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21日第九季《中國好聲音》開播以來,近幾日網絡上關於這檔節目的討論始終很少。作爲一檔擁有九年曆史的國民大型綜藝,新一季《好聲音》播出後的話題熱度甚至比不過《中國新說唱》《樂隊的夏天》這類網綜。

除了在微博這類典型社交平臺的相關話題討論少之又少,在主打口碑評分的豆瓣,新一季《好聲音》都開播快一週了,但打分人數竟300人都不到,由於豆瓣評分人數過少未達到平臺要求,因此2020《中國好聲音》至今在豆瓣連一個明確的評分都沒有!

要知道稍微熱門一點的綜藝,開播第二天豆瓣評分基本就出來了,沒想到2020《中國好聲音》的熱度竟是如此之低。

毫無疑問,現如今的《中國好聲音》,除了“情懷”,基本再無其他了。而僅剩“情懷”的《好聲音》,是很難繼續做下去的,這是斷層之痛。

自前三季《中國好聲音》打響國民度以後,即使後面幾季口碑收視持續下跌,但《中國好聲音》依舊一年一季,今年已經是第九年了。縱觀國內的音樂選秀節目,能連續舉辦九季的僅此一家。

但是,《中國好聲音》連續舉辦九季並不值得我們去誇讚其不放棄的精神,相反,時至今日我們應該譴責《中國好聲音》節目製作方。

原因很簡單,因爲“好聲音”這個曾經的王牌IP,早已違背了初心,現如今繼續存在着,是因爲製作方在利用這個IP繼續撈錢,而不是爲了給華語樂壇輸送人才。

對於我們觀衆來說,一年一度的《中國好聲音》,也越來越像一檔“陪伴式”的普通音樂節目,而非“比賽型”的大型綜藝了。

時至今日,我們也不禁想問:只剩一張“情懷”底牌的《中國好聲音》,未來還能撐多久?

當年的《中國好聲音》之所以能夠爆火,靠的是新穎的節目模式,以及重量級的評委和高質量的選手,這些是抓人眼球迅速崛起,令人耳目一新的關鍵。

但如今時隔八年,觀衆早已對這些模式有了膩感,儘管近幾年過來《中國好聲音》有轉椅變滑軌,滑軌變回轉椅的小修小補,去年還加入了封麥的新玩法,但都難稱大突破。

除了節目模式已經無法吸引觀衆之外,《中國好聲音》衰退最爲關鍵的一點,是隨着網絡時代的發展,各類選秀綜藝的興起,民間的優秀素人資源已經被挖掘殆盡。優質選手資源的枯竭,是《中國好聲音》進入衰退的關鍵。

作爲一檔選秀類節目,挖掘優秀的選手毫無疑問是從一而終的核心目標,選手有特色和記憶點,才能被大衆記住。但近幾年《中國好聲音》的參賽選手,要麼沒有個人特色,要麼是參加過多檔選秀節目的回鍋肉,觀衆毫無新鮮感。

其實近兩年過來,《中國好聲音》節目組已經將重點放在了導師身上,每一季節目的熱度,依靠的是導師的人氣。導師搶人環節原本是節目看點之一,但現在的節目中,學員唱歌三十分導師搶人一小時,用力過猛的結果,便是適得其反。

在現如今《中國好聲音》內憂外患,僅剩“情懷”的斷層困境之下,未來也只有兩個選擇。

要麼從此以後徹底打破原來的節目模式重新開始;要麼就見好就收,別再繼續耗損自己的I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