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廳》又開播了,第四季的任務是用2000元的啓動資金,營業21天,完成2萬元營業額。

跟上一季的零啓動資金相比,這一季有兩千塊的本金,而且還是在國內開餐廳,困難程度應該降低了很多。沒想到,這一季剛開播,就困難重重,餐廳面臨沒有現金可調動的問題。

餐廳營業六天,光是購買食材、器皿、廚房用具、雜物等,就花費了九千多。除去大廚墊付的九千塊,餐廳只剩下四百多的餘額。這個鍋,應該誰來背?

這一季的人員分配,黃曉明是店長,趙麗穎是財務總監,大廚有張亮和林大廚,服務員是李浩菲。

黃曉明、趙麗穎、林大廚,各自要背一部分的鍋,每個人都有做得不好的地方。

黃曉明的問題是,無才無能,不能勝任店長一職。餐廳人員相關的管理、培訓,菜品控制、菜價定位各個方面,黃曉明都沒有給出明確指示。也許是上一季的油膩總裁人設給黃曉明帶來太多負評,他被罵怕了,這一季他決定凡事遵循一個原則:和稀泥,裝好人。

趙麗穎一開始,就跟黃曉明說了自己的顧慮:大家分工不明確,沒有具體的工作時間表。大廚們什麼事都想做得很大,到頭來什麼都做不好,我們也沒有時間彼此溝通。

黃曉明的做法是,盲目自信的安慰趙麗穎,沒事,我們中餐廳就是這樣的,亂糟糟的纔像中餐廳。做好了,反而就不是我們了。

菜品把控、定價方面,黃曉明更是無作爲。

第一次給菜品定價,黃曉明並沒有嚴格按照成本比例定價。林大廚說了,我們一般買菜的成本是當天營業額的百分之四十。

大家連成本價都不計算,就隨心所欲的定菜價,清炒時蔬18,各種肉菜38,海鮮冒菜48。第二天,大家上岸採購,發現岸上路邊的小店,菜價都比船上高出了三分之二。所有人也只是笑笑的說,我們的菜價好便宜,並沒有把菜單做最後調整。

餐廳爲什麼會只出不進?除了最根本的菜價定位錯誤,還有林大廚不計成本的購買食材、器皿。

某一天晚餐後,趙麗穎計算了當天的營業額,只有兩千多塊。但是當天買菜的成本光是魚,就花了兩千多。林大廚說好的,買菜成本是營業額的百分之四十,按比例算,成本應該是九百塊纔對呀。

那多出來的一千多塊成本,誰來買單?這只是魚的成本,還沒計算其他肉類、輔菜、器皿、人工成本等。

光是買魚就花了兩千三,是買了兩百條魚嗎?不是,只買了12個魚頭、11條草魚、1條黃魚。感情這些魚和魚頭,平均一條一百塊。

店裏最貴的海鮮冒菜,只賣到48。就算一條魚賣50,那還虧50呢,這樣計算的話,營業21天,連船都要賣掉,才能彌補差額。

黃曉明和林大廚是桃花源裏的小孩,做事太夢幻,太不切實際。

林大廚只想把菜做好,弘揚中華美食,不計成本,眼裏根本沒數,看到什麼好東西都要買。黃曉明是濫好人,只想打折、送東西、跟人博感情。在中餐廳裏,黃曉明做得最好的事,就是陪客人聊天、唱生日歌、送蛋糕、稱讚客人。

趙麗穎問黃曉明,我們送出了優惠券,那我們的營業額是算正價還是算優惠價?黃曉明說,你就按正價計算。

所以差價的部分,天上會掉錢嗎?睡一覺,早上起來,差價會自動補充餘額嗎?中餐廳是灰姑娘的南瓜馬車,有魔法的?

趙麗穎的做事方法沒錯,錯就錯在態度不夠強硬。

按照秦海璐的方法,你要買東西就要跟我申請,要開單申請。回來還要給我回執單。我不管你去買什麼路邊攤,回來都要給我單我纔給你報銷。林大廚拿着手機刷四方的做法,秦海璐是不會認賬的。

秦海璐會懟林大廚:什麼玩意都想買,你用得着嗎?

趙麗穎從第一天,就不滿意林大廚的採購方式。但她太年輕,拉不下臉說狠話,每次都是模棱兩可的說,我們沒錢了、你超資了,但超出多少,也沒有個具體的數。

林大廚以爲趙麗穎在開玩笑。就像老闆很愛說,我們公司沒錢了。這種話,有幾個員工會相信的?

到第六天晚上,林大廚申請明後天買菜的錢,趙麗穎還是不清楚可用的餘額。她再三清點,才能確認,我們可用的錢只剩下四百多。

在記賬和管賬這件事上,趙麗穎也沒有做到絕對的把控。財務自己算賬沒算清,其他人,會更沒數。

餐廳只剩下四百多的現金。明後天的買菜錢,張亮拿去了三百。三百加上剩下的這些魚和肉,真的能夠支撐兩天嗎?

餐廳要賺錢,在剩下的十五天,每天平均要有一千五的進賬,才能達到21天兩萬元的營業額。

如果中餐廳還有第五季,建議節目組換一個有能力的店長,畢竟開餐廳不是做公益,還是要以盈利爲目的。就像趙薇說的,我們不能白白勞動,白白付出,我們的付出一定要有收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