的突然袭击。

就这样,马奇诺防线开始动工,并且被法国人寄予厚望,法国人在马奇诺防线上花费大量资金,使得马奇诺防线不仅能够抵御空中轰炸、大口径火炮攻击等,还有更多的军事、生活等设施,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这样的防御设施,法国共修筑12年,花费了50亿法郎的巨资,而资金的耗费,也使得法国无法将北部再修筑完善,因为当时的法国已经背负着巨大的资金压力。

法国高层也认为北部无需在修筑,因为比利时的存在,可以帮助法国人提防德国,如果德国真的要进攻法国就必须要经过阿登山区,法国人认为德国人不会很快的穿过阿登山区,于是北部就成为了唯一从德国进入法国的路径,而这条路径被法国人认为是德国不可能走的路径。

马奇诺最终给德国人留了一个口子,而德国人也恰恰就是从这进入法国的。

阿登山区

说起阿登山区,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德国与美国的大战,当然这都是后话,这个山区丛林茂盛,平均海拔也在488米以上,对于大部队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行军路线。

但德国在之后推行的“闪电战”彻底将法国人给震惊了,38天打到巴黎市中心,这样的速度本应该是马奇诺防线应该承担的时间,但德国人却如空降一般,降临法国。

法国保守派的侥幸心理

说起法国保守派,其实并不是他们不知道北部有空缺,但低估了科技的进步,坦克和飞机在一战中地位还并不高,但是在二战中俨然已经成为主角,并且闪电战就是依靠坦克和飞机才完美实施的,法国高层的判断失误,成为了马奇诺防线的失败原因之一。

再说马奇诺修筑,修好马奇诺防线之后,法国高层认为这简直就是奇迹,并且认定为法国的骄傲,这个欧洲最庞大的建筑工程将筑城简直发挥到了极致,法国人完全可以将安全寄托给马奇诺防线,并且马奇诺防线仅仅需要很少的人,就可以镇守,给财政也是带来了很大的削减,这简直就是最理想的结局。

很多法国人都高兴着马奇诺的建立,并且马奇诺经常迎来法国盟友的参观,其中英国一位陆军军长艾伦·布鲁克爵士参观过后,写下了自己的担忧:

不用怀疑,马奇诺的整个观点是天才的设想。但是!它只给我很少的安全感,我认为法国本来可以做的更好,如果把钱花在机动防御的装备上,比如更多更好的飞机和更多的装甲师,而不是把钱扔进地下……马奇诺防线最危险的方面在心理上,它给人造成一种错误的安全感,躲在牢不可破的钢铁防线后面的感觉,一旦这种感觉被打破,法国的战斗意志将一起被粉碎。

正如这位英国军长所言,马奇诺更多的是给法国人带来了心理上的“完全防御”,使得马奇诺建成之后,法国人开始过着高枕无忧的生活,哪怕是已经跟德国宣战,也在享受着灯红酒绿的生活,认为德国只要过来,就会在马奇诺防线面前不堪一击,这是一场“轻松的战争”,法国士兵每天不训练、不作战,挖工事成为了每天的工作,就这样被突来的德军,打得一败涂地。

法国人的过于高枕无忧和德国人作战能力的增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经历了二战的失败,马奇诺最终被法国人放弃了,而很多都被拍卖给了法国民众,成为了旅游景点和农场等,马奇诺最终被世人认定为笑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