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軍事家,但他有另一個身份,他是明朝的叛徒,他在清朝避難後,將清軍獨自投入關中,直接導致明朝滅亡。

吳三桂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軍事家,但他有另一個身份,他是明朝的叛徒,他在清朝避難後,將清軍獨自投入關中,直接導致明朝滅亡。

可以說,吳三桂爲清朝入主中原作出了巨大貢獻,因此,清朝皇室十分重視吳三桂,並將其封爲平溪之王。

平溪王雖是太子,但他真正的封地是在偏遠貧瘠的雲南,吳三桂獲得這樣的稱號,他無法拒絕,於是從東北來到雲南。

到了雲南後,吳三桂幹得不錯,權力和聲譽達到了最高點,此時,吳三桂想穩住自己的頭銜,他希望能夠成爲清朝的“穆營”,世世代代守護雲南,做平溪之王。

清政府能同意這個要求嗎?當然不是。

吳三桂負責雲南省,如果他能聽清政府的命令,如果他有一個堅實的基礎,他就不會再認真對待清政府了,他自己就是皇帝了嗎?

因此,對於清廷來說,平溪王吳三桂是一顆定時炸彈,這一直是清政府的一大麻煩,也就是說,吳三桂成爲平熙王的時間越長,清廷對他的不安就越大,二者之間的矛盾就越激烈。

而且,康熙大帝上臺後,他想展示自己的本領,決定集中力量回到中央,加強對地方政府的控制,康熙要想集權,就得從各地的藩王手中奪回權力。

在諸侯王中,吳三桂是最強大的,所以康熙一定想佔吳三桂的便宜!怎麼做?

很簡單,這是在砍掉家族。

割斷藩屬國不容易,勢必引起中央與地方的對立,一旦中央政府奪回藩屬的權力,他就成了籠子裏的鳥,聽命於朝廷。

吳三桂的根本利益受到康熙的威脅,他不會和解的,爲了自己的利益和生存之道,吳三桂毅然出發與清朝抗爭。

吳三桂的反清詔書一響,全國各地的英雄們也紛紛響應,加入了反清隊伍,吳三桂以其卓越的領導能力,領導反清軍,使清軍四散。

吳三桂一路高歌猛進,佔領了清朝的半壁江山,他差點在康熙手中打敗清朝,快要死了,如果照此趨勢,吳三桂滅亡清朝並非不可能。

然而,世界總是不按人們的意願行事,當吳三桂唱起凱歌,勝利在望時,一場意外就出現了。

吳三桂的兒子落入康熙之手,吳三桂無奈與康熙交涉,要求康熙歸還兒子,然而,康熙對吳三桂一點也不在意,相反,他毫不猶豫地殺了他的兒子。

當兒子去世的消息傳到吳三桂的耳邊時,好久過去了,吳三桂大發雷霆,下令渡江奪都。

但是,吳三桂失敗了,因爲他在長江邊與康熙談判時,清軍開始恢復力量,開始反擊,吳三桂錯失了渡江攻城的最佳時機。

與此同時,許多其他反清勢力向清廷投降,一時間,吳三桂體力大減,轉眼間,他從一個反清義士變成了一個飽受詬病的反扒犯,吳三桂最終未能進京。

吳三桂快成功了。

基於吳三桂當時的能力和實力,消滅他們並非不可能,但遺憾的是,康熙更是巧奪天工,直接抓住了吳三桂的生命線,放慢了吳三桂的進取步伐,爲清軍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最終扭虧爲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