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進入到快遞行業的“下半場”,各快遞巨頭們通過精準佈局或錯位競爭,攻城略地、加快擴展,競爭格局逐步走向固化。但商業社會的江湖地位並非一成不變,以往以“大件快遞”形象示人的德邦快遞,也在不斷加碼C端市場的佈局,填補其快遞商業帝國重要的一塊拼圖。

今年的4月29日,德邦快遞選擇在上海虹橋機場開設快遞收寄專櫃,在這個機場高鐵站合二爲一的重要交通樞紐上,德邦快遞打通了機場、高鐵站寄送的全新場景,解決了差旅出行的商務人士和普通大衆的快遞寄遞需求,並宣示了在個人業務上的十足自信。

當大家猜測下一步德邦快遞將佈局哪一方交通樞紐之時,德邦快遞卻選擇了被譽爲“中國最美大學”的廈門大學。據悉,在八月開學季到來之前,德邦快遞與廈門大學和鷺銀海集團強強聯合,本着服務校園、建設校園的理念,在廈門大學校園內開設快遞服務站點,爲學校師生提供更方便、更快捷、全方位的快遞服務,共建美好校園生態。

在國內衆多高校中,德邦快遞選擇將首個高校快遞網點開進廈門大學,這究竟意味着什麼呢?

“重返”廈大 多方共贏

選擇高校作爲個人業務佈局的延續,來源於德邦快遞前期的運籌帷幄。早在2013年,德邦快遞就關注到高校巨大的市場需求,開始尋找專業化的解決方案。今年,德邦快遞以“畢業搬,奔向下一站”爲主題,順利完成了2020年校園託運業務。同時,交出了一張優秀的成績單:攜手國內近2000所院校,接收超17萬單訂單;承運行李近4萬噸,在103所高校中回收舊衣約5萬公斤。

每年畢業季的短期“暫駐”也爲德邦快遞獲取了第一手師生快遞需求的資料,從日常的寄遞場景到特殊場景的定製化需求,能夠貫徹“客戶至上”的策略,深挖高校師生的寄遞痛點,形成專業、貼心的解決方案。

德邦快遞福建事業部總裁湯春雨介紹道:“我們有家網點開設在學校外2公里左右,師生使用不方便。而現在網點開在校園裏,深受師生歡迎。”除了選址上更加方便客戶外,德邦快遞廈大網點還計劃與學校打通校園卡支付的通道,連接學校的服務板塊,力爭在各個細節更加便捷地服務於師生用戶。

8月18日,德邦快遞在廈門大學新網點的第一單已經完成,快遞員王春英上門爲住在9樓的谷同學進行打包收件。無論是取件還是派件都能做到上樓服務,這無疑會讓廈門大學的師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便捷,未來也將成爲他們寄遞物品的常態。

廈門大學不僅在教學領域內是國內的一流大學,同時也是熱門景區。每年有數以百萬計的遊客來此參觀,校名紀念商店、特產店的營業額非常可觀,德邦快遞也藉此打通了與“小商圈”的合作綁定,成爲遊客們快遞寄送的不二選擇。

當前,許多大學都有自身獨特的商業圈。德邦快遞的進駐可以看做在微觀層面上以快遞服務切入小型商業生態圈的試水。據透露,德邦快遞還計劃引入升級版的智能送貨機器人等高科技物流工具輔助取派,而與高校在數字化、智能化系統的深入綁定也能爲學校的“智慧校園”而服務,成爲提升高校服務質量和效率的助推器。

德邦快遞從校園託運業務入手,到入駐廈大這樣的高校,獲得較好發展的同時充分體現了其對師生快遞需求的敏銳洞察和生態圈的鋪墊。這爲德邦快遞接下來的高校個人業務佈局,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談到是否會與高校的其他快遞企業形成競爭關係時,德邦快遞廈門大區總經理張朝輝介紹:“德邦快遞的入駐,可以豐富校園的快遞生態。通過深挖師生寄遞痛點,形成特色的貼心服務,區別於其他競爭對手,將會形成良性競爭局面”。

增補業務 走出“舒適圈”

德邦快遞入駐高校,如同之前“搶佔”上海虹橋機場業務一樣,均在增補目前的業務框架,探索對個人業務渠道的破局。這其中就包括散客業務重點板塊。

德邦快遞鋪設校園市場意在打破客戶圈層。同時,德邦快遞也打破了其固有的“企業級精英”形象,向“校園陪伴者”角色過度。這一轉化,無疑對德邦快遞與大學生加強情感聯繫具有積極意義,也爲德邦快遞積累了豐富的儲備用戶。

據瞭解,做大件快遞深入人心的德邦快遞,在校園中做了大量的“功課”,向師生傳遞加固個人業務的形象,提供專業定製化收寄業務、代收代寄等增值業務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

先是走進國內重要交通樞紐的虹橋機場,後又走進“網紅高校”廈門大學。德邦快遞走出“舒適圈”後不斷大膽的突破和嘗試,展現了其在C端市場上的擴張決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