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罗贯中写了一本《三国演义》,使得三国这段历史被大家所熟悉,三国的领导人物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人设,比如曹操的奸滑,西蜀刘备爱哭鼻子,而东吴给人的印象则是“猛虎”。

经过孙坚、孙策的努力,孙家在江东打下了一片基业,孙策被刺身亡后,孙权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后又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在赤壁打败曹操,建立了三国鼎立的基础,至此魏、蜀、吴相对的安定下来,互相的征伐没有之前那么频繁了。

魏、蜀、吴建立鼎力的关系后,老一辈的领导人也渐渐老了,如何选立培养下一代的君主,是三方未来成败的关键。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我们对蜀国、魏国的传位很熟悉,刘备托孤诸葛亮,传位刘阿斗,结果诸葛亮这个辅臣累死,刘阿斗投降了。

而曹操传位曹丕,曹丕比较狠,直接把汉献帝赶下皇位,自己做了皇帝;曹丕死后,又传位曹叡,曹叡之后传位曹芳,但自曹叡死后,曹魏政权基本被司马家族给控制了,直到司马炎做了第二个曹丕,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夺了曹家的皇位。

曹魏、西蜀单从第一代人的传位上来看,胜负一分,曹操完胜刘备。那么被曹操赞叹“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在传位问题上怎么样呢?

孙权一共有七个亲儿子,三个女儿,两个养子。孙登是东吴大帝孙权的长子,也是孙权最爱的太子,孙权一登基为帝,就把孙登封为了太子。但孙登命数不长,33岁就去世了。孙登死后,孙权十分悲痛,但自此东吴朝廷就开始了夺嫡之争。

孙权影视形象

由于孙登生前与三弟孙和关系很好,所以临终前留下遗言推荐孙和为新太子;孙权很爱孙登,也很喜欢孙和,所以就听取了孙登的建议,册立19岁的三子孙和为太子。

孙和被立为太子后,四子孙霸不服孙和,于是纠集党羽,暗中勾结大臣,陷害太子及其支持者;再者孙和的母亲王夫人与孙权的大女儿全公主有很深的矛盾,全公主害怕孙和即位后会对自己不利,也参与陷害孙和。

于是,东吴朝廷暗流涌动,你攻我伐,互相诋毁陷害,犹如康熙末年的“九子夺嫡”一样,最终太子孙和被废,孙霸被赐死。都说虎毒不食子,孙权能赐死自己的儿子,可见严重到什么程度,自此东吴朝野动乱。

孙霸被赐死后,大帝孙权又将第七个儿子孙亮改立为太子。两年后的冬天,大帝孙权重病卧床,征召大将军诸葛恪为太子太傅,会稽太守滕胤为太常,一道受诏辅佐太子孙亮。

孙亮影视形象

孙权为了传位问题伤透了脑筋,但他死后,局势更加糟糕了。孙权去世的时候,孙亮才10岁,托孤大臣诸葛恪独断专权,小皇帝形容虚设。不甘做傀儡的孙亮,暗中和卫将军孙峻合谋,在酒宴上砍死了诸葛恪。

但历史的悲剧总是重演,诸葛恪被除掉后,孙峻又握住大权;孙峻死后他的弟弟孙綝接掌权力,孙綝比诸葛恪,孙峻更加独断专权,导致朝廷大臣多人对他不满,暗中刺杀他,但都没有成功。

孙亮15岁时,开始亲政,但此时权臣孙綝手握大权,孙亮仍然是个摆设。孙亮又准备谋诛孙綝,于是内练亲兵侍卫,又暗中与全公主孙鲁班、太常全尚、将军刘承谋划。但由于此次做事不密,走漏了消息,最终孙綝先下了毒手,抓了全尚,杀了刘承,孙亮被废为会稽王。

孙亮10岁登基为帝,15岁亲政,16岁被废为会稽王,18岁再被贬为候官侯,在前往封地途中死去,至于孙亮的死因有说是自杀,也有说是毒杀,至今死因不明。

司马懿影视形象

从皇位继承人的选择上来看,刘备、孙权都不如曹操,最终也是曹魏灭了蜀国,而司马懿家族统一了三国。可见,人生就像一场接力赛,不仅自己要努力,下一辈也要能够传承你的这份努力,才能走向真正的成功。比如司马懿,前半生都在蛰伏,最终却是司马家族收割了三国的战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