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電影《盜火線》橫空出世,真實而又激烈的街頭巷戰,充沛而又鮮明的人物形象,加上錯綜複雜的人物情感與緊湊的故事劇情,讓《盜火線》重新定義了好萊塢警匪電影的高度。電影由邁克爾·曼導演,阿爾·帕西諾和羅伯特·德尼羅兩大影帝聯袂主演。警與匪的激烈衝突中滲透着對人性的思考,滿屏都是飛舞的子彈,但每一次扳機的扣動都是他們對生活的吶喊,槍戰之下人物背後的情感宣泄成爲了電影永垂不朽的關鍵。

教科書般的經典對決

阿爾·帕西諾和羅伯特·德尼羅是好萊塢電影史上的大佬專業戶,從《疤面煞星》到《美國往事》兩人各自塑造了大量無法替代的梟雄角色,《盜火線》是兩人即《教父2》之後的首次正面對決。《盜火線》裏羅伯特·德尼羅飾演黑幫最強悍匪,是犯罪集團的頭腦核心;阿爾·帕西諾飾演警隊最強神探,犀利果敢是所有罪犯的噩夢。因爲專業所以自信,羅伯特·德尼羅組建了一支頭腦冷靜分工明確的作案團隊,在洛杉磯的街頭劫債券,偷金屬,搶銀行肆無忌憚地進行犯罪活動;因爲冷靜所以執着,阿爾·帕西諾是天生的捕獵者,爲了不停的追逐各類罪犯,他不惜犧牲掉自己的情感生活。兩大影帝火星撞地球般的對決從一開始就給電影鋪墊了濃濃的火藥味,而真正的爆發是在羅伯特·德尼羅搶銀行的前後。

兩人第一次碰面是在搶劫銀行之前,阿爾·帕西諾請羅伯特·德尼羅喝了一杯咖啡,雙方開誠佈公地表達了各自的立場:阿爾·帕西諾除了抓賊什麼都不會,他勸羅伯特·德尼羅收手;羅伯特·德尼羅除了搶劫其他什麼事都沒有興趣,他勸阿爾·帕西諾放棄。這次簡單的對話不像是一次正邪間的宣戰,更像是一次老朋友的談心,雙方固執執着,但都在對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相見恨晚但又正邪不兩立,註定了最後難逃一場決戰。第二次碰面是在搶銀行後,羅伯特·德尼羅即將逃走時阿爾·帕西諾出現了,兩個團隊在街頭的火拼把電影的劇情推向了高潮。在這場街頭的火拼中沒有大量的連環爆炸和重武器的暴力摧殘,但警匪雙方的衝突卻顯得酣暢淋漓而又真實清晰,這場對決也被當作了警匪電影裏的教科書教材。

在雙方抿住呼吸鬥智鬥勇的爭鬥下,電影的結局已經顯得不再重要了。最終羅伯特·德尼羅在已經完全脫身的情況下,爲了殺死隊內的叛徒,而被阿爾·帕西諾擊斃。正邪的對決必須以一方的失敗來收場,但我們記住得更多的卻是過程,是羅伯特·德尼羅盜亦有道的氣場,還有阿爾·帕西諾英雄惜英雄的惆悵。

對決之下的人生惆悵

一部警匪電影如果只是在衝動對決上做到了極致,那麼它會成爲一時的亮點,但很難成爲一世的經典。《盜火線》真正的成功在於警匪衝突之下每一個角色都有血有肉的存在,而他們的存在總能讓我們感受到生活中真實的壓力。阿爾·帕西諾也好,羅伯特·德尼羅也好,他們都是各種陣營裏的領袖,但是卻是普通人生活中的失敗者,一個沒有婚姻,一個沒有愛情,他們只能把警匪間的對決當作各自釋放壓力的出口。這樣的人物情感讓原本單調的對決變得更加精彩,同時又讓人透過警匪的衝突看到人生的惆悵。

羅伯特·德尼羅在《盜火線》中擁有一個幾乎完美的人設,他頭腦清晰、冷靜執着、戰無不勝、盜亦有道,但即便如此他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陷:麻木。羅伯特·德尼羅的生活是麻木的,他擁有洛杉磯風景最好的房子,但是卻沒有陪他一起看風景的人。在他的生命之中不允許有他30秒之內無法放下的東西。所以當女友第一次出現主動靠近羅伯特·德尼羅時,他充滿了條件反射式的防備,對於羅伯特·德尼羅而言,他永遠生活在一種防備之中,他沒有對過去的懷念也沒有對未來的規劃,好不容易當他決定過新的生活時,舊的恩怨又將他帶入了深淵。這是他選擇了這條路的必然代價,內心深處的空虛不是你取得多麼大的成就就可以彌補的。

比起羅伯特·德尼羅的完美,阿爾·帕西諾在《盜火線》裏的人設卻是糟糕的,雖然他在警隊是至高無上的存在,但是三段失敗的婚姻足以讓人想象他生活中的糟糕,而比糟糕更糟糕的是他始終找不到突破糟糕的出口。羅伯特·德尼羅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而阿爾·帕西諾依然只能在黑夜中不停地奔跑,因爲他的工作就是整天面對人世間最陰冷黑暗的一面,那些罪惡的犯罪讓他無法平靜地面對自己的生活,所以即便他能找到自己的愛情,也得不到幸福的婚姻。電影的最後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鏡頭,阿爾·帕西諾把放在副駕駛的電視機狠狠地踹了下去,生活的失敗、工作的荊棘他把所有的怒火都撒在了一臺無辜的電視機上。對於一個冷靜老練的警官來說,這是一種多麼大的憋屈和無奈。

阿爾·帕西諾和羅伯特·德尼羅真正的對決

《盜火線》的成功不可否認是兩位老影帝對決帶來的結果,但阿爾·帕西諾和羅伯特·德尼羅真正的對決絕對不僅限於戰場上那一槍一彈的對決,而是他們整個人生的碰撞。兩人一警一匪立場完全相反,見面前後也不過數次,但是卻能產生了真正的共鳴。因爲他們爲了自己所堅信的東西都絲毫不肯讓步,哪怕他們爲此都犧牲掉自己生活中的大部分精彩。所以他們的每次碰撞都是一次靈魂的交流,他們每一次扣動武器的扳機都是一次對生命的吶喊。從而讓觀者每次觀看都有不一樣的代入感,這纔是影帝的魅力,這纔是《盜火線》的經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