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晨/文

阿里云智能再成阿里集团财报最大亮点之一。不过,跟前几年侧重概念与增幅不同,今日,这一版图概念、增幅、营收、毛利、生态等多维交融,呈现出稳健的主业与核心驱动特质。

电商版图当然是集团营收一哥。2021财年Q1显示,营收1538亿中,电商1013亿,同比增34%,占比66%。而云计算收入123.5亿,同比增59%,占比8%,列集团第二大业务。

59%无法与过去几年比,却已属集团关键板块最高同比增幅数据,亦远高于亚马逊、微软等云计算同业。这也已是它连续三季贡献超百亿营收。8%收入占比较上季微降,考虑到电商主业疫情前后表现,算相当稳定了。

不过,夸克所关注的是,此刻,这一版图自身的增长引擎在哪?与全球巨头相比,它的差异化竞争力又是什么?

说到增长,一些宏观因素显而易见。譬如本地云计算发展趋势与数字化整体进程,无须展开。我们也能从阿里云智能自身判断里捕捉到一种确定性。譬如两年前,它打出过“上云就上阿里云”,拉开了规模化落地的常识帷幕;2019年年中,“一号位”行癫明确定义了“拐点论”,一个自觉加速普及的周期开启了。

疫情背景当然不可忽视。当电商版图、本地生活等领域遭受巨大冲击时,各种在线服务与数字化解决方案却被持续引爆。医疗健康、在线教育、家庭生活、在线办公到电子政务,乃至整个社会层面广泛的紧急协同,都释放出巨大的云计算需求。当中国数字新基建政策指引发出后,阿里云智能几乎完全契合。

这句说出来有点尴尬:当阿里集团与无数同业遭受明显冲击,旗下阿里云智能却是受益最大的版图之一。上季,它的营收占比达10%,罕见的一幕。

这都是趋势与背景,但称不上“增长引擎”。所谓“引擎”,一定事关一个企业的技术、产品、方案、战略、组织、文化等要素。

于阿里云智能而言,若归约起来,到底是什么呢?

夸克认为,它更多事关战略与平台服务。

从大的方面说,2018年冬天组织架构升级,也即阿里云升级为阿里云智能,属于一个关键的节点。它意味着一种全新的增长模式来临:阿里云将跳出传统LaaS服务,跳出日益侧重价格竞争的行业套路,走向更具增值的服务。这背后当然是“计算”与阿里经济体“数据智能”的融合。

不过。这是方向与愿景,并非具体发展路径。真正的引擎,是一种融合企业核心要素的解决方案与平台形态。

夸克必提去年年初阿里云北京峰会。那是行癫担任新版图“一号位”后的首度公开亮相。他公布了两大核心立场:1、不做SaaS;2、坚持被集成。借助10周年节点,他首次对外阐述了阿里云战略加速的“四级火箭”:达摩院加持的云、数据智能的云、最佳实践的云、被集成的云,从技术、产品、商业和生态层面开启了阿里云的新十年。

同时他亦强调,两到三年内,阿里集团所有业务都要跑在阿里云上,所有2B输出都要通过阿里云智能。

这其实是阿里云智能的生态定位与发展目标。于前者来说,不做SaaS、坚持被集成,是一种价值回归,回归到阿里创立之初尤其淘宝诞生时的立身之本,要激发开发者与应用生态的力量,而不是自身包揽生意。

这不仅澄清了整个版图的边界与核心立场,更是为下一步经济体内部业务、组织协同奠定了舆论基础,从而快速推进增长引擎的诞生。

随后,我们看到了钉钉融入云智能、金融云等业务的整合,一系列底层技术、方案、行业基础架构的重构与定义,看到了“云计算拐点”到来,更是看到了2019年“双十一”第一次全面跑在阿里公有云上,这是技术的集成,更是偌大组织的协同。

接着,疫情期的4月,阿里云智能公布了未来3年巨额投资计划:再投2000亿,用于云OS、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

直到2020年6月,阿里云第一场年度峰会(线上)。行癫宣布行业进入“全速重构”周期、升级理念的同时,和盘托出了一套完整的再生长战略,即:

1、 做深基础:从飞天云OS向下延伸定义硬件;

2、 做厚中台:将钉钉新型操作系统与阿里云深度融合,实现“云钉一体”;

3、 做强生态:基于云与新型操作系统,构建一个繁荣的应用服务生态。

这才称得上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增长引擎。

这是一套再增长逻辑。

“做深”侧重微观面,底层技术基础。它其实就是对“达摩院加持的云”进一步深化、升级。

“做厚中台”与“做强生态”。其实“一币两面”。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云钉一体”。它也是行癫说的“全面重构”理念的内核。

阿里云升级为阿里云智能后,若只是满足于物理组合,就是“云+智能”,阿里云智能很难真正体现智能属性。

你看行癫6月怎么阐释的。他说,“全面重构”是一个更强的深化进程,需要关注的面更广,包括理念、组织、经营模式、运营模式升级。如此,就要把原来传统信息化手段变成数字化手段,这对管理者、经营者思路都是一个重塑过程。

他谈的其实是“云”与“智能”支撑下的组织变革。我们能瞬间还原钉钉为何融入阿里云智能。这个出色的平台,在它融入的一刻,就已经不再是所谓“智能移动办公平台”,而是一种数字化时代的协同重构平台、新型ERP平台、开发者平台、应用服务平台。

在行癫口中,钉钉也是一种“新型操作系统”。它是阿里云中台这一云基座上的“新型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钉钉与云结合,就像传统IT时代PC硬件与windows的结合。在它们之上,生发着无数的用户、开发者、应用服务,并且拥有自组织的机制。

