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思纯、黄景瑜、钟楚曦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在《荞麦生长》之前,没有人知道。说是文艺片,其实说商业性也无可厚非。

从最近几年的电影里,或者说从电影圈来讲,

“小人物”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主题。通过刻画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更能拉近观众距离。

比如回想一下为什么郭敬明的《小时代》已经变成了浮夸虚伪的代名词,就是因为那些“飘在空中”的上层社会生活,华贵的服装和品牌包已经越来越“不食人间烟火”,也不受观众欢迎。而《我不是药神》这一类写实接地气的影片,创造了非凡的成就。

《荞麦生长》就是从小人物着手,在90年代的上海,演绎了梦想和现实的碰撞。

有人憧憬远方,有人在舞台上流露风华,没有谁比他们更加渺小和迷惘,也没有谁比他们有更大的野心和欲望。

李麦(钟楚曦饰)、云荞(马思纯饰)和吴风(黄景瑜),三个人的名字背后就是“荞麦疯长”的主题。

爱情和背叛,欲望和满足都在这里生根发芽,大城市是照妖镜,是炼丹炉,所有的一切都发光发热,同时也让人睁不开双眼。

需要注意的是,《荞麦疯长》的时代背景是世纪交替的90年代,讲述的是生活在上海的小人物不断追寻梦想、开拓未来的故事。

这个特殊的年代,就如同三位主角的人生,正是风云巨变,且让人心生渴望的年代。未来仿佛近在手边,又好似远在天边;成功来的那么容易,又那么困难。

每个人都希望活得和电影一样精彩,挣扎中寻求希翼,迷惘里探索梦想。回不去的故乡,到不了的远方;因为故乡总是在心底,而远方一直在路上。

荞麦疯长——云彼有荞麦,无风亦可长,其实你深深懂得,只是你也道不尽这中滋味。

都不需要北岛说酒杯碰撞在一起梦才能发出破碎的声音,年少的那些梦想,在这片土地上就如同沙一样流走。环顾四周,只有自己才看到自己的孤独。毕竟

繁华的夜景和寂寞的心灵是不朽的话题。

这本来可以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商业和文艺共存的影片,起了这个基调,定了演员的那几张脸,基本成功了一半。

那个最想离开的人最终还是要归来;那个最希望变成梦露的人最后没有穿上红裙子;那个最能两肋插刀的人最后也付出了自己的代价。

电影角色是意象,每个人代表不同种的理想。

然而,七夕上映第一天,争议不断。其中针对该片的众多纷争,小格认为

是因为导演想表达的实在太多

是最客观的评价。

你本来想看一部文艺片,结果看这一部电影,仿佛是同时看了伦理、恐怖、悬疑片。其实影片的内涵丰富本是好事,

但是如果想说的太多又说不清楚,每一条线都走不完,就会让人觉得纷杂混乱,这也是非常考验导演技巧的。

同时选角也是相当重要并且需要经验的事情,哪张脸应该在哪个位置,有时候往往能“一眼看过去就是Ta了”。

其实影片中的云荞本来不是目前呈现出的风格,但是因为马思纯的个人特征,导演也随之修正了这个角色。

在拍摄中不断修正,让演员与角色合为一体,让观众感觉这个角色似乎就是为这个人而生的,这是一种能力。

但是,真正上映的作品却有些不尽人意,马思纯的“撕心裂肺”派,似乎也没能还原云荞的纠结和不甘。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导演很明显想要将悲剧和戏剧化更多呈现在其中。比如马思纯开头的那段戏,可以说隐忍的性,强大的压迫感一瞬间穿越屏幕扑面而来。

但是影片的后半段,却不可避免滑向了苍白和无力,

4.9的豆瓣起评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其实三位主角的故事,完全可以单独成线,单独出片,因为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复杂的故事,每一个人的背负都可以成为唯一主角。

而将三位主角集结在同一个两小时中,就一个人也说不清楚了。最后,大家吊足了胃口,压抑的情感急需一个抒发点,然而最后这一口气,生生憋到了影片结束。因此期望到最后,只能化为失望。

而最后这段出于共情目的的采访,也遭受诟病。本是为共情,然而受访者普遍年纪较轻,人生阅历不足。难免给人“飘在云上”的不真实感,也无法引起大部分人的共鸣。

荞麦还能疯长多久呢?

也许我们还会一直等待着国产文艺片的成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