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談起中國移動,第一反應肯定是:壟斷央企、躺着賺錢、創新能力弱、技術弱雞,嚴重依賴外包,諸如此類,等等。

誠然,中國移動這些年裏錯過了很多風口,眼看着阿里、騰訊等從前的小夥伴紛紛成爲"帝國型"企業,而自身則逐漸走向平庸,比如,2007年,騰訊市值突破100億美元,成爲中國互聯網公司之最,而那一年中國移動市值4100億美元,是騰訊的41倍,到今天,中國移動市值只有騰訊的五分之一!

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上,中國移動確實很弱雞,而這深層次的原因可能在於中國移動的創新乏力、戰略偏差等問題,但是,如果說中國移動技術弱雞,這一點我不能認同,事實上,中國移動在技術領域可能是"掃地僧"般的存在。

這從何談起呢?先看這麼一個例子吧。

前不久,美國政府爲了奪回移動通信技術的主動權,一些美國政客支持Open RAN技術,並將該技術視爲3GPP的替代系統,而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也支持Open RAN作爲5G的潛在的解決方案,表示這將提高美國的技術領先地位,增強競爭力,並降低對外國供應商的依賴。

而此舉遭到了業內人士的一片嘲諷——美國政府想繞開華爲、中興等在現有5G技術體系的專利控制,另闢Open RAN這條蹊徑,但那些美國的政客想不到的是,Open RAN的標準中相當一部分也是中國企業制定的。

詳細是這樣的:O-RAN聯盟在MWC 2018大會上宣佈成立,該組織主要由兩個現有的運營商主導的協會合並而成。其中一個是X-RAN Forum,以美國公司爲主導,其中AT&T爲其最大的成員企業。另一個是C-RAN聯盟,這是一箇中國的組織,中國移動是該組織最大的支持者。

來自美國內部的批評聲音說,"儘管現在肯定無法想象這樣的中美合作,但這種合作已將中國的專有技術嵌入到如今美國政府想要用來對抗中國的武器當中。"這算不算是"忘掉初心"了?

以上只是證明中國移動技術實力的一個例子,事實上,今天的中國移動早已經從過去的牌照、終端、渠道、資源等要素的競爭,轉向以產品、平臺、研發、機制、生態位等爲主的"要素+能力"的綜合競爭,可能這種能力還沒有在經營業績層面表現出來,但我們不能否認中國移動在這上面的積累,這些就像沉在水面之下的冰山,總有一天會露出水面的。

在不久之前的5G R16標準制定過程中,中國移動也發揮了主力軍作用,提交技術提案3000餘篇,佔全球運營商提案總數的三成以上,主導完成15項技術標準制定工作,包括旨在降本增效的無線數據採集與應用、服務化架構框架及接口增強、應對大氣波導的遠端站干擾消除、高鐵場景性能提升、服務質量保障管理、增加部署靈活度的非同步載波聚合、虛擬化策略管理提升、提高上行覆蓋的高功率終端技術、安全能力服務開放等。

不光光是在R16標準中,在推進5G商業化的過程中,中國移動早已成爲全球5G發展的骨幹力量。中國移動在5G需求目標制定、國際標準推動、關鍵技術引領、端到端產業的構建與5G賦能各行業的開拓方面均屬國際領先。

——早在5G需求目標的制定上,中國移動提出的"5G之花"代表了5G網絡關鍵能力,八項指標成爲ITU標準。

——中國移動主導牽頭推動了5G國際標準的制定,共有1000多個專利, 2000多篇技術文稿,在5G標準的貢獻中屬全球運營商第一陣營。

——在網絡設計上,中國移動在SBA網絡架構,SPN傳輸網,大規模天線,O-RAN開放網絡方面引領了5G網絡的關鍵技術。

——在5G開放生態鏈的培育上,中國移動通過"5G網絡領航計劃"和"5G終端先行者計劃"聯合構建5G端到端產業生態。

——中國移動率先成立5G聯創中心,打造了25個5G開放實驗室,和500多家合作伙伴共同構建5G產業生態。

哪怕不考慮5G,中國移動的技術實力也是非常強悍的,截至2019年底,中國移動全球有效授權專利總量近7800件,其中發明專利佔比超過85%,位居全球運營商第三。

在國資委發佈的中央企業專利質量評價中,中國移動被評定爲A級。至此,中國移動連續9年共斬獲中國專利金獎一項、銀獎一項、優秀獎十五項。

此外,還有一則信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國移動過去很多年裏,一直向美、歐、日等60多家終端及汽車企業實施專利許可,是極少數能向海外企業收取專利費的央企。

我們可以期待下中國移動這個掃地僧啥時候能夠名震江湖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