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有這樣一種感覺或經驗:你越是不想見到某人,你偏偏就會碰上某人;你越是刻意躲避某人,你偏偏就是躲不開。此種現象,我們的老祖宗稱之爲“冤家路窄”。

“冤家”什麼意思我們都理解,這“路”怎麼就會變“窄”了呢?當然“路窄”不是“路”真的變“窄”了,而是對“不是冤家不聚頭”這種現象的一種戲謔的說法,同時透露出一種無奈的心情,也有點唯心的意味。

冤家爲何路窄?真要搞明白這個問題,就不得不說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之一的“墨菲定律”。墨菲定律也許能揭開冤家的路是如何變窄的。

墨菲定律的原文是: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根本內容是: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套用墨菲定律,我們來說一說“冤家路窄”。一個人出門,有多條路、多個時間段可供選擇;而其中一條路、一個時間段剛好能碰見他的冤家;他選擇的次數多了,則必定會選擇剛好碰見他的冤家的那條路、那個時間段。如果有碰見冤家的可能,無論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墨菲定律也好,冤家路窄也罷,其實就是一個概率問題,只要有碰到冤家的概率,這個碰見冤家的結果總會發生。況且可供選擇的道路有限,可供選擇時間段也有限,所以碰見冤家的概率還是非常大的。

墨菲定律揭示了冤家路窄的必然性,但並不足以解釋“刻意迴避,但迴避不了”的問題。這其實可以用“讓路同時讓一邊的現象”來解釋。

什麼是“讓路同時讓一邊的現象”呢?在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一種體驗:和別人會面,你下意識讓路;你向左,他也向左,你向右,他也向右;晃了幾次之後,才能成功錯開;雙方都非常尷尬。這種現象,就是“讓路同時讓一邊的現象”。

“冤家路窄”套用“讓路同時讓一邊的現象”。當你刻意迴避冤家的時候,你覺得那條小路經常沒人走,你覺得一大早人很少;所以你選擇了那條小路且一大早出行。但你的冤家爲了刻意迴避你,很有可能也選擇了那條小路且一大早出行。就這樣,“冤家路窄”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總之,冤家爲何路窄?根據墨菲定律,就是因爲有碰見冤家的概率,所以一定會發生(早晚的事)。爲何刻意迴避,還不能避免?根據讓路讓一邊的現象,很大概率你和冤家會選擇相同的路和時間段出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