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一切艺术都是缺憾,它提醒人类社会,我们是不健康的。”——米沃什《路边狗》

电影《八佰》实景现场

去年6月,离电影《八佰》正式上映尚有一月之际,我本有机会去看165分钟版本与160分钟版本的成片。

第一次是一位影评圈前辈,知道我了解近代史,请我去看华谊的内部看片会;另一次是电影营销公司的朋友在做《八佰》的项目,帮我预定了上海电影节的开幕场。两次机会,分别因地理不便与突然撤档而作罢。

和很多人一样,从电影的角度,我为这部电影多等了一年的时间,更准确地说,当我知道《八佰》在四年前开机,就已经通过主创信息与筹备资料,知道它将是一部划时代的电影;而从历史的角度,这样一部兼具“国家记忆”与“公共价值”的大片,我在“抗日神剧”与“主旋律政宣片”的包围中,足足等了十几年。

加上14号的点映,我完成了二刷,它的确经得起反复看。对于每个人最关心的问题,我的答案是——《八佰》不仅是年度最佳预定,也是1949年以来国产战争片(包括港台电影)的最高峰。

《集结号》是《八佰》之前的国产战争片最高峰

以工业类型片的维度衡量,上一次近似水准的制作,还是冯小刚2007年的电影《集结号》,当然,《八佰》的场面要胜过《集结号》,它具备丝毫不输于好莱坞顶级大片的视听效果。

从角色刻画的角度看,中国银幕上也非常缺少《八佰》里的硬汉形象,以往我们的男性要么是被塑造成小气鬼、大傻叉、窝囊废,要么就是战狼、假大空、伟光正,总是无法令人信服。反观好莱坞电影,根本不会把自己的男性这么拍,他们永远是一个拯救者的形象,哪怕是在爆米花电影里。

一部分国人崇洋媚外,跟中国银幕上缺少真正的民族英雄非常有关系。电影是当今世界最强的媒介形式,它在潜意识里对大多数人的思维塑造,其实际效果应当被引起重视。

魏晨饰演的朱胜忠

综上所述,如果这样一部电影仍让你犹豫“是否值回票价”,只能说明一件事,就是你还没有培养起进电影院的习惯!

有人可能会说,如果《八佰》真的如此,网上为何仍有骂声与批评声?

原因很简单,在2020年的中文互联网上,你就是把《拯救大兵瑞恩》拉来,骂声照样不会少,只要骂的人不知道那已经是一部经过时间检验的神作。

作为观众,想知道电影究竟如何,还是应当自己去看,这虽然不是唯一路径,但绝对是靠谱路径。在舆论走向愈发不正常的今天,被一些无中生有的负面印象给忽悠了,是非常划不来的。

至今仍有大量的人在诋毁先烈

针对《八佰》的恶评,在电影上映的一年前就已经此起彼伏了,主要集中在某问答社区与某影评社区以及某视频网站,显而易见的是,这些发言者是立场先行,没有看过电影,也不打算看电影,他们的戾气来自电影之外。

风波肇始,是导演管虎去见了一位台湾老戏骨,这个人叫秦汉(孙祥钟),跟林青霞谈了几十年恋爱,60、70后的中国人只要看过电视,对他都应该耳熟能详,但那些突然骂他的人肯定不知道他。

本是一个导演去见一个业内前辈,就因为秦汉的父亲是原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8师的师长孙元良,所以这件事就被赋予了一个问题,叫“拍岳飞抗金见秦桧后代”。

短兵相接

这个比喻听起来很形象,但却是无稽之谈。有人想抹黑八百壮士,但八百壮士是全体国人的英雄,没办法抹黑,那怎么办呢,想办法抹黑他们的上峰,通过这一步来抵消八百壮士的光辉效果。很多人不知道,八百壮士的团长韩宪元和旅长朱赤在1937年就已牺牲,孙元良是活得比较久的唯一上峰。

因此,《八佰》被扣上了一个罪名,叫给孙元良洗地。那孙元良的罪过是什么呢?主要有两点:一个是多次逃跑,人送外号“飞将军”;第二个是行为不端,企图强奸来慰问的女大学生。

首先,因为人的问题去抵制作品,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饭圈逻辑,由于它过于简单粗暴的思维框架,不适合讨论任何稍微严肃一点的命题;

谢晋元(1905年4月26日-1941年4月24日)

其次,孙元良的一些污点,很多来源于他过去的一个叫做葛天的下属,而葛天讲的那些话,来自特殊时期的“交代材料”,也就是出于自保目的抹黑老上级的莫须有罪证,这倒是十分秦桧;

再次,“逃跑”一节确实值得一谈,不过这涉及具体的指挥常识与历史背景,自认为在目前的环境下,很难找到足够多有耐心的、无立场的听众,有机会再讲。

这样看来,即便是最有问题的环节,似乎也不构成一些人对《八佰》恶意评价的依据。

谈完骂声再来谈批评声。

批评很容易,觉察主要矛盾很难

我认为,任何电影都应当允许批评,有句话说得好,“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但今天《八佰》面临的主要矛盾不是这个,而是“若赞美不自由,则批评无意义”。

没有五五开的舆论环境,不能拿着同样的放大镜、显微镜去审视《战狼2》《红海行动》与《开罗宣言》,无视房间里的大象,仅从视听语言、艺术手法和个人观感去谈一部被非正常讨论包围的具有作者自觉性的电影,进而无视它“抛砖引玉”的社会效果,这就是格局小。

至于“失真”的批评,可以说是骨头里挑刺。电影不是纪录片,更不是历史备忘录,如果你想寻求真实的历史,应该有看书的觉悟,而不是以“还原史实”这套标准来要求电影,这压根不是它的义务。大家又不是第一天看电影,哪部好莱坞战争片是按照历史资料一行一行卡着字拍出来的?

《八佰》海报

在此一节,格局小的影评人比搏名的军事博主更令我失望,前者是当下最应该站出来的人——那些针对《八佰》的恶评,发言依据之虚无、逻辑之荒谬、意图之歹毒、表述之混乱,破坏的不是这一部电影的舆论声量,而是整个电影评价体系的价值坐标与理论基石。如果影评人不站出来,或是和泼污者站一样的队,无异于提前给自己挖坟掘墓。

原因就在于,影评人全部的文章与论述均是建立在“对电影认知”这一金字塔的上层,如果塔基被腐蚀殆尽了,中层以上的部分就是空中楼阁。空中楼阁是不可能遗世独立的,它只有两条路,一是被混沌之力加速消灭,二是在无人问津中走向灭亡。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鲁舒天创作,在今日头条独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