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古往今來,有生即有死,死亡是所有生命都無法逃脫的厄運。生命爲何死亡?死亡的機制原理是什麼?

“老死”(衰老死亡)是當今社會普遍認同的觀念,但事實上沒有人真正地“老死”,他們終會因其它已患疾病或者新發疾病而死,通常最有可能是心臟驟停所致,這與潛在的身體問題有關。

例如:感染、心臟病發作或者癌症等,血栓可能進入肺部,阻止大腦爲身體器官供氧,從而導致心臟停止跳動。

當某人死亡時,無論是他是年輕人還是中老年人,一些疾病或者疾病過程已導致其身體機理停止工作。

老年人疾病可能以不同方式出現,隨着年齡不斷增長,我們的身體會出現正常的衰老跡象,對疾病的免疫力和恢復力有所下降。

現代醫學認爲,大多數人的死亡皆是“疾病”所致!

假若人可以避免一切疾病困擾,是否能夠永遠的活下去?

人究竟會不會“老死”?

在科學家眼裏,人體與機器沒有本質區別。從機器角度我們可以尋找一些線索。機器運作,一方面要求設備運行完好(這就像人體避免生病),另一方面需要能源維持運作(人體是否也需要某種維持生命存活的元素,當元素耗盡時生命即會結束)

關於“老死”的兩種解說:

1、中醫真氣學說。

中醫理論認爲,真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最基本的物質,人之有生,全賴此氣。若真氣耗盡,人就會死亡。

從這個角度,真氣是維持人生命存活的根本(真氣是維持人生命存在的元素)

2、細胞端粒學說。

近代醫學發現,人體細胞每分裂一次,染色體頂端的端粒就縮短一次,當端粒不能再縮短時,細胞無法繼續分裂,染色體就會相互末端融合,導致細胞死亡。細胞是構成生命體的最基本單元,細胞死亡是導致生命死亡的根本原因!

現代醫學認爲,細胞端粒縮短是導致生命衰老與死亡的根本因素(細胞分裂次數有限,生命終會死亡)

除以上兩種學說,或許還有其它機制導致了生命的死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