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谁 ?

"卖肉来~!卖肉来~!"我磨了磨刀,大声吆喝,"吆!老爷,您来点什么肉?"

看这情况,不用我说您就一定知道我是干什么的,我呀,不是别人,正是这大宋年间汴梁街市上的一名屠夫。

(图为《清明上河图》集市)

"什么?您问我一介屠夫能赚多少银子?那我可告诉您,可真是不少银子呢!"

您可别瞧不起我,在我们大宋年间啊,屠夫的社会地位是很高的,因为这不仅是个力气活还是个技术活,这《庄子·养生主》里的一篇文章《庖丁解牛》里边有一句话:"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意思就是说啊,砍入牛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用刀,按照牛本身的结构,脉络相连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

您听听,连庄子他老人家都记录了屠夫的厉害之处,足以说明杀猪宰羊这活啊,不是人人都能干的,活儿难,自然做的人就少,更何况有些人信奉神灵,认为万物皆有灵,自是不肯干这些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事儿。干的人少了,市场竞争力就小,自然挣得就多,社会地位也高了。

(图为庖丁解牛图)

吃什么肉?

不过啊,咱们宋朝可不像《庖丁解牛》里所说的"解牛"。咱们宋朝啊只吃羊,不吃牛肉的,这是何原因呢?难道说牛肉不好吃?不香吗?

当然不是,这牛啊,是农耕经济的重要支撑。在先秦时代,《国语》中有这么一句话:"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由此我们知道,先秦的时候,诸侯天子吃牛羊肉,牛肉在那个时候还是上等的,到了春秋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牛的地位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至汉魏时期,铁犁牛耕也在不断的推广,逐渐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随着人们耕作水平的提高,农业的发展,牛,逐渐登上农业社会的舞台,成为重要的耕作工具。统治者也颁布诏令,无故不得杀牛。

《礼记》中也说道,"诸侯无故不得杀牛"。

而在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土地,农具,牛等牲畜,更加具有生产积极性,牛是主要的耕作牲畜,再加上统治者的禁令又怎么会杀牛呢?

(图为铁犁牛耕发展图)

而且,宋代以前,人民也不擅养猪或是做与猪肉有关的膳食。古代猪一般散养,猪不仅产量小,而且还有浓烈的腥膻味,现代可以圈养,阉割,使猪长得又肥又壮,产肉量大,或是烹调时加上啤酒,白酒去除膻味。

而且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烹调技术也渐渐提高,烹调猪肉的能力水平也渐渐提高,做出的猪肉也自然鲜美可口。可是宋朝的人民就不同了,不仅没有那样先进的养殖方式,也没有多样的烹调手段,自是做不出好的猪肉。也就不常食猪肉了。

我们常看见《水浒传》里的英雄侠客豪气冲天的进到酒馆里,然后大呼:"来一斤酱牛肉!",或者其他武侠小说、电视剧、电影也常常有这样的场景。

而《水浒传》的故事就发生在宋朝,可是宋朝的人民并不能吃牛肉啊!其实,这样的描写就是渲染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豪放爽快不羁的性格特点。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嘛!

还有,咱们宋朝的皇帝宋太祖更是不食猪肉,也定了祖宗家规,宋朝以后的皇帝不得食用猪肉,一直到熙宁年间人们的膳食才以羊肉为主,猪肉为辅。

所以啊,直到现在咱们宋朝,也仍然是小农经济,不过是更加精耕细作了,牛还是重要的农业劳动力。更何况宋朝时经济中心南移,南方的农业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用牛的地方就越来越多了。所以,咱们大宋朝是不食牛肉的。

不吃牛肉?!那吃什么?

为什么只吃羊肉?

吃羊啊!羊肉鲜美嫩滑,香味四溢,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美,甘也,从羊从大。"足以说明古人十分认同羊肉的鲜美了。而且宋太祖也喜吃羊肉。而且在大事之中如嫁娶,中榜,皇帝赏赐等喜事也少不了羊肉。而且据中医来讲,吃羊肉也对身体有好处。羊的各个部位也可烹调出极美的膳食,羊肚,羊腰,羊杂碎,皆可入菜。统治者的推崇,羊肉本身的美味,就更加让官员富人们争相食羊肉了。

(图为羊肉汤)

那你该问了,怎么不吃鸡鸭肉?鸡鸭体型小,且不易养活,抵抗力弱,现代家里养鸡鸭即便已经有了先进的饲养技术,可是仍然存活率不太高,更何况饲养技术不太先进的宋朝,一场风寒,一个流感,就足以让鸡鸭丧命。如果是养鸡鸭,自然不是养一只,养很多只又需要很大的地方,平民怎么有那么大的地方,富人养鸡鸭也是少数。喂养鸡鸭的饲料又很贵,人民自然是吃不上也吃不起。

那就吃鱼,你又该这样说了。可是毕竟不是每个地方都有鱼的,只有在温暖多水的鱼米之乡才会有鱼的存在,而宋朝的都城在东京,即现在的河南开封,在干燥的北方养鱼的地方甚少,南方自然是鱼米之乡,可是要把鱼运送到北方都城就困难了。那时候又没有冰箱可以冻冰块,即便有冬天存储在地下冰窖的冰,拿出来也一会儿就化了。自然无法保鲜。更何况宋朝运送工具只有马车,从南方到北方自路途遥远,靠马车也得几月才能到,那时候鱼早已臭不可闻,这还怎么吃?明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也写到:"最急冰鲜,鲋鱼等。限定六月末旬到京,其般昼夜前征,然实不用冰,惟折干而行,其鱼皆臭秽不可向迩。曾附其舟,几欲呕死。"足可说明鱼之难运。

