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8日晚沈阳机床的重整计划申请通过,随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投入18亿元,用于沈机的重整和债务的偿还,并以29.99%的持股比例成为沈机的大股东。

沈阳机床的债务危机暂时得到了缓解。

2012年在美国加德纳公布的全球机床行业排行榜上,沈阳机床以180亿元的销售规模拿下全球第一的位置。但没有人会想到,在随后的7年间,沈阳机床的经营情况出现断崖式下跌,陨落的速度远远超过崛起的速度。

2016年3月21日一行来自北京的专家在沈阳机床集团的办公楼中,与沈机集团的董事长关锡友举行了长达数小时的关门会,在会上这个为中国机床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沈机人直言:形势不好了就都来把脉,我们也在想办法,除了核心技术实力,啥都白扯。在言语中关锡友道出了心中的不甘与无奈。

时隔不到一年,2017年1月11日,关锡友——这位临危授命、带领沈阳机床走向腾飞的关键人物,辞去了沈阳机床董事长在内的所有职务,曾经沈阳机床的主心骨黯然离场。

是什么让曾经拥有全球第一销售规模的机床公司,在一夜之间走向衰落呢?

1988年从上海同济大学毕业的关锡友来到了中国机床之乡沈阳市,进入到了中捷友谊厂当工人,开始与机床行业结下了近30年的缘分。进入90年代后,由于进口机器设备的关税壁垒被挪开,从国外进口机床的关税开始一度下降,进口机床带来的市场竞争使得国内机床企业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中国老牌机床企业急需一场及时的变革。

1993年沈阳第一、第三机床厂,中捷友谊厂,辽宁精密仪器厂四家联合成立了沈阳机床,此时沈阳机床开始被寄予极高的期望。

但在1993年至2002年的十年间,却是这个新兴机床大厂的黑暗十年。

由于合并后沈阳机床有了专门的销售公司,每一台机床的收入都会被销售公司抽取一部分,这样沈阳机床要比民营机床企业承担更多的成本。而且拨款改成贷款后,沈阳机床每年需要偿还银行的利息就达到了上亿元,银行也不愿意再贷款了。由于资金短缺,十年间沈阳机床厂的职工从2.7万人一度缩减至1.1万人。

2002年年仅38岁的关锡友出任沈阳机床集团的总经理,专注于技术研究的他第一件事,就是将厂内机床以外的业务全部拿掉,并着手提高机床的生产流程和工艺改造。

2003年沈阳机床终于迎来了重生,随着国家开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沈阳机床厂和东北三省一样迎来了黄金十年,同时国内制造业开始强势发展,对工业母机——机床的需求量也在快速上升。由于工人的工资从固定转变为计件,多劳多得让工人的积极性极大提高,在2004年沈阳机床的月产量从以前的100多台飙升至数千台,普通工人的工资一度高达上万。在市场竞争上,由于生产量的提高,在国外机床提价的同时,沈阳机床却出现了降价现象,这也是沈阳机床厂腾飞的机会。

即使沈阳机床的订单开始猛增,但企业仍承受了极大的生产成本,利润却没有想象中的可观。在数控机床的生产上,由于没有自己的数控系统以及关键部件,沈阳机床只能从国外引进,所以只能硬着头皮交钱。

为了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推出能有市场竞争力的国产机床,2007年关锡友找到同学朱志浩一起,在上海成立了团队开始在智能机床领域深耕。历经6年研发后,2013年沈阳机床正式推出了智能机床i5。“重新定义了世界工业的未来”,这是当时媒体对i5的称赞。

而另一方面沈阳机床在2011年登上全球机床市场顶峰后,沈阳机床再次迎来了困局。2012年后随着国内外机床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大,以及国内机床市场日趋饱和,沈阳机床出现了不再接订单,而是抢订单的现象,产能过剩和同质化问题额外突出。同时公司机床销量也逐渐伴随着人才流失、核心技术、管理经营等问题而下降。

在此之间沈阳机床的i5销量开始逐年上升,一度达到上万台的销量,但i5销量的提升并未改善公司业绩下降的局面。由于i5采用的按照工件计费的租赁模式,导致货款回收难度大,这也是业界内专家对i5销售模式的说法与探讨。

从人才流失、技术研发、市场变化,管理经营到股权结构等方方面面,都在影响这个老牌机床企业的成长。

还记得在i5的庆功宴上,关锡友向智能机床研发团队致词时的欣喜一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