阿里财报分析师电话会上,逍遥子亲自透露,疫后复工复学,钉钉活跃用户规模相比疫情前增长一倍。它已成为生产方式、生活、工作、学习的重要协同平台,并深入到各行各业。

“云钉一体”,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也是开放战略。阿里云智能透露,除了几亿用户外,许多企业都已将“云钉一体”视为基础设施,包括立白、东方希望、太平洋保险、广东农信等企业,已开发数十万种企业应用。

谈及2021财年Q1阿里云表现,逍遥子说:“阿里云与钉钉形成了广泛的化学反应,带来强劲的增长动力。”

“云钉一体”确实扮演了核心的增长引擎,也最能体现“云智能”一词的内涵。没有钉钉,即便阿里云与智能要素结合,并坚守不做SaaS与被集成立场,也很难保证实际部署效率与品质。数字化升级,若无组织、经营模式、运营模式变革,很难保证成功。

正是在这维度上,一年多来,行癫亦多次强调“全面重构”。并表示,做数字化项目,阿里的策略是,“交付一个项目,帮客户打造一支团队”。钉钉正是组织变革与重构的平台。

不仅如此,“云钉一体”,更是阿里云智能追赶、超越全球竞争云计算对手的差异化竞争力。

如何理解?

逍遥子在回答巴克莱银行分析师问题时,做了还原。后者问为何亚马逊、微软们规模与营收更高。他说,美国等发达市场的SaaS与整个生态系统更成熟,而中国开发者生态才刚起步,阿里期待与开发者合作,共创一个强大的中国生态系统。

“云钉一体”正是截至目前中国云计算市场相对成熟、完整、完善的生态系统。阿里云智能强调不做SaaS、坚持被集成,其实也是赋能、释放生态的力量。没有后者,阿里只靠自身不能成就一个媲美电商业声量的新生态。

而这种生态培育,也是阿里云智能形成差异化竞争的策略。亚马逊AWS起步早,当年理念超前,但进入云智能时代,落地到全球更广泛的市场与行业,尤其是强调数据智能时,它过往的策略就很难适应了。

一个较长周期,阿里云智能营收规模、利润都可能无法匹敌AWS,但就“做深基础、做厚中台、做强生态”下的赋能,以及驱动广泛的数字化进程说,阿里云的商业价值不逊亚马孙,一定更强。

若说“云钉一体”的驱动价值,形似的对标物,可能更近微软云模式。微软“Azure+Office365”以及模糊的商业云战略,加上Teams协同办公平台,也是一种一体化服务。它比Slack联盟AWS更有服务的效能。微软股价接连飙升,绝非偶然。

不过,微软云服务版图里,充满一种立场的矛盾。它是IaaS与SaaS的杂糅。其中相当部分都是自身的业务,缺乏开放的特质。某种程度上,它更多是传统IT时代与移动互联网时代微软要素的在线化与数字化,仍具有较浓的捆绑。阿里云钉钉兼具Office365、Teams的能力,却是开放的融合形态,生态体系的价值更大。

所以,夸克认为,过去几年,阿里云主要对标亚马逊,今日,它兼容了AWS与Azure的能力,若追求更大的效应,它的对标可能更近微软模式。

当然还有国内的腾讯们。逻辑上,腾讯云也可以形成“云+微信”的生态,它有微软的特质,同时也有出色的连接与开放的一面。但是微信的生态,2C社交氛围仍较浓,它形成的服务模式,尽管也有钉钉的近似功能,却集中在统一端口,失去很多专注,加上公有云客户缺乏阿里云的基础,除了价格竞争,短期很难真正渗透。

“云钉一体”确实是阿里云智能截至目前一种差异化竞争战略,也是增长引擎。

若结合阿里集团的发展看,它也日益具有主业的特质。考虑到阿里集团上市公司地位,以及履带战略,此刻的阿里云智能也是集团的市值管理工具。“云钉一体”正是一种出色的叙事策略。

难怪上月高盛上调阿里云智能估值至930亿美元的报告中,引述了行癫们的观点。这一估值数据,较两月前摩根大通给出的770亿数字提升了两成。这背后的分析框架,正有“云钉一体”的核心价值。

当然,阿里云智能未必满意930亿美元的估值数据。因为,它对应的PS值(市销率)为8倍,而亚马逊们AWS的PS值则为14倍。这里面不排除美国标准与有色眼镜的左右。

截至目前,阿里云海内外市占逐步提升。IDC 7月报告显示,中国市占42.4%,腾讯云、华为云分别为12.1%、8.6%。Gartner4月说,阿里云全球市占已从2018年7.7%升至2019年的9.1%,列第三。而于亚太,阿里云市占28.2%,几乎等于亚马逊与微软的总和。

尽管营收与利润与前两大国际对手差距甚大,阿里云智能其实也并不急。

一是它的生态不过刚刚开始,商业模式仍在快速探索与沉淀中,它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二是经过云智能融合尤其“云钉一体”运作,无论内部协同,还是阿里集团乃至外部的数字化驱动,都已出现成效。

三是阿里云智能连续两季的亏损,都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上季因为疫情钉钉投入推广消耗不小费用,只要阿里云稍微控制一下投入,它就随时可以盈利。但这个周期,尤其是刚刚开始2000亿的新投入,它绝不可能刻意追求盈利。

过去多年,阿里多次上演这样的案例,起初最不赚钱的业务,最后都成了赚钱机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