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拿下11.5億,《八佰》用傲人的票房成績證明了觀衆的喜愛程度。

“真實”、“慘烈”、“震撼”,這幾個詞是對我們《八佰》最直觀的感受。

一羣演技派的飆戲,硬摳到極致的細節,超強的羣像刻畫等等,這些都是讓《八佰》成爲近幾年國產戰爭片巔峯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在引起網友激烈討論的同時,《八佰》也引起了不少臺灣同胞的關注,觀影前的期待,觀影后的震撼,都融入在他們的言語之中。

有些滿懷期待的臺灣網友急切地問:“臺