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十而已》火爆全網,把中年人的步履維艱寫的淋漓盡致。如果把《三十而已》看成一箇中年人的情緒,那麼鍾曉芹代表被動和懶散,漫妮代表焦慮和茫然,顧佳則代表冷靜和獨立。

面對城裏的優質硬件,所有人都希望能夠安營紮寨在這個城市的一隅,這裏有你揮淚灑汗的記憶,更有你翹首以待的繁華。而職場和生活的不順,讓期望和現實像兩個平行的世界,總是找不到交集點。

於是,爲了適應生存,開始試着管理自己的情緒,把脆弱的一面壓下去,把陽光留給他人,把自己丟在雨裏。

就像《三十而已》,陳嶼在最初面對情緒困境時,受原生家庭的影響,他選擇自我消化,不善溝通,又覺得對方不理解自己,因沒及時梳理負面情緒,導致兩人不歡而散。

透過過情緒危機的表象,可見中年危機的本質是工作與生活的失衡。和赤子之心的少年相比,中年人每天在上級、下屬、父母、子女、朋友中穿插切換,身兼多元的角色,有更多的負面情緒。

如果理不清這些情緒,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兩種局面:內向的人傾向自我壓抑,結果是抑鬱和寡歡;外向的人容易發泄給在乎你的人,結果讓負情緒像滾雪球般越滾越多。

其實,還有其他不同的選擇,比如尋找負面情緒傳達的積極意義,再根據個人意願制定行動計劃,從而達到調整情緒的目的。

《自定義人生》一書指出,情緒管理不是掩蓋和否認自己的負面情緒,而是試着去尋求每個行爲背後的正向意圖,在衝突中創造共贏,纔是成長帶給我們的最大價值。

李源和李秦都是資深教練,都受過情緒危機的困擾,他們結合大量實例,給讀者展示一個個爲負面情緒抽絲剝繭的過程,從逃避問題到展露真實的自我,從茫然到有歸屬感,不斷向內挖掘自己的潛能,找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勇氣。

一、被負面情緒煽動的離婚,道出了誰的心聲

任何人都不可能在情感的世界裏一直扮演懂事者,除非其中一方有絕對性的壓倒優勢。

因此,衝突無法避免,若把吵架的範圍縮小到最初的矛盾爭議點,不要隨意擴大沖突範圍,或許吵架會變成一個理解對方感受,傾聽對方表達的一個良好機會。

陳嶼受好友邀請參加一個飯局,劉哥希望他到他們組上,陳嶼婉拒了。回到組後陳嶼被陸姐懷疑爲對方的眼線,兩人因此吵起來,陳嶼的情緒因此陷入低點。兩次與領導交談中,都沒及時接聽曉芹打來的電話。

曉芹的生日過的很狼狽,爲了處理陳旭的事情,被淋了一身雨,在雨中開始回憶,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電話不接,微信不回,以前就算關機也會及時回覆,所有交流三個回合,五個字以內結束,是什麼原因導致成這個樣子?

如果就這兩個小衝突展開爭吵,當了解對方的實際處境後,就可以看出負面情緒背後所蘊含的信息:陳嶼的想法是婚姻生活要平淡踏實,曉芹則要求有情趣,有歸屬感的家庭。

他們的癥結在於深藏內心的脆弱,又寄希望於對方理解自己的感受,而這些感受在得不到理解的時候,就會變成攻擊對方的理由。

沒有歸屬感的家庭正是曉芹所憤怒的原因,當他們的吵架從最初的一個衝突點延伸到生活各個方面的時候,雙方的怒火被徹底地煽動起來。

鍾曉芹從不接電話這事展開到不留意門,不留意貓,不留意我,魚缸又吵,睡覺還呼嚕。這種婚姻,從今往後的每一天都可以預見,真是越過越糟心。

從一個衝突點延伸到門、貓、魚甚至打呼嚕上,顯然沒有解決衝突,還被對方認爲無理取鬧,最終讓負面情緒激化,以離婚收場。

如這般被負面情緒煽動的離婚,葬送了本可挽回的婚姻,道出了多少不善處理情緒矛盾的中年人的心聲。

那麼該如何營造安全的談話空間,《自定義人生》提出五項溝通原則。

1、堅決不帶敵意,不要口不擇言的去激怒和羞辱對方,而是放平心態,並堅持你的溝通需求

2、說之前請給對方聆聽的空間,聆聽對方通過其他視角對事實的觀察,感受對方的情緒,尋求對方背後的正向意圖。

3、分享自己的感受,爲自己的感受負責。卸下防備,袒露心聲。

4、不帶評判的反饋。

把“你總是......”“你從來都......”“你就是......人”換成“我聽見你說......我的理解是......這讓我感到......我希望我們......”的句式來溝通。

5、追求共贏

吵架的目的不是吵贏,而是解決衝突,以壓垮對方爲目的的吵架只能是雙輸,創造共贏纔是婚姻生活帶給我們最大的價值。

二、走出圍城,需要尋求新的平衡

陳嶼把戒指埋在魚缸的土裏,製造出浪漫的魚缸求婚場景,感動了曉芹;也因過度沉溺在魚缸中,忽視了曉芹的感受,被她說成是一個在外衝鋒陷陣,在家一潭死水的男人,最終也因魚缸而離婚。

表面上看彷彿都是魚缸惹的事,如果陳嶼只是單純把魚缸挪走,問題就解決了嗎?

