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強國,政治安國,雙管齊下才能奠定一個國家發展的根基。而國之強盛,統治者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手段都十分關鍵。歷史上亞歷山大帝國的強盛就與其統治者息息相關。其帝國輝煌的締造者是亞歷山大大帝,年紀輕輕的亞歷山大就已經頗具軍事之才,而且具備靈活運用政治手段之能。雙管齊下,初出茅廬的亞歷山大不僅鎮壓了希臘叛亂,擊敗了色雷斯從而打響了他的威名,而且也奠定了亞歷山大帝國的擴張基礎。

亞歷山大是歐洲歷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和軍事統帥,擁有雄才大略的他少年就已成名。亞歷山大是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之子,在腓力死後,年紀尚輕的亞歷山大就在一批能臣的扶植之下登上了馬其頓國王之位,是爲亞歷山大三世。雖然年紀輕輕,但在亞歷山大上位之後就體現出其極具統治者的威嚴。他運用政治手段肅清了馬其頓內部反對他的勢力,並且將威脅其王位的障礙都逐一清除。

亞歷山大雕像

當亞歷山大的王位剛得到了鞏固,此刻反叛的危機卻在漸漸湧動。希臘在被馬其頓佔領之後,就一直迫於馬其頓的統治壓力,被迫臣服於馬其頓。但腓力二世死後,其子亞歷山大繼位,對於希臘來說是個發動起義的絕佳機會。所以各地區都在策劃發動叛亂,首先就是利亞帶頭反抗。這是給初出茅廬的亞歷山大的一次考驗,同時也是一個危機。因爲如果此次叛亂不能夠及時遏制,那麼叛亂之火就會燃遍整個希臘,到時候局勢就會難以控制。

所以亞歷山大行動迅速,立刻率領大軍前往帖薩利亞,這也是他一展威風的開始。亞歷山大抵達之後並沒有立刻展開攻擊,而是心中早已有了一套作戰的計劃。亞歷山大並不打算正面迎擊,而是採用迂迴戰術,給對方來一個出其不意。他先是繞過兵力重重的必經隘口,而選擇在對方沒有設防的地方越過山頭。利亞人都以爲亞歷山大會率軍從必經之處通過,但亞歷山大卻突然在其後方出現。亞歷山大採取的軍事戰略之術,卻讓帖薩利亞人認爲是神靈相助,所以最終兵不血刃就平定了這場叛亂。

亞歷山大帝國版圖

亞歷山大解決了利亞的危機,又立刻率領軍隊南下希臘。與此同時,希臘各邦的代表都在商議反叛之事,未曾料到亞歷山大的動作如此迅速。因爲在他們眼中,亞歷山大不過只是個乳臭未乾的毛頭小子,也就根本沒有將其放在眼裏。而亞歷山大卻突然率兵前往,完全沒有應戰準備的各邦只得求和。而爲避免希臘各城邦聯合起來反叛,以便保存自身的軍事實力對抗波斯。亞歷山大和各邦又簽訂了盟約,成爲了希臘聯軍的統帥。但此時斯巴達卻不願接受亞歷山大的統領,亞歷山大並未用武力強制使其屈服,而只派領軍隊嚴密監視。雖然亞歷山大只是剛繼任王位,但政治手段卻運用得十分老成。亞歷山大是極具長遠的政治眼光的,他的目標根本不只侷限於希臘,而是更廣闊的疆域。

古希臘城邦

亞歷山大打算以擴張之路來振興馬其頓,鎮壓了希臘的叛亂之後,就着手擴張之徵。他將自己目標瞄向了亞洲地區,不過要實現這一東征計劃,首先要掃除征戰之路上的障礙。只有將北部和西部的威脅掃除之後,穩固了馬其頓的後方安全,才能夠進行擴張。他的擴張路上的第一個障礙就是色雷斯。亞歷山大的征戰目的是很明確的,他出擊色雷斯的主要目的是爲了掃清反對馬其頓的勢力,爲東征做準備,而並非是要將其領土收歸己有。

所以初出茅廬的亞歷山大開啓了東征的準備之戰。亞歷山大率領陸軍進軍色雷斯領地,而命令一支海軍艦隊從拜占庭出發趕來與之會合。在希普卡關隘展開了他第一次正式的戰役,也是初出茅廬的亞歷山大展雄姿,使其威名遠揚的一戰在這場征戰中,亞歷山大的軍事之能大放光彩。亞歷山大和此前平定希臘叛亂一樣,並不貿然攻擊,而是先注意觀察對方情況。先知己知彼,才能夠有針對性地制定作戰計劃。色雷斯先控制了亞歷山大的必經之路,並且集中武力駐守此地,企圖以戰車的衝撞力度衝擊馬其頓方陣。但是亞歷山大早已經心中有數,他仔細觀察地形之後,打算突破對方設置的阻礙。對於如何躲避對方衝擊而下的戰車,進行了一番周密的考量。

