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過去大半年了,這段日子實屬不易,一個肉眼看不見的病毒在地球上掀起了巨浪,悄然無息改變着世界。這半年多來對很多人而言是一場噩夢,也是一次見證。

對於以金融科技、互聯網銀行、消費金融爲主要戰場的新金融行業,已經走過的2020前半年是這樣記錄的……

金融科技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

上半年,對於許多創業者來說,曾經的躊躇滿志逐漸褪去,面對疫情帶來的不可抗因素,很多創業者的經驗不足和資源桎梏被無情地暴露在外,前進之路步履維艱。金融科技行業肩負踐行普惠金融,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的使命,很多企業不忘初心,疫情期間更是拿出各種優惠政策助力小微和個體工商戶發展,在危機中雪中送炭。

近期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也表示,6月末,我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長28.4%,這離不開金融科技的推動,隨着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廣泛應用,金融科技近年來在服務小微企業、普惠金融,提高服務效率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頭部金融科技平臺都朝着助力小微、踐行普惠這一目標發力的的時候,有平臺有提出了新的痛點:資金問題解決了,經驗和其他資源方面的難題,如何破解?如何讓年輕的小微企業主或個體工商戶學會在危機中積極自救?

普惠金融真正的內涵,不僅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

這時候,美股上市金融科技企業信也科技帶着專門爲打拼青年提供經驗交流和技能分享的平臺——“有爲·青年說”來了。除了爲青年人提供打拼資金的服務外,信也科技嘗試通過“有爲·青年說”帶來一些較爲成功的創業者們的經驗分享,爲其他有志青年提升自我和突破現狀提供一定的參考。使年輕的小微企業主或個體工商戶學會在危機中找到新的市場空間和需求“轉危爲機”,授人以“魚”,更能授人以“漁”。

來自陝北的漢子“二後生”畢業後放棄在大城市水深火熱的打拼,回到故鄉發展。幾經努力,如今他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合作社,並將自己的淘寶店鋪起名“二後生”,帶領20位村民共同致富,在他的帶領下,合作社在疫情期間仍能淡定面對危機,他也一度成爲家鄉的農業紅人,有爲青年。

黃土高原上的陝北有一種很深厚的任世間變遷,我自巋然不動的淡定沉穩。廟堂之高,江湖之遠,“二後生”一點也不羨慕。這種個性的外在表現或許是死板的,內涵卻是低調不張揚。像極了一位歷經世事的老者:因爲無所謂,所以無所畏。

也正是因爲如此,“二後生”的回鄉創業經歷在2020年引起了很多社會上的關注,並被邀請成爲其第五期創業分享嘉賓。在他看來,參加信也科技的“有爲·青年說”是種榮幸,在爲他人提供一些建議的同時,他自己也得到了“此刻當有爲”的鼓勵,不管環境如何,唯有行動起來纔有可能取得好的結果。

互聯網銀行的科技突圍

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鼓勵銀行合理讓利”,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明確推動金融系統全年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銀保監會也在近期強調,要“更大力度讓利實體經濟”。此外,8月10日發佈的2020年二季度銀行業保險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也顯示,今年上半年商業銀行累計實現淨利潤1.0萬億元,同比下降9.4%。商業銀行平均資產利潤率爲0.83%,較上季末下降0.15個百分點。

在國內經濟面臨挑戰,信用風險暴露加速並將持續處於高位的大背景下,互聯網銀行也展現了科技能力帶來的破局實力。其中,四川新網銀行發揮“非接觸”的金融科技優勢,對全國多個疫情重災區實現信貸投放傾斜,對四川省內受到疫情影響的“創客貸”小微客戶加大金融支持,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保障其金融資金週轉需求,同時安排了首期10億元專項信貸資金,保障客戶提款用款,特別是涉及抗疫物資採購、流通、銷售等領域的客戶優先予以安排保障。