说道臭鱼,不得不给您讲一个有趣儿的事。在明朝盛行食鲋鱼,皇帝喜吃,官员中也以皇帝赏赐鲋鱼为荣,可是鲋鱼到都城已经臭不可闻,皇上不知,以为是鲋鱼本身如此,运送的官员也不敢说,其他不知情的官员也如此想。有一个官员因能力突出,业绩好而屡受皇帝赏赐鲋鱼,他也渐渐吃惯了鲋鱼的"味道",后来他被皇帝派去南方任职,时间久了不禁想念鲋鱼的味道,他叫来厨子,问其为何不做鲋鱼,厨子说,我日日都做鲋鱼啊!官员愕然。这也说明了新鲜鱼的难以保持新鲜运达。

那.....吃点咸鱼干?

把鱼制成咸鱼干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制成鱼干,自是需要大量的盐,宋朝时期的盐本就制成较为困难,而且自唐朝安史之乱以后,经济发展缓慢,政府又将盐纳入了官卖制度,百姓拥有的盐不多,供给家里已经很是困难,又怎么有多余而大量的盐去腌制鱼干呢?

"卖肉来!卖肉来!新鲜羊肉哎!客官,您来点不?"

羊肉价格昂贵的原因

其实啊,也并不是人人都能吃上肉,虽说我大宋国适合羊肉的养殖,但羊毕竟还是在有草的上生存,这样的羊才肥硕,体型庞大,肉质鲜美,更何况无论是南宋还是北宋,大规模大面积的草场还是少得可怜。无法大规模养殖。

那您又要问了,非得在草场?别的地方不行吗?

别的地方也可以,像山地,或者平原较为贫瘠的土地,这种地方牧草本就少,可供羊吃的草更是少之又少。山地地势不平坦,多坑洼,起伏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多石块,这样的地形条件自然是不适宜羊生存的。贫瘠的土地可供草料也少,这样养出的羊肉质较柴,不鲜美。也自然卖不出去。

(图为山地情况图)

羊肉也并不是什么野菜,便宜之至。它价格昂贵,只有权贵阶层、富人才能经常吃上羊肉,还有宋朝也不像现代,能大规模批量养殖。而且羊肉产量不能满足人们强大的生活需求,人们更是不会争相购买,哄抬物价。

既然国内没有条件,那我们就去进口吧,发展发展国际贸易。宋朝没有向现代那样的运输技术,把羊运输来只能靠"轰",把羊从国土边地赶来,路上遥远不仅可能有强盗抢劫,还可能有瘟疫,或者天灾人祸,死的死,伤的伤,估计也剩不下多少只,更何况对外贸易,进口而来,自是价格无比昂贵,那么,羊肉便又让人们望而却步了。

宋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的发展渐渐超过北方,无论是在农业,还是文化方面,南方都在飞速发展。可南方的地势地形毕竟还是不适宜羊的养殖,而南方需求又渐盛。就需要来自北方的羊。北方草原盛产肉质鲜美的羊,更何况北方的需求还不能满足,倘若是运到南方,不仅物以稀为贵,到了南方,卖主还要狠狠地抬竹杠,又狠涨一笔,价格更加昂贵,非富人官员之家不能食。那就很可悲了,南方的平民阶层又吃不上肉了。

吃点别的好不好?

既然鸡鸭牛猪都不能吃,有的人又只能吃羊肉,那人们只吃羊肉不腻吗?

当然了,在宋朝后期,人们的生活水平渐渐提高,开国时期南方的牛数量少,无法供农业使用,南方人民也逐渐在没有牛的情况下耕作,宋朝中后期至末期耕作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朝廷对牛肉的禁令也不像宋朝开国时期宋太祖时那样严苛,政策也渐渐放宽,人们对牛肉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牛肉的肉质也不似羊肉那么膻,也非常味美。也渐渐有人牛肉。逐渐变成了,"羊为主,牛肉猪肉为辅。"

牛肉肉质也是十分鲜美的,那时的牛又日日耕地劳作,肉质很是劲道鲜香,人们又吃惯了羊肉,偶尔吃吃牛肉尝尝鲜也是常有之事。渐渐人们也开始学习如何烹调牛肉,或是制成其他食物。

(图为水煮牛肉)

其实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羊肉在肉类食材的地位一直都很高,每斤单价也是久高不下,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对生活的享受也是促使人们发明了很多对于肉类的烹调方法、各种吃法。各种喜食羊肉的人群也甚多,即使有人因其膻味而不喜食用或者过多食用,但是丝毫不影响羊肉在人们心中的的地位。

不说那么远了,我们大宋也是很喜食羊肉的,这不,又有一位老爷在我这里定了羊肉,磨磨刀,切一块上好的肋骨肉,炖肉,煮汤,味道自是极好的。

"卖肉来!卖肉来!客官,您不来二两羊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