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及圖片由無忌攝友“狼大哥”提供、授權,耗子哥整理、編輯。

故事的開端:

無忌攝友“狼大哥”是2002年註冊色影無忌的資深玩家,對國產的老蛙鏡頭(長庚光學)那可是相當支持,不僅購買了老蛙的微距鏡頭,並在老蛙12mm f/2.8鏡頭第一批出貨的時候下了單。收到的老蛙12mm f/2.8鏡頭的序列號爲17XX。

由於超廣角鏡頭的適用題材不多,所以這位攝友一直將老蛙12mm f/2.8鏡頭放置在家裏的電子防潮箱裏面。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在某次使用中,他意外地發現拍攝的照片出現大區域的霧狀模糊。

百思不得其解的情況下,他發現老蛙12mm f/2.8鏡頭存在異常,鏡頭的內部鏡片出現了“長條狀”、“類油漬”的痕跡!

這是膠合鏡片起霧?

形狀不像!

這是鏡片滋生黴菌?

沒有網格狀的黴絲,看着也不像!

由於這枚老蛙12mm f/2.8鏡頭在該攝友的手上已經超過了三年,過了保修期限,老蛙官方的售後人員不推薦寄回廠家返修。(“狼大哥”的回帖稱官方售後的原話是“超過三年屬於保外了,可以不寄的哈”

送修之後的奇觀:

“狼大哥”將鏡頭送到所在城市的一家鏡頭維修站,結果維修師傅拆開鏡頭一看,結論如下:

1、鏡頭嚴重漏油。

2、鏡頭的內部刻畫了幾個詭異的“記號”,這一般是拆修鏡頭的師傅爲了復原鏡頭裝配狀態而做的標誌。這種標誌出現在一手的新鏡頭裏面,有點奇葩。

至於鏡頭內部鏡片那塊“長條狀”、“類油漬”的痕跡,維修站的師傅認爲這是鏡頭泄漏的潤滑油滲入膠合鏡片內部,無法清理,只能返廠維修(更換膠合鏡片)。

老蛙廠家的答覆:

1、老蛙廠家表示他們的鏡頭在製造過程中會使用這些諸如“記號”之類的標識,否認鏡頭是返修品流入市場。

2、老蛙廠家表示這枚鏡片的“長條狀痕跡”是黴菌腐蝕引起的,非質量問題。(此觀點與維修站師傅不同)

3、這枚鏡頭需要更換兩枚膠合鏡片,維修費用幾百元。

耗子哥的觀點:

1、我覺得這塊鏡片的痕跡不太像是黴菌。(因爲黴斑往往會有明顯的脈絡結構)

2、鏡頭的記號明顯是手工拆裝才需要的標記,如果在生產環節就存在的話,說明國產鏡頭的生產自動化程度很低,需要注意產品的品控問題。

3、如果你手頭有同品牌、同型號的產品,最好也檢查一下,避免因爲鏡頭故障而浪費大好的拍攝機會。

4、不管廠家的說法是不是真相,大家日常都要對自己的鏡頭妥善存放。尤其是南方潮溼地區,防潮很關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