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

人的吞嚥能力從40歲開始就悄悄地衰退。

如果用餐嗆到的次數變多、常喫的飯菜變得沒那麼容易吞下肚,就要留心吞嚥力是否出現變化。

日本營養師山田晴子在《軟食料理技巧大全》一書中說到:“高齡117歲的牙買加老人,曾分享長壽的養生之道,是自由享受美食。研究指出,人的吞嚥能力從40歲開始就悄悄地衰退。”

山田晴子還列出檢視吞嚥能力的指標,同時也介紹簡單的食材處理技巧,讓食物更容易入口同時、飯菜的美味也不打折。

01

老年人吞嚥力衰退,就會變得難以吞嚥,進食時也容易嗆到,甚至增加誤吸(食物或飲料沒有進入食道,而是跑進肺部或與肺相連的氣管)的危險,容易引發吸入性肺炎。

吸入性肺炎是讓食物碎屑或飲料誤入肺部,或是在食物中繁殖的細菌進入肺部所引發的肺炎。

感染之後,會不斷出現微微發燒和咳嗽等類似感冒的症狀。

嚴重時甚至有生命危險。

02

如果老人出現以下狀況時,就有可能是吞嚥力變差了。

1.用餐時會嗆到,用餐後總是不停咳嗽

「嗆咳」是吞嚥力衰退最重要的信號。

如果無法將食物完全吞下,殘留在喉頭的食物殘渣,在用餐完畢後不久就會掉入氣管,引發咳嗽。

2.有些食物很難吞嚥

纖維較硬的食物(牛蒡等),或是乾燥的食物(地瓜等)。

3.吞嚥後,口腔還殘留有食物

如果食物無法在口中成團,就會無法吞下,進而讓食物殘留在舌頭上、上顎或牙齒和臉頰之間。

4.口腔有口水積存

我們平常是不自覺的吞口水,但如果吞嚥反射不佳,口水就會積存在口腔中。

5.經常卡痰

空氣之外的異物誤入肺部氣管時,會分泌很多痰以排出異物。

此外,積存在口腔的口水有時會不經意流進喉嚨,這個時候就會覺得有痰卡在喉嚨裏。如果咳出的痰中有混雜食物,就表示很可能是誤吸,需要多加註意。

6.舌頭上有白白的舌苔

有吞嚥困難的人,因爲舌頭的功能不佳,食物殘渣會留在舌頭上,滋生微生物,讓舌頭會變白,稱爲舌苔。

此外,當口水分泌量變得極少時,也是出現舌苔的原因之一。

7.用餐後聲音改變

無法順利吞嚥食物時,有時食物殘渣會殘留在聲帶或喉頭讓聲音變得混濁。

03

老人的食物用以下方式切食材烹煮後,不容易入口、誤嗆。

1.切成適口的大小

食材切小一點比較容易吞嚥,但如果切得過小,在意識到吞嚥之前,食物可能就已經掉進喉頭,反而容易引起誤吸。

可以有意識地「咕嚕」一聲吞下而不造成誤吸的食物大小,大約是可以放在智齒上,5~8公釐左右的塊狀。

麪條類如果用吸食的,容易導致誤吸,可以切成3~5釐米長,來預防誤吸。

2.讓湯或飲料更黏稠

湯或飲料等像水一般清澈的液體,因爲吞嚥時機不易掌握,容易誤吸。

湯汁可以加入太白粉水等增加黏稠度,茶或果汁等飲料,可以用食用增稠劑做成偏軟的固體,便不容易發生誤吸。

此外,燉煮飯菜的湯汁中或快炒菜時,增加黏稠度把湯汁和食材拌在一起,也會比較容易吞嚥。

3.喫的時候,用湯汁或水溼潤,或是沾着芡汁一起喫

食用肉類、魚類、蔬菜及芋薯等的燉煮飯菜時,可以加點湯汁溼潤食物之後再喫。

爲此,烹煮的時候可以用點技巧,增加湯汁的分量。

水分較少或容易散開的食材,有時會無法在口腔中和口水混合成食團就進入喉嚨。喫的時候可淋些芡汁在上頭。

將麪包或蜂蜜蛋糕等浸泡在飲料中,溼潤瀝水後再喫,會比較容易吞嚥。

4.把食材煮軟

肉類等要煮到可以用筷子切斷的軟爛程度。魚類剛好相反,如果煮太久會變硬,只要稍微煮一下就可以了。

蔬菜或芋薯等,也要煮到進食者容易食用的軟爛程度。

5.善用白蘿蔔泥或山藥泥

比起涼拌青菜,用帶有黏稠度的拌醬做成的味噌芝麻拌豆腐、或芝麻醬涼拌菜,會比較容易食用。此外,拌入磨碎的白蘿蔔泥或山藥泥,因爲可幫助食材集結,也比較容易吞嚥。

6.放涼後再喫

熱的烤地瓜或熱食等,因爲要一邊吹涼一邊喫,容易嗆到,建議放涼之後再喫。

7.湯汁和湯料分開喫

之所以會有「XX湯肺炎」的說法,就是因爲喝湯時如果將湯汁與口感不同的湯料一起入口,會因爲湯汁和湯料的吞嚥時間點不同,容易導致誤吸,建議把湯汁和湯料分開來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