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已经对中国无人机巨头大疆的337调查作出终裁,称不会对其发布禁令。

回顾一下事件:

在2018年8月30日,一家中企的美国子公司向美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出申请,指控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对美出口、在美进口或在美销售的无人机及其组件侵犯其专利权,请求ITC发起337调查并发布有限排除令和禁止令。

这就意味着,此前的指控被否决了

大疆作为无人机界的独角兽,近年来的路却不太好走。

8月17日,一则大疆裁员14000人的消息传遍网络,大疆公关总监谢阗地随即在朋友圈表示:

考虑到大疆总共14000人,按这个说法公司都没人了。我建议让子弹飞一会。”

从路透社的原稿来看,是自媒体的错误翻译引起这次误会。

原话是“公司考虑给全体约14,000名员工来个‘瘦身’”,而不是将这14000人都裁掉。

外媒的消息和大疆的回应看起来有些戏谑,但这不是第一次了,几乎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有大疆裁员的消息发出。

作为全球市场份额最高、出货量最大、科技最领先的无人机公司,自2014年起大疆每年的业务增量都十分乐观。

2017年其营收就达到了175.7亿元。从市场份额来看,大疆在全球无人机市场也是绝对的领先者。

现在,内忧外患,用来形容大疆一点也不为过。

早在今年4月,市场上就有消息称,或受新冠状病毒疫情影响,有1.5万员工的大疆正在裁员。

2020年受疫情影响以及居家令的颁出,大疆无人机的需求锐减。除业绩承压外,大疆业务的天花板也随之临近。

2018年之前,大疆创新无论是在营收和利润上都保持着高速增长。2017年净利润高达43亿。

但自2018年开始,随着内部腐败、员工猝死、偷偷裁员等负面新闻的频频出现,大疆再没有公开过营收数据。

在大疆的内部,创始人汪滔是一个技术极客,在公司经营管理上并不是他所擅长的。大疆虽多次传出上市的消息,但却并没有举动。

早在2006年,大疆创始人汪滔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无人机市场即将接近饱和,大疆的收入达到200亿元也就到顶了。

在海外,大疆客户遍布100多个国家。但对于大疆产品的信息安全性却一直遭到质疑,加上行业内众多竞争对手的挑战,大疆越来越飞不起来。

早在2017年,美国陆军就曾发布备忘录,认为大疆无人机在网络环境下具有弱点,要求全陆军禁止使用大疆无人机及相关软件系统等。

2018年5月,美国交通部寻求"10项全能无人机项目"企业合作伙伴时,大疆被排除在外。

2019年5月,大疆再上美国"安全隐患"名单,称中国制造的无人机可能正在向中国制造商发送敏感飞行数据。

2020年1月,美国内政部以安全原因停飞大疆无人机机队。

虽然今天,美国宣布了不会禁止大疆。但多变的海外形势,又会允许大疆飞多久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