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這是孟子所提出的性善論的觀點,孟子認爲人一生下來就是善良的,是後期的環境對人產生的改變,所以從性善論的角度去看待那些惡人,其實曾經的他們也都是善良的,只是在善良的過程當中遭受了一點意外,變壞了。

嚴嵩是明朝時期最爲著名的大奸臣,甚至在明史中也被列爲六大奸臣之一,不過事實上,曾經的嚴嵩也曾是一個善良的人,滿腔熱血充實着報國的心態,可是爲什麼曾經有着如此良好的善意的他,最終卻走上了老真巨滑的道路呢?還不惜以莫須有的罪名陷害岳飛,留下千古罵名?

俗話說得好,男人有錢就變壞,當權力達到最高峯的時候,人類的心態就會變化,嚴嵩便是如此,雖然說他曾經是善良的,甚至可以說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大好青年,但是爲官之道,可不僅僅只是善良的,只是有理想有才華的人就可以成功的,自古成王敗寇,想要在官場上活得長久,自然要變壞。

嚴嵩是明朝內閣首輔是著名的權臣。可以說在當時的明朝,他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在嚴嵩之前,劉瑾是手握權力的權臣,而嚴嵩卻對之棄之以鄙,不想與其爲伍,所以選擇隱退,等到風頭過去之後再出頭。並且他也從劉瑾的身上得到了一個道理,想要實現報國之志,就得先有權力,有基礎,才能夠發展。但他可能做夢也沒有想到,男人有錢會變壞,在他身上會詮釋得如此淋漓盡致。

嚴嵩在一窮二白的時候,擁有滿腔的熱血,是有理想,有抱負的大好男青年,可是真的當他擁有了權力,曾經的理想抱負都餵了狗,他只想在權力的基礎上再得到更大的權利,並且籠罩整個明朝,除了對皇上奴顏婢膝,幾乎就是主宰,否則也不至於岳飛的下場,如此窘迫了。

中國有句古話說的好,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可以說,只要是個人都喜歡聽奉承的話,每天被懟來懟去,說句話就被反駁,這樣的人是沒有幾個人會喜歡的,而嘉靖帝便是如此,嘉靖帝年幼的時候生活就不太好,當上皇帝之後,更是天天被懟,這擱在誰身上都受不了,所以自然格外的喜歡聽奉承話。

權力固然使得嚴嵩低頭,使得他對嘉靖帝屈服,成爲六大奸臣之一,但更爲重要的是,他曾經也經歷過挫折,嚴嵩在初期爲官,父母就死了,回家守孝了很多年才繼續復職,可都是沒有實力,沒有實權的職位,若是用來養老,可能會度過一生,但嚴嵩不想隨波逐流,所以既然當不成好人,那就壞到底吧。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想讓當壞人,都是身不由己,如果上天不對我善良一點,那又爲何要做一個好人?不知道大家對嚴嵩這個人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探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