曉芹下班刷劇,陳嶼下班養魚,各自沉溺在自己的愛好中,互不關心,把婚姻生活過成了室友生活,造成婚姻出現裂縫的原因是工作與生活的失衡。

生活與工作的平衡實際上包含了時間、角色與感受的平衡。

時間上的平衡,在固定的時間內,確定優先順序,有節奏地、有效且有序地完成任務,就是一種時間的平衡。

角色上的平衡,在同事、家人、朋友等諸多角色中,通過排序,在哪個角色上多投入一些精力會讓你更舒服,更沒有遺憾,就是角色上的平衡。

比如許幻山在他的角色排列中就沒有林有有,在林有有身上投入精力,只會令他後悔,角色失衡,導致顧佳和許幻山最終婚姻破裂。

感受上的平衡,它是一種主觀概念,比如曉芹一直開不了鎖,這把鎖阻礙了她進入家門的時間,讓她心裏失衡;而陳嶼則認爲曉芹沒有掌握技巧,只要向上提下就可以打開門了,在他心裏這把鎖是平衡的。

但從感情的視角看,這把鎖有明顯的情緒分歧點,在他們之間並沒有形成共識,它就是感受上的失衡。

直到復婚後他們才換掉鎖頭,讓感受再次平衡。

那麼如何兼顧三者平衡,可以利用GROW的模型做階段性發展規劃。

GROW由目標(Goal)、現狀(Reality)、可選路徑(Option)、邁出第一步(Way Forward)4個部分組成。

以一年爲例,設置工作、生活、個人發展三個維度的目標;然後結合現狀,給自己客觀打分,總分是10分,現狀會是幾分;找出目標和現狀的差距後,列出計劃,並邁出第一步,目標完成後重新建立GROW模型,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

三、自我挖掘,不斷完善自己

卓別林寫過一首詩:當真正開始愛自己,我才懂得,把自己的願望強加於人,是多麼的無禮。

從一件負面事情中,看到一個人的心理成長,是這部電影帶給人最大的價值感,從不歡而散到破鏡重圓,他們一路上是如何“劈荊斬刺”走出困境?

陳嶼因爲原生家庭的不和諧,導致他的性格很不成熟,遇事喜歡自我消化,不願分享,而最致命的是,他把這種處理方式強加於曉芹,曉芹流產,他認爲自己私底下諮詢了醫生,並安排手術事情,做了該做的事,其他生理的痛苦應該由她自己消化,他幫不上忙。於是他還是心安理得地養自己的魚,噓寒問暖都省了。

這種處理方式給人的感覺就是冷漠和疏遠,把愛建立在期待和依賴之上,只會讓對方充滿壓力。

通過弟弟陳旭的提示,他才明白由於不善溝通,讓對方曲解了自己的本意,而他一直是這樣不溝通過來的。無法接受自己的脆弱,導致他一段時間頹喪到自閉。

布琳·布朗在《脆弱的力量》中寫道:“只有當我們展露真實的、不完美的自我時,我們才能獲得歸屬感。”

真實的自己並不可怕,一個正常的人都會有各種情緒,不管有多不堪,都需要接納完整的自己,接受了自己的困惑與無助、慌張與無力,纔可以去探索、去改變。

走出情緒困境的陳嶼,爲復婚展開的追求,雖然拙劣和幼稚,被網友稱爲“追妻火葬場”,但他在關鍵時刻還是邁出了步伐,用激情重新點燃前進的步伐。

鍾曉芹也在與鍾曉陽的磨合中,意識到自己的不足,發現自己想要的生活,是有一定的空間去發展個人愛好,比如寫作、刷劇。當他想清楚了自己最需要的是什麼之後,便不顧鍾曉陽的質疑,堅持自己復婚的意願。

從接納自己到完善自己,如果你還有所困惑,不如看看《自定義人生》中教練提出的5個思考工具。

1、對你來說,什麼最重要?

2、什麼是你希望自己能一直擁有的?

3、你希望給這個世界帶來什麼不同?

4、什麼樣的自我評價令你最滿意?

5、什麼是你一直堅持的,哪怕遇到別人的質疑和反對也絕不放棄。

人無完人,《自定義人生》認爲不完美才是真實的人生,不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就無法給自己賦能。並不是每次情緒危機都能安然化解,但是順着這個危機思維,挖掘你自己所不知道的潛能,從教練到自我教練,學會處理差異和衝突,纔是它真正的價值體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