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注意前后定位,动作一定要标准,膝盖不要弯曲……”在惜福镇街道杨家村社区居委会大院里,一群身穿整齐舞蹈服的老人们正在跟随音乐偏偏起舞。今年65岁的曾萍在队伍前带头定好位后,又穿梭到队伍当中,耐心指导每一个人的动作。“我们正在练新编排的一支舞蹈,为下个月区里的广场舞比赛做准备。”曾萍告诉记者。

曾萍是个“外乡人”,2013年,退休后的曾萍从枣庄来到惜福镇街道女儿家,这一待就是7年,她早已把惜福镇当成了自己的“第二家乡”。热爱跳舞并有着扎实舞蹈功底的曾萍,在看到街道缺少专业的舞蹈队时,便主动组织成立了“金龟子”舞蹈队。多年来,曾萍义务带领队员们排舞,虽然没有任何薪资与报酬,曾萍却觉得这份事业非常有意义,可以让原本待在家的老人们通过跳舞找回自信与快乐。“我希望能够带动更多人尤其是闲在家的老人走出家门,做生活的舞者。”曾萍说。

半岛全媒体记者 | 葛梦杰

自编自排情景舞蹈,舞出新花样

锅盖头、小个子、圆圆脸……说起自己的形象,曾萍打趣地说与央视少儿频道主持人金龟子老师有点“撞脸”。2013年,曾萍在组织成立舞蹈队时,大家都纷纷表示以“金龟子”命名,曾萍也成为了备受队员们尊敬的“金龟子老师”。“金龟子”舞蹈队第一次亮相,便夺得了当年城阳区健身秧歌比赛的二等奖。此后,曾萍每年都会带领队伍参加比赛,均取得不错的成绩。

在今年8月21日城阳区老年人居家健身云大赛颁奖仪式上,“金龟子”舞蹈队获得一等奖。早在2015年时,曾萍(右二)便考取了健身秧歌项目国家一级教练员证书,为队员们进行专业指导。

曾萍说,刚开始带领队员跳舞时,很难也很累。队员们除了一小部分惜福镇街道老年大学的学生,更多的是在家带孩子的老人,年龄大部分是五六十岁,没有舞蹈基础,学起来非常吃力。曾萍每次带队练舞时,都非常耐心地给他们示范动作,每一个步伐,每一个动作,都亲自指导。慢慢地,原本因为动作生硬不好意思跳的队员们开始主动请教,她们也越来越大方自信。“有一大部分人以前没有接触过舞蹈,要是我态度生硬的话,她们可能会打退堂鼓。所以每当她们有一点进步时,我都会鼓励她们,这样她们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

最开始舞蹈队成立时,学习的是动作步伐比较简单的健身秧歌操,后来大家有了舞蹈基础后,曾萍觉得可以编排舞蹈,跳属于自己的舞。“那时候我就在想,光是跳舞,没有太大的看点,所以我就在舞蹈中加入了剧情,编成情景舞蹈。我是希望观众除了觉得我们跳得好,还能被剧情吸引和打动。”曾萍说。2014年,曾萍创作的第一支情景舞蹈《东方红》获得了惜福镇广场舞比赛一等奖以及城阳区总决赛二等奖。

多年来,曾萍义务带领队员们排舞,虽然没有任何薪资与报酬,但曾萍看到舞蹈可以让老人们找回自信与快乐,她觉得非常有意义。

从那之后,每年曾萍都会编排至少两支情景舞蹈。创作期间,曾萍的脑子里想得不是动作就是队形,甚至晚上想到一个好的动作,会突然从梦中惊醒,赶紧拿出纸笔记录下来。“刚开始家里人都吓一跳,还以为我梦游了,后来慢慢就习惯了。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原创舞蹈,让我们的队伍舞出新花样,舞出精气神。”曾萍说。

走出国门,弘扬中华文化

多次获得市、区广场舞比赛一等奖,市级健身秧歌比赛优胜奖,青岛市农民首届广场舞比赛最佳创作奖……现在,说起曾萍和她的“金龟子”舞蹈队,在城阳区的广场舞圈子里,几乎人人知晓。

因表现优异,2018年,“金龟子”舞蹈队还代表青岛市到韩国参加广场舞比赛,并取得了冠军。代表青岛市比赛的队伍有十几支,“金龟子”舞蹈队是唯一一支乡镇舞蹈队伍。“我们哪能想到可以出国跳舞,听到消息的时候别提多激动了。既然要出国比赛,就一定要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出去,所以我就编排了《母亲是中华》这支舞蹈,也融入了剧情。那次表演完后,听着台下响起的掌声,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兴奋,也非常自豪。”曾萍说。从那之后,曾萍编排的每一支舞,都融入了历史文化元素,有些还将历史故事编到舞蹈中。“文化是我们民族的魂,不管用什么方式,我都希望大家能够了解,能够铭记。”

近几年,曾萍一直致力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因此,舞蹈编排时融入了历史文化元素。2019年曾萍带领队伍到泰国参加泰中中老年服饰舞蹈艺术交流活动,表演的舞蹈《母亲是中华》获得金奖。

这么多年来,让曾萍觉得最有成就感的,是看到学舞之后每个队员的巨大变化,看到队员们脸上挂着的自信的笑容。“我们舞蹈队一出去,大家一看就觉得气质不同,虽然都是60岁上下的人,但精气神远远强过同龄人。”曾萍说,跳了几十年舞,舞蹈已经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现在65岁的她,依然活跃在舞台上,她特别希望可以教授更多的同龄人,让她们也感受到舞动的乐趣。

责任编辑 葛梦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