復工復產期間,新網銀行還針對大成都範圍內中小微企業推出“新網向蓉”計劃,助力小微客戶在疫情期間高效獲得金融服務。

在新網銀行服務的衆多小微客戶中,90後的《哪吒》電影配音團隊創始人唱寰宇在疫情期間,通過線上提交身份證和營業執照,就拿到了100萬元的授信額度,唱寰宇利用信貸支持,解決了採買新的錄音編輯設備、擴大錄音棚的建設等難題。而在大山深處養豬的黃昌林,同樣憑藉一部手機,突破了疫情的重重阻隔,通過新網銀行拿到了信貸支持,改造圈舍,完成了科學養豬規劃。

消費金融場景助力內需復甦加速

近幾年來中國的消費金融有長足發展,場景消費金融潛力與發展空間巨大。尤其上半年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後,我國經濟社會正處於努力克服疫情衝擊、全力走向復甦的關鍵階段。

而消費金融高度線上化、數字化、小額分散、場景豐富等屬性,在推動新型消費發展、催生新型消費生態方面大有可爲。

疫情之下,我們看到了以馬上消費金融(下稱“馬上金融”)爲代表的持牌消費金融機構們,一方面緊抓數字化發展機遇,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升級,創新商業模式,提升產品體驗與服務效率,積極應對壓力與挑戰。同時,以線上模式爲主、兼具O2O模式,把金融服務嵌務嵌入到購物、旅遊、3C等各類消費場景中,極大滿足了疫情期間客羣差異化的消費金融需求。

另一方面,全力加強數字化技術自主研發能力,通過提升數字化消費金融服務能力,充分發揮在拉動消費、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的潛能。

此外,疫情期間,馬上金融推出的全場景智能交互平臺,實現“人+ 雲+機器人”遠程辦公模式,集AI、智能語音、智能質檢、雲呼叫中心、外呼機器人、智能客服、智慧雙錄多重功能於一體,爲企業級用戶提供企業級SaaS服務,並在疫情期間免費開放資源,助力企業快速恢復生產,進一步促進經濟復甦。

新金融多次元未來可期

人生的逆境,就像污泥對蓮花而言,並不是詛咒,而是祝福就像繭對蝴蝶而言,並不是阻力,而是助力。每一個困難和障礙,事實上都蘊藏一種隱形的祝福。疫情對很多人,很多行業來說也是如此。

從上述案例中,我們總結出一個簡單卻深刻的名詞:“新金融”。不管是信也科技一樣的金融科技企業,通過各項目間的聯動,形成了“資金—經驗方法—渠道與機會”的全面閉環賦能,支持青年人提升突破,陪伴和支持小微及個體工商戶發展;還是諸如四川新網的互聯網銀行利用金融科技去改善自己的流程體驗,把很多業務都搬到線上來,減少去網點的頻率,通過在線化、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創新助力普惠;亦或是像馬上金融這樣的消費金融公司以數字化開放能力助力經濟復甦,都顯示了新的技術和模式讓金融服務在疫情期間盡顯門檻降低、效率高、流程短的無接觸優勢,顯示出數字化消費金融服務高效拉動消費、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新金融是個多次元的行業,大多數企業會帶來驚喜也能經住考驗,未來也存在着更多未知的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可能。

這也是我們通過疫情,通過2020過去的這大半年深刻感受到的真實存在,作爲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新金融行業的發展爲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做出重大貢獻,成爲傳統金融助力普惠的有效補充。而一些平臺技術實力的輸出,讓自身實力在疫情期間得到了檢驗,短期金融抗疫的新形勢也再次證明,金融+科技,是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再次把目光聚焦在金融行業裏,2020年於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個人消費用戶而言,看到更多的是希望,而對於新金融行業而言,疫情過後的發展勢能更值得期待:全國的數字經濟將更加蓬勃興起,金融科技企業和數字銀行都將緊跟趨勢,找到新市場空間裏的金融“藍海”,拓展更加寬廣的市場空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