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 金敏喜、洪尚秀這對地表最強渣導演和小三,我們不服不行。

兩人自06年曝出婚外戀,期間多次傳分手,哪怕被韓國網友罵得狗血噴頭,仍交往至今。

而且,據說連家長都見過了。

你說臉皮厚也罷,說“愛勝過一切”也好,反正人家就是我行我素,毫不動搖。

面對鏡頭,還能淡然秀一把恩愛。

這種“堅定”,除了在感情上,還被他們延續到電影裏。

翻看洪導的作品,八部戲中有七部女主都是金敏喜,以至於有種說法是: 金敏喜是他手把手打造出的繆斯女神。

確實,洪尚秀的地位不可取代。

他被稱爲電影作者,是引領韓國電影走向國際的第一人,即便他醜聞纏身,也無法改變這一事實。

而在他的助力下,金敏喜更是成功拿下柏林影后,成爲 韓國首次獲此殊榮的女演員。

但,要說迎來高峯,當屬下面這部新片。

它讓這對備受爭議的男女,再次受到全世界的矚目——

《逃走的女人》

無疑,在今年3月份的柏林電影節,洪尚秀是最風光的。

此前他4 次入圍戛納主競賽,4次入圍柏林主競賽,這回他終於憑藉本片拿到個人獎項,最佳導演。

完成韓國電影人在歐洲三大電影節的大滿貫。

而沒有例外的,金敏喜參與並見證了這一榮耀產生的過程。

講真,就衝着這光環,也值得把它拎出來品一品。

可即便是自認閱片無數的廠長,也還是有些發怵,心裏沒底的。

爲啥?

怕自己道行太淺,參不透大師的用意 。

就好比今天這部片所講的故事——

一個女人四處會見朋友;

見一個聊一會、喫一會,然後追憶下過去,展望下未來。

再往後呢?

over,沒了。

任誰看了,腦海裏都會蹦出一句“就這?”

在此,廠長負責任的說——

嗯,就這。

而且,就憑這,影片在豆瓣拿下7.2,還不錯的分數。

難道在它簡單的外殼下,暗藏玄機?

這激發了廠長強烈的求知慾——

片中,貫穿整個故事的,就是金敏喜飾演的嘉米。

她離開家庭,離開丈夫,踏上了五年婚姻生活中第一次的旅程。

回到熟悉的故土,會見許久未見的朋友。

第一位,離婚女。

幾年前,她來到這遠離喧囂,僻靜的小島,用離婚分到的錢,購置了現在這套房產。

每天看着青山,聽着鳥叫,愜意又自在。

缺點是地方太偏僻,去哪都不方便。

不過這也省掉了無用的社交,畢竟對於她來說,偶爾有舍友陪着就足夠了。

第二位,單身獨居女。

她從事藝術設計行業,工作地點不受制約,於是便租住在這裏。

過去這麼久,她已不是那時青澀的小姑娘,如今積攢了積蓄,到了不需要爲錢發愁的程度。

她熱愛生命,把生活過成了詩。

當然這該死的感性,也差點將她推入深淵。

單身獨居女告訴嘉米,她在酒吧認識了一個男人,並迅速愛上對方,結果最後發現,此人是已婚男。

懸崖勒馬,她果斷斷絕關係。

第三位,曾經的閨蜜。

如果說前兩位,都是嘉米事先約好,那麼這位,則純屬偶然。

我們甚至能從嘉米的表情中,看到一絲堂皇。

從兩人的對話中,我們得知,原來嘉米和她以前是要好的朋友,後來因爲和同一個男人有感情糾葛,才變得尷尬和生疏。

戲劇性的是,嘉米當年的前任,變成了她的現任丈夫。

可以說,在76分鐘的片長裏,我們就坐在屏幕前,看着這些女人聊天。

不得不承認,洪尚秀真是一如既往地大膽和任性。

想必肯定有不少觀衆,在經歷了一分多鐘的嘮嗑後,就被無情勸退。

況且,畫風還這麼寡淡。

不知道你是否有同感,洪導的片子總散發着濃濃的“ins風”——

簡約、平淡、整潔。

你看不到華麗的場景、複雜的轉場手法;

畫面上的演員,妝發也走隨性、自然的風格。

包括片中鮮少出現的配樂,也是洪導自己私下在手機上創作的。

可以說,他摒棄了很多商業導演所追求,以及大衆所喜愛的。

但,別忘了洪尚秀的獨門絕學。

那就是沒有一個禁忌鏡頭,卻能講離經叛道的情感,拍出一部19禁的故事。

他鐘情拍——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

是的,影片透過瑣碎零的女性日常,實際在講兩性關係,在講生活的本質。

洪尚秀身爲男性,卻勇氣可嘉,在故事裏從頭至尾充斥着對男同胞的“惡意”。

男性角色成了闖入女性生活的麻煩製造者——

比如指責離婚女任由寵物貓亂跑的鄰居男,他言語都透着自私和偏見。

比如被單身獨居女拒絕N次,仍死皮賴臉,騷擾跟蹤的男租客。

再比如最後出現的嘉米的前男友。

面對曾心儀自己的女生,他非但沒有表現出尊重,反而傲慢、自以爲是。

瞬間,我們似乎明白了片名所說的——

逃走的女人。

仔細看你會發現片中有很多細節,例如不停打開窗戶的鏡頭;

意味深長的臺詞;

當下的情形,這些人和事,讓她們想要逃避。

但,這故事僅此而已嗎?

越往後看你就會有重大發現,原來嘉米並非單純是一位旁觀者和傾聽者。

還記得她跟朋友們重複提及的——

我和丈夫關係極好,每日形影不離,結婚五年來,這是我第一次和他分開。

在他眼裏,愛人就要形影不離。

最初,我們以爲她是幸福的、圓滿的。

直到獨居單身女問她, “你真的愛她嗎?”

誰知嘉米遲疑了,晃過神,她試圖用笑容來掩飾,最後以一句 “不知道,這種事情不好說,我只要每天能感受到愛就行了”。

顯然,她此處說的,是丈夫對她的愛。

講真,明明是一部劇情片,卻看出了懸疑片的感覺,體驗了一把另類的燒腦。

這時我們才知道, 所謂逃走的女人,不是別人,正是嘉米。

因爲她當年的逃走,纔有了這一系列的重逢,而現如今和前任的相遇,讓她再度想要逃走。

不瞞你說,從無聊到能看進去,廠長和很多觀衆一樣經歷了這個過程。

但,一旦你熬過去,便能體會良多。

因爲嘉米那種透不過氣的樣子,太能引發人的共情。

是啊,誰沒有被生活所困,被情感所困,爲逃離而努力過呢?

但經過一次次逃離後,才發現,不過是從一個出口逃到了另一個入口。

借用愛麗絲·門羅 (諾貝爾獎得主,加拿大作家)說的——

我的出路只是過日子,活下去。

確實,人生無處可逃,學會接受纔是人生的大智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