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單位被髮“蝸牛獎”:慢的代價,誰都承受不起!

官方吐槽最爲致命。

近日,浙江麗水縉雲縣給工作效率低下的兩家單位頒發作風建設“蝸牛獎”。領獎者從縣委書記、縣長手中接過“獎狀”,沒有鮮花掌聲,只有大寫的尷尬。兩家“獲獎”單位,一個是醫院遷建項目推進緩慢的專人專班攻堅組,另一個是“最多跑一次”改革遲遲沒有進展的當地水利局水政科。

當地對“慢吞吞”“慢作爲”的“會心一擊”,贏得了名副其實的滿堂彩——掌聲雖然沒有響起在現場,卻隨着新聞的傳播,迴響在互聯網的每個角落。

就像老歌裏唱的,“掌聲響起來,我心更明白”,“蝸牛獎”大受歡迎,有三點啓示應當看懂。

第一:公衆期待着公開

從實質到形式,“蝸牛獎”邏輯起點,在於公開。

沒有公開,就沒有來自社會各方的壓力和監督,效果和意義將缺失一大半。如果關起門來頒發“蝸牛獎”,這和上級批評或內部通報,並不同,只是名稱上多了個噱頭

而公衆輿論的好評如潮,則證明即便是“自曝家醜”式的公開,也依然受人歡迎。公開讓人看到“吾日三省吾身”的坦蕩和誠懇,也讓人看到“刮骨療毒”解決問題的勇氣和決心。

同時公開還是給人一種全景式的視角:縉雲縣的“蝸牛獎”已經連頒四次,良好的延續性已經說明這獨具創意的作法,並非只是爲了製造“亮點”而閃瞬即逝。

當然,公開並不萬能,並非所有問題都能在公開中迎刃而解。要想徹底解決懶政的問題,仍需有力的措施去破解,依賴於建立常態化、規範化的機制建設,但這仍是一個良好的開端——關於溝通,也關於信任——當公衆用廣泛的讚許伸出加深信任的雙手,誰也沒有任何理由不走上前去緊緊握住。

這也給我們提了個醒:“家醜不外揚”式的遮遮掩掩欲說還休,只能導致“壞事傳千里”的“爆炸性”效果。

第二:民心是最大政治

自上而下的“頒獎”,源於自下而上的民意表達。

有一個細節值得關注,“蝸牛獎”不是上級看誰不順眼就發給誰,而是羣衆看誰“鬧心”“堵心”才發給誰。“評獎”前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就是通過媒體公開徵集、接受羣衆舉報的形式收集‘蝸牛獎’線索。

鞋子合不合適腳說了算。哪裏審批做加法”、服務做減法”,哪裏慢作爲設置各種“玻璃門”,哪裏讓人跑斷腿、磨破嘴,如果不認真聽取民聲民意,很有可能陷入“亂花漸欲迷人眼”的不自知中。

傾聽酸甜苦辣五味俱全的民聲,才能瞭解家長裏短柴米油鹽的民情,也才能緊緊把握臧否世道疾惡向善的民心。

爲者常成,行者常至。“蝸牛獎”的好評如潮,仍是在向人展示着這個樸素的事實:

言出必行地維護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聽到的民聲才最真實,據此作出的判斷決策才最科學,黨和政府的羣衆基礎也才最穩固。

第三:時代經不起等待

2020在用事實反覆訴說着一個道理:慢的代價,誰都承受不起。

——在來勢洶洶的疫情中,如果沒有迅速響應的防控措施、沒有極速建造的方艙醫院,代價將是病毒不受控制的蔓延,是難以計數的生命在病痛中煎熬;

——在互爭雄長的科技競爭裏,如果沒有爭分奪秒的奮起直追、沒有先人一步地搶佔高地,代價將是面對“卡脖子”時的茫然無措、舉足不前;

——在風起雲湧的國際舞臺上,如果改革發展的步子等一等停一停,代價則是喪失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力量。

最“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其實是這個時代持續傳遞出的信息:“蝸速”爬行,只有死路一條。

頒發“蝸牛獎”對於倒逼黨員幹部勤政實幹的意義毋庸多言,關鍵是要把“庸碌是錯”的理念深深植入隊伍的靈魂之中。如果把政府工作人員、黨員幹部的作風問題放在這個時代的背景中去看,似乎更能體會到那句古語的內涵:

“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

責任編輯:劉德賓 SN22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