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賡將軍的軍隊裏,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立功和獎勵只授予營長級以上的士兵和幹部,不管他們做了多少貢獻,不管他們做了多少貢獻,不管他們獲得了多少獎勵。

在陳賡將軍的軍隊裏,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立功和獎勵只授予營長級以上的士兵和幹部,不管他們做了多少貢獻,不管他們做了多少貢獻,不管他們獲得了多少獎勵。

這幾乎是一條硬性規定,但先後突破了兩起案件。

他們是陳賡最好的王牌,前、後兩任29團指揮員,一個是出生在老紅軍的朱大明;一個是出生在八路軍的吳曉敏。

朱大明一生中受了26次傷,62個彈痕,最後英勇犧牲,吳曉敏雖然是政委,但他的“厲害”絲毫不亞於朱大明。

1948年3月,陳賡第四縱隊參加洛陽戰役,守敵是國民黨青年軍第206師,第四縱隊第十旅29團負責進攻西門。

洛陽城城牆高牆厚,衛戍區建立了易守難攻的立體防禦體系。

傍晚開始圍攻後,天氣突然變了,雨雪交加,寒風刺骨,敵兵靠城高池固,碉堡在火中避寒,在城市下面,工兵排緊張地掃雷,吳曉敏拿着望遠鏡,心懸在喉嚨裏,工程師的動作輕巧,發出了幾聲踩雷(白天530聲除外),但敵人沒有注意到,兩個連爬着把鹿的小屋搬走,後面還有五匹鐵刺的反馬,四個中隊被迫把那兩匹反馬拉了下來,當他們拔出第三個時,敵人發現了。

幾枚照明彈懸在空中,橋是淡白色的。

地面上的突擊連清晰可見,迫擊炮和重機槍在敵人的城牆上編織成密集的火力,到處都是。

在槍林彈雨中,突擊隊的戰士們繼續扛着馬匹,被碉堡的機槍擊倒,爆破隊沒等靠近他們,他們就被打死了,戰鬥英雄李寶寶看到戰友們一個接一個地喝子彈,他悲憤不已,他花時間熄滅了火炬,帶領全班同學衝上去,他也打開了他對馬的抵抗的一個角落,然而,掩體正面突然噴火,全班11人傷亡。

原來敵方青年軍仔細測量了這個空地,所有交叉火力都是最佳配置,二連在幾百米外的空地上被壓碎,造成重大傷亡,連長、指導員、排長受重傷,沒有幹部。

當血淋淋的擔架不停地被團長吳曉敏抬着時,一股熱血從額頭衝了上來,大聲喊道:

“李金橋,你走!副連長,炸掉那該死的地堡,”

3連指導員李金橋將2連剩餘人員組織成兩個班,趕往橋頭。

然而,這次襲擊再次受挫,所有的人都在看那座該死的橋,吳曉敏衝出避難所,當他靠近車頭時,他摔倒在泥濘的路上,眼鏡也被扔掉了,參謀田立羣和衛兵一起跑過去,按住了領隊:“危險,不要着急!”

“眼鏡,我的眼鏡!”吳曉敏哭了。

吳曉敏的眼鏡有700多度,沒有這個度數很難移動,所有人都在渾水中搜尋,一排子彈橫掃,三名士兵受傷。

戰士張玉樹摸了摸眼鏡,可怕的團又衝了過來,拒絕給他。

摸着黑暗,吳曉敏向前跑去,二營通信班班長趙振華衝上去抱住了他,吳曉敏罵,不幹活,用腳踹,然而,趙振華緊緊抱住他,卻不放過這樣,吳曉敏沒能進攻。

1976年4月,時任濟南軍區副司令員的吳曉敏少將談起這場血戰

“你們這些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人,無法想象那場血腥的戰爭,我們的戰士還在衝鋒中一個個倒下,沒有人會不聲不響的!我耳朵裏只有嗡嗡的聲音,我能感覺到血湧到我的額頭,凝視着我身後士兵的流血,什麼樣的領導啊!如果我不上去,我怎麼能指揮他們趙振華摟着我的腰,我踢了他一口咬了他,他很強壯,就是不肯放手,戰後我們才知道,洛陽橋頭堡的反馬不僅是用來阻礙我軍行動的,而且是青年軍大學生們精心計算的火力殺傷面積,敵人的機槍和衝鋒槍的機關槍和衝鋒槍都不能飛過去,上去的部隊死了100多次,我不怕親眼看到這一幕,這是在吹牛,我很害怕,我從心底裏感謝趙振華,但還沒來得及向他道歉,他就死在洛陽了,我有生活的代價,我的戰友們從死神那裏奪回了它

於是,縱隊指揮員陳賡被吳團官兵不屈不撓的精神感動,下令暫時停止進攻。

當晚,華友三縱隊向橋頭堡派出150支槍,最終將這一陣地徹底攻佔。

值得一提的是,吳曉敏出生於學生時代,起初,他是政治部主任和政委,可以說,他敢進攻前線是極爲罕見的,正是因爲他敢於打硬仗、惡戰、險戰,纔在陳賡和朱大明的領導下,成爲了一名英勇的指揮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