馬其頓方陣影視化圖片

在亞歷山大周密的部署之下,馬其頓士兵並沒有多大的損失。因爲雖然向下翻滾的戰車具有強勁的衝擊力,但是如果留出空道則可躲避。如果實在避無可避就用盾牌製作成一道屏障,讓其得以從上方翻滾而下,而不會對士兵造成傷害。亞歷山大的這一應對之策,十分奏效。所以馬其頓士兵得以衝擊色雷斯陣營。安全抵達之後,亞歷山大立刻進行下一步的軍事部署。他將弓箭手安排在方陣之前,以便能夠精準射擊色雷斯人。而自己率領部隊直擊色雷斯,亞歷山大一馬當先,也讓馬其頓士兵士氣高漲。

在馬其頓士兵的猛烈攻勢之下色雷斯士兵只得慌忙逃竄,馬其頓士兵大獲全勝。於是亞歷山大趁熱打鐵,繼續下一步的東征準備。亞歷山大繼續向特巴利亞進軍,因爲在與色雷斯一戰中,亞歷山大已經威風顯露,所以特巴利亞國王已經先行逃離,留下了大部隊在峽谷之中阻擊亞歷山大的軍隊。不過頗爲軍事之才的亞歷山大十分善於結合地形來部署兵力。由於峽谷地勢狹小,所以他便將隊形改成了縱向式。亞歷山大打算誘敵而出,再趁機攻打。他先派弓箭手和投石兵對特巴利亞發動攻擊,待到將其引至寬闊之處,亞歷山大立刻排兵佈陣,以密集的步兵和騎兵向其進擊。

馬其頓騎兵

正面攻擊和包抄相結合的戰術,很快就讓利亞士兵招架不住。而後亞歷山大的艦隊也趕至了伊斯特河,亞歷山大打算攻擊河岸的吉塔人。吉塔人屬於色雷斯的一支,爲了抵禦亞歷山大的攻擊,也集結了一支龐大的隊伍。若要發動征戰,先要解決過河的問題。所以亞歷山大立刻命令士兵收集和製作渡河的工具,士兵得以很快渡河,並且潛行至對方陣地。亞歷山大行動不僅迅速,而且戰略部署也十分有效。當馬其頓軍隊開始對吉塔人發動攻擊時,處於驚慌之中的吉塔人只能選擇四散而逃。亞歷山大的得勝也讓其威名大振,周圍很多部落都迫於他的軍事壓力主動前來求和,這樣一來,亞歷山大東征前的威脅就基本解除了,也就奠定了亞歷山大帝國的擴張基礎。

色雷斯士兵

小結

初出茅廬的亞歷山大,依靠其軍事才能和政治手段不僅穩定了自己的王位,平定了叛亂而且也爲其帝國的擴張奠定了根基。亞歷山大是具有長遠的政治眼光的,爲了保存實力抗擊以抗擊波斯,所以在處理希臘叛亂的問題上並沒有訴諸武力。而且他在開啓擴張之路前,先考慮的是國內的穩定。只有解決了國內的威脅,才能夠安心地進行征戰。

其實亞歷山大在東征之前做的準備也不僅僅是出於解除威脅的考慮,同時也是解決內需,籌措戰爭經費的需要。因爲在其繼任之初,馬其頓的國力已經衰弱,不僅資金匱乏,兵力資源也較爲緊張。而在東征前對這些小國採取軍事措施,也就能夠爲自己積累更多的財富和提供更多的兵力。亞歷山大也並不打算將這些領地納爲馬其頓所有,這也是其出於政治層面的考慮。因爲此舉能夠減少這些地區的暴動情緒,緩解了鎮壓反抗的壓力。

亞歷山大及其方陣

亞歷山大除了有政治上的智慧手段,而且還具有高超的軍事之才。在征戰之時,亞歷山大善於利用天時地利人和各要素,在知己知彼的情況之下才針對性地制定作戰計劃。作戰時一馬當先,先從氣勢上壓制對方,同時也鼓舞了己方軍隊的作戰士氣,所以在戰場之上往往能夠得勝而歸。

因此,軍事才能和政治手段雙管齊下,亞歷山大也得以穩固了自己的統治地位,同時也爲擴張奠定了基礎,成就了亞歷山大帝國的強盛。

參考文獻

《亞歷山大與征服神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