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時和家長交流的過程中發現,85%家長的問題都是圍繞給寶寶喫飯的,比如寶寶喫飯慢,喫得少,挑食,一邊喫一邊玩等等,特別是對一些不愛喫飯的寶寶,給他餵飯可不是件容易事,又是哄又是勸,又是嚇又是訓,桌子上的美味佳餚卻總也進不了寶寶的嘴巴,這確實是很愁人!雖然說:民以食爲天,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但是大部分的家長面對着孩子和美食頑強對抗的情況都無能爲力,壯壯之前就是非常典型的不愛喫飯的孩子,可是媽媽的做法非常值得我們所有家長學習,讓孩子喫得開心、喫得健康並非難事,只要家長學會一些“花招”!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爲什麼孩子不愛喫飯?其實孩子不愛喫飯的原因,無非就有兩種,第一種就是非正常原因導致的,比如積食、缺乏鋅、鐵等營養素,導致的不喜歡喫飯。第二種就是家長自身原因,比如做飯食譜比較單一,有的家長沒有精力單獨爲寶寶做飯,而是跟着大人一起喫,如果總是喫同樣的食物,孩子很快會感覺到單調乏味,對喫飯沒有興趣。其次零食喫的太多,導致沒有飢餓感,從小添加輔食沒有養成自主喫飯的習慣等,都會造成孩子喫飯困難,我們今天就說一說第二種原因如何來改善?

“花招”一:全家人要保持統一戰線,這一點非常重要,特別是爺爺奶奶,每當孩子不喫的時候,心裏就特別着急——哄着、追着、跑着餵飯,或者直接給孩子單獨開小竈,這種方式只有害處沒有益處,最終只會導致孩子越來越不愛喫飯,所以全家人必須達成共識、統一戰線。家裏的人都提前約定好,願意喫就好好喫,不好好喫就等到下一頓,並且不要在中間供應零食和飯。

“花招”二:營造良好的進餐環境,很多家長爲了哄孩子喫飯,常常用手機、電腦爲手段來達到目的,結果孩子的注意力都在手機和電腦上,所以雖然大人提醒或者催促喫飯,但是完全是心不在焉,喫飯對她來說就是完成任務,能敷衍就敷衍,這樣的習慣一旦形成,非常不好,不僅僅喫飯不好,還還會影響消化功能,所以,在喫飯的時候呢一定要把電視和電腦都關上,可以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營造一個輕鬆愉悅的就餐環境,這樣不僅能刺激食慾,還能讓寶寶感覺到,喫飯是一種非常愉快的體驗和享受。

同時,寶寶在喫飯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學會放手,在中國不愛喫飯挑食的寶寶,有80%是因爲家長干預控制得過多,正常情況下,孩子一歲的時候就能自己動手喫飯了,我們在家長卻低估了孩子的這種能力,還在一口一口地喂,生怕孩子喫不飽。這樣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覺得喫飯是被迫的事情,從而出現厭煩喫飯的心理,越早養成孩子自主喫飯的習慣,孩子出現不愛喫飯的幾率就越低。

“花招”三:規定好喫飯的時間,要定時定點,每天定時定點非常重要,進餐定時就會形成固定的規律,使時間成爲條件刺激,到了一定的時間寶寶就會有飢餓感併產生食慾。同時定時進餐可以提高攝食中樞的興奮性,使喫進的食物有規律地消化和吸收,促進食慾;因爲本來孩子的進食量就有限,如果零食喫得太多,寶寶沉浸在零食和甜飲料的美味中,到了喫飯時間不肯喫飯,嫌棄飯菜不好喫。

“花招”四:讓孩子動起來,現在的家長越來越宅,於是很多小朋友經常也是被宅在家中,這樣真的不好,與其在家揪着寶的小耳朵逼她喫飯,不如多帶孩子出去運動運動,只有活動開了,孩子的胃腸道蠕動快了,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就會好。當孩子養成適量的運動習慣,他的腸胃保持着最佳的狀態,會有強烈飢餓感,孩子的食慾就增強,自然的愛喫飯,而且喫得香。此外,家長儘量掌握一些基本的烹飪的技能,多花點心思在食材方面,儘量的豐富多彩,漂亮的顏色和形狀,從感官上就能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從而調動進食的積極性,同樣可口的飯菜也會讓孩子愛上喫飯。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