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鄉縣瓦亭鎮袁溝村距浩瀚無垠的丹江水庫十數公里,境內有一個全國最大的有機冬桃生產基地,綿延起伏的丘嶺馱着桃樹猶如碧浪滾滾,隨着四季的變幻,花簇似海、綠茵如潮、繁星綴地、錦織銀蛇。1200畝的基地生機盎然,114戶貧困羣衆笑顏逐開。基地負責人任羽返鄉發展冬桃產業,帶頭致富、帶領基地周邊貧困羣衆致富成效顯著,2019年12月被中央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授予“全國‘雙帶’農村致富青年先進個人”稱號。

任羽,瓦亭鎮閆灣村人,1995年大學畢業後,在外摸爬滾打了20年,跋涉了多個領域的激流險灘,練就了善謀敢闖市場經濟大潮的膽略和氣派。回鄉創業造富桑梓的拳拳之心不斷堅定,2014年底,終於說服了家人,收縮了部分業務,隻身回到撫育長大魂牽夢繞的家鄉。瓦亭鎮地處豫西南的內鄉淅川兩縣交界處,淺山荒坡綿延,丘嶺溝壑縱橫,土地瘠薄,水源奇缺,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在改革開放中雖有改觀,但貧困落後現象仍不時映入眼簾,心中生出陣陣痠痛。任羽通過多年的調研,結合家鄉的自然特點,毫不猶豫地選擇瓦亭袁溝村作爲冬桃產業發展基地。按照國家脫貧攻豎相關產業政策要求,以貧困戶爲基礎,先後從36戶貧困戶和其他農戶中流轉土地1100畝,發展周邊羣衆共栽植冬桃1200畝。六年來,冬桃基地建設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硬化園內水泥路1.3公里,修築80萬方水塘一座,鋪設田間輸水管道3600餘米,開挖排水溝渠2000多米,基礎生產條件日臻完善。基地形成後,生產以貧困戶爲主,常年固定用工12戶、季節工36戶、土地流轉36戶、無償服務30戶,共計114戶,佔袁溝村158戶貧困戶的72%以上,戶均冬桃產業收入在7000元至1.6萬元左右,成爲貧困戶脫貧的支柱產業。

冬桃是桃的一個特晚熟品種,果實生育期長達180天,其中有70天左右的滯果期。生產技術複雜,爲了確保冬桃種植成功,任羽自費聘請河南農業大學教授王利民,安微宣城水果種植專家蘇紅星擔任基地技術顧問,每年在冬季剪枝、春季防病等關鍵節點親臨指導。幾年中兩位教授專家來基地培訓2000餘人次,其中貧困羣衆400餘人次,基地農戶普遍掌握了施肥、整枝、防病、套袋、分揀、包裝等技術,使基地健康發展有了可靠的技術保障。2018年冬桃進入盛果期,縣政府及時引導扶持基地在中原農業保險公司,爲1200畝冬桃每畝投保280元,其中個人畝投28元、政府畝投252元,若絕收畝賠1500元。天有不測風雲,就在這年冬桃銷售已經開始,數百貧困羣衆喜望百元大鈔紛至沓來,誰知深秋陰雨綿綿不斷,豐碩果實落地一層,陣陣涼意深襲貧困戶內心,捧着甘甜如蜜的冬桃淚流滿面。任羽夫婦更是心急如焚,在四不居鄰的工棚內蹲守一個多月,飯喫不香,覺睡不熟,夜以繼日地找門路、託關係,才售出不到15%的果實,85%以上的果實爛在地裏化爲烏有。好在做了保險防範,基地農戶獲得賠償200多萬元,有效地保護了貧困羣衆的脫貧信心和幹勁。

冬桃種植成功,基礎設施完善,農業保險防範,農民收入增加。任羽幹農業的情懷釋然,他看重的不是自已的收入多少,而是社會效益如何,給當地羣衆帶來了什麼好處?當看到40多名外出務工人員回到家鄉,回到父母孩子身邊,來到冬桃基地務工時,減少了農村孤寡老人的無奈,留守兒童重新獲得父愛母愛,任羽心裏升騰起初獲成功的幸福感!這種感覺引出他藏在心底十餘年的“春雨計劃”,他向妻子再次吐出心聲:有生之年資助100名品學兼優的寒門學子,幫助他們實現人生價值,家庭夢想。妻子毫不猶豫地給予全力支持,棄家棄業,辦理了內退,專職任羽的司機、祕書和助手,風雨兼程、馬不停蹄地伴其左右,調運苗木,完善合同,接送教授,組織培訓,電商操控,選尋學子,匯寄助資。截止目前,已資助學生18名,其中3人已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回鄉以來,先後向農村12所中小學校捐贈電腦25臺,校服1667套,現金30多萬元,惠及3108名學生。任羽的3名同窗好友,通過他隱姓資助3名寒門學子,他的善舉在放大,佳話在傳揚。

六年多來,任羽夫婦扶貧助困成績蜚然。先後獲得河南省農民工返鄉創業之星、河南省返鄉創業助力脫貧優秀項目、南陽市農業龍頭企業等榮譽。任羽說:行百里半九十,幹好農業的情懷,追求的是社會效益。話中含義深邃而廣泛,昭示他一定走得更遠更好!(張明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