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逆時代潮流 壓制全球網絡技術進步

來源 光明日報

編者按

近一段時間以來,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爲代表的一些美國政客發起所謂“清潔網絡”計劃,該計劃從清潔運營商、清潔應用商店、清潔移動應用、清潔雲以及清潔電纜等五個方面排擠中國互聯網企業、產品及服務。美國宣稱此舉是爲了所謂“保護公民隱私和個人自由”,是爲了維護國家安全等等。在網絡安全上曾發生過“斯諾登事件”等監聽監視行爲的劣跡斑斑的美國政府,高談“清潔網絡”的居心何在?本版特邀三位專家分別從法理、道義和科技發展角度爲讀者揭示美所謂“清潔網絡”計劃背後的險惡用心。

作者 唐新華

美國政府的“清潔網絡”計劃本質是要建立基於美政治意識形態的“數字俱樂部”,依照政治親疏關係重新切割全球網絡空間,妄圖構築新的數字霸權體系。從人類科技發展的歷史角度看,互聯網是全人類文明創造的共有財富,互聯互通是互聯網存在的根基,邁向萬物互聯是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平等共享網絡空間資源是人類文明的價值共識,而企圖割裂網絡空間攫取全世界人民數字果實的霸權行爲,既違揹人類科技發展的基本規律,又與數字時代人類文明的基本價值觀背道而馳,美國“清潔網絡”計劃的單邊主義行徑是逆時代潮流的。

萬物互聯是全球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孕育成長,尤其是信息通信技術高速迭代創新,推動人類社會向信息化加速邁進。

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爲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蓬勃發展,豐富了網絡連接的適用範圍和效率,大幅改善了移動連接速率,提高了設備連接的密度與門類。加速構建人、機、物全面互聯的新型網絡空間,使全球的網絡空間正朝着萬物互聯、地空聯通、地球全覆蓋的趨勢發展。而美國推出的“清潔網絡”計劃的五條“清潔路徑”均是朝着封閉網絡空間逆行,“清潔運營商”將只剩“五眼聯盟”的“俱樂部”,“清潔應用商店”將把全球應用“大超市”變成“小賣部”,“清潔雲”將使全球雲服務資源“愁雲慘淡”,“清潔光纜”對全球光纜的干擾將使全球網絡空間形成“數字藩籬”,這些後果顯然不符合當今全球信息化發展的大趨勢。

平等共享是人類在網絡空間活動的根本價值

互聯網的結構是按照“包交換”的方式連接的分佈式網絡,這一結構的先天稟賦就決定了平等、共建、共享的理念是人類建設和使用互聯網的根本規律和價值遵循。

互聯網自1969年誕生以來,就深刻改變了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重塑了人類的思維方式和行爲模式,平等共建的網絡空間已成爲人類共同的家園。中國於1994年實現了與國際互聯網的全功能連接。26年間,互聯網深刻改變着中國人的生活,併成爲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同時,中國對全球互聯網的建設與貢獻也極大地促進了全球網絡空間的發展與繁榮,中國的互聯網發展成果也與世界人民不斷共享。中國不斷推進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爲構建更加高效的萬物聯通注入了強大的動力。中國不僅建設好自己的網絡基礎設施,也積極參加其他國家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與世界共享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經驗;中國爲全球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和服務,尤其爲促進發展中國家數字經濟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美國政府策劃的“清潔網絡”計劃則是企圖獨享獨佔全球網絡空間資源,這一政治謀劃與互聯網的基本拓撲結構相背離,也與互聯網的發展規律相左,更違背了人類在網絡空間可持續生存與發展的根本價值遵循。

科技霸權嚴重損害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

自2018年美國挑起中美經貿摩擦以來,美國政府對華科技創新的遏制戰略全面開啓。美國以知識產權和技術轉讓爲藉口,利用其國內法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發起調查,濫用其國家安全理由對中國科技企業進行制裁和投資審查,密集出臺出口管制政策加緊封堵中美技術合作,通過驅逐、拘捕、拒籤等手段切斷中美科技人員交流互訪等。近期,美國政府推動“清潔網絡”計劃,目標是通過濫用國家安全概念試圖聯合封殺和遏制中國高科技發展。該計劃是美國政府對華科技遏制戰略的重要一環,也是美政府企圖重新構建新的科技霸權體系的重要步驟。但是,其所謂的以“清潔路徑”來實現科技霸權只會使其“誤入歧途”。

首先,科技霸權嚴重損害美國人民的利益。美國是全球技術創新活力的策源地,中國擁有全球數字產品和服務最大消費羣體,兩國在科技領域深度融合。美國企業惠普英特爾微軟德州儀器等十幾年前就進入中國市場並獲得了豐厚的收益。而中國的大量科技企業也爲美國科技企業產品提供了電聲器件、金屬結構件、PCB板等重要零配件產品,爲美國當地創造了大量的新興就業機會,更繁榮了美國的數字經濟。而美國政府基於政治偏好強行剝離中國科技產品與服務,只能導致美國高科技產品供應鏈的中斷,抬高美科技企業製造成本,縮減美國科技領域就業機會,阻礙美國數字經濟發展動能,這些系統性損失最後還是由廣大美國民衆埋單,損害的也是美國人民在全球信息化革命浪潮中的巨大利益。

其次,科技霸權嚴重損害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清潔網絡”計劃將破壞全球網絡技術設施的安全,擾亂全球信息通信產業鏈和供應鏈,阻隔全球互聯網運營、應用及服務的互動。其中對供應鏈的破壞力風險最大,在美政府標榜的政治意識形態下劃分數字信任標準,使得全球科技產品供應商將被打上不同的政治標籤,這導致原有的緊密交織的全球供應鏈網絡面臨割裂風險。全世界人民都將因爲科技供應鏈的破碎、網絡空間的阻隔而承受高昂的信息成本,全球數字經濟的繁榮也將因“數字藩籬”備受衝擊,世界各國的人文交流也會因網絡空間的隔閡而阻滯。

再次,科技霸權嚴重破壞全球網絡空間的安全與秩序。“清潔網絡”計劃中所謂的高等級“數字信任標準”將導致全球網絡空間的信任危機,網絡空間出現碎片化、分層化,這將加劇網絡空間的衝突風險,滋生網絡空間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助推保護主義、單邊主義蔓延,拉大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數字鴻溝,嚴重威脅全球網絡空間的安全與穩定。

從世界科技發展的歷史維度看,科技文明是全人類共有的財富,企圖通過構築霸權體系壟斷高科技成果的單邊主義終歸不符合時代潮流,人類發展史上每一次科技革命創造的先進科技成果終將惠及全人類福祉。萬物互聯的網絡空間屬於全人類的共享空間,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纔是順應數字時代發展潮流的必然選擇。

(作者:唐新華,系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網絡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