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73年,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发动叛乱。后来,耿敬忠和尚可喜相继叛变,被称为三藩之乱。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吴三桂的军队占领了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南等地,直接威胁到康熙皇帝的统治。那么,吴三桂有多少兵力,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能力?

事实上,吴三桂起义时,兵力并不多。关键是吴三桂间接控制的地区太多。康熙初年,吴三桂、耿敬忠和尚可喜三藩起义,这是历史上著名的三藩之乱。特别是吴三桂,势力最强大,很快就控制了云南、贵州两省,四川、广西大部分地区,叛乱后也被吴三桂控制。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出现了:为什么全国各地的清朝官员都支持吴三桂?

其中,这些官员是由吴三桂任命的,这涉及到西方著名的选官制度。三藩之乱的实质是满洲和辽东军事集团的分裂。在南明与农民起义军为天下而战的过程中,出现在辽东的汉族四个诸侯是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仲明三代(子耿继茂,孙耿精忠)、定南王孔有德、平南王尚可喜,他们是平南的先锋队。

可以说,清朝能够攻占江南,很大程度上是清初四王孤军奋战的结果。当然,定南王孔有德被李定国打败,死在广西桂林。其他三个封臣分别是吴三桂镇云南、耿仲明之子耿继茂镇福建、尚可喜镇守广东。这三人是最有功绩、最显赫的,尤其是吴三桂,他是这三个诸侯的首领。

封建制度建立以来,地方官员的任免权逐渐掌握在中央朝廷手中。特别是隋唐科举制度实行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明朝,各级地方官员的任命都要经过官署。因此,地方的官员可以与内阁大臣们抗争。正五品的吏部文选司郎中比各省的布政使分量还重。但清朝进驻后,滇黔人事任免权不在朝廷手中,因为朝廷将这一权力委托给了西平王吴三桂。

云南、贵州等地是南明政权最后的根据地,即使在永历皇帝被杀以后,南明残余势力仍不断行动,西南地区的局势很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清朝任命平西王吴三桂保卫云南。史书记载,云、贵初定,洪承畴疏用明黔国公沐英故事,请以三桂世镇云南。为了镇压南明残余势力,吴三桂需要时不时地抽调兵力,还需要动用地税。

为了便于管理,顺治6年,清朝将人事任免权移交给吴三桂。据《清史稿》记载,吴三桂在云南时,郡县官吏必须自立官署,称为“西选”。所辖军民将领的官员,是善于本职工作的人。当各省出现人员短缺时,还应负责“西选官制度”。也就是说,除了总督和巡抚这样的封疆大吏,吴三桂还有权任免各级官员,这就是西选官制度。

一时间,云南、贵州的官员大多是吴三桂集团的成员。随着吴三桂集团势力的扩大,四川、陕西、广西等地的一些官员也都是吴三桂的人。清朝最高层逐渐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随着自身统治的巩固,康熙六年,清朝收回了吴三桂西选官的特权。云南、贵州两省官员的任免开始由朝廷决定。

为了避免刺激吴三桂,清朝保留了吴三桂的选官权力。比如,官员部和吴三桂都建议官员担任同样的职务。清朝最高层将采取折衷的办法,先到者将正式就任。因此,途中发生了杀害官员的事件。另一方面,康熙皇帝正在成长,准备与吴三桂等藩王作战。事实上,康熙皇帝和三​番​都没有做好真正的准备。

从当时的情况看,吴三桂急着起义,没有准备。朝廷军事准备不足,吴三桂起义后,清朝措手不及。由于滇黔官员大多是吴三桂的老部下,吴三桂很快控制了滇黔等地。四川和广西的许多官员也转向吴三桂,这些官员是在西选官时期由吴三桂安排的。经过八年的战争,清朝终于平息了三藩之乱。此后,清朝不敢将任免权交给地方官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