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已經對中國無人機巨頭大疆的337調查作出終裁,稱不會對其發佈禁令。

回顧一下事件:

在2018年8月30日,一家中企的美國子公司向美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出申請,指控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及其關聯公司對美出口、在美進口或在美銷售的無人機及其組件侵犯其專利權,請求ITC發起337調查併發布有限排除令和禁止令。

這就意味着,此前的指控被否決了

大疆作爲無人機界的獨角獸,近年來的路卻不太好走。

8月17日,一則大疆裁員14000人的消息傳遍網絡,大疆公關總監謝闐地隨即在朋友圈表示:

考慮到大疆總共14000人,按這個說法公司都沒人了。我建議讓子彈飛一會。”

從路透社的原稿來看,是自媒體的錯誤翻譯引起這次誤會。

原話是“公司考慮給全體約14,000名員工來個‘瘦身’”,而不是將這14000人都裁掉。

外媒的消息和大疆的回應看起來有些戲謔,但這不是第一次了,幾乎每過一段時間,都會有大疆裁員的消息發出。

作爲全球市場份額最高、出貨量最大、科技最領先的無人機公司,自2014年起大疆每年的業務增量都十分樂觀。

2017年其營收就達到了175.7億元。從市場份額來看,大疆在全球無人機市場也是絕對的領先者。

現在,內憂外患,用來形容大疆一點也不爲過。

早在今年4月,市場上就有消息稱,或受新冠狀病毒疫情影響,有1.5萬員工的大疆正在裁員。

2020年受疫情影響以及居家令的頒出,大疆無人機的需求銳減。除業績承壓外,大疆業務的天花板也隨之臨近。

2018年之前,大疆創新無論是在營收和利潤上都保持着高速增長。2017年淨利潤高達43億。

但自2018年開始,隨着內部腐敗、員工猝死、偷偷裁員等負面新聞的頻頻出現,大疆再沒有公開過營收數據。

在大疆的內部,創始人汪滔是一個技術極客,在公司經營管理上並不是他所擅長的。大疆雖多次傳出上市的消息,但卻並沒有舉動。

早在2006年,大疆創始人汪滔在接受採訪時就曾表示,無人機市場即將接近飽和,大疆的收入達到200億元也就到頂了。

在海外,大疆客戶遍佈100多個國家。但對於大疆產品的信息安全性卻一直遭到質疑,加上行業內衆多競爭對手的挑戰,大疆越來越飛不起來。

早在2017年,美國陸軍就曾發佈備忘錄,認爲大疆無人機在網絡環境下具有弱點,要求全陸軍禁止使用大疆無人機及相關軟件系統等。

2018年5月,美國交通部尋求"10項全能無人機項目"企業合作伙伴時,大疆被排除在外。

2019年5月,大疆再上美國"安全隱患"名單,稱中國製造的無人機可能正在向中國製造商發送敏感飛行數據。

2020年1月,美國內政部以安全原因停飛大疆無人機機隊。

雖然今天,美國宣佈了不會禁止大疆。但多變的海外形勢,又會允許大疆飛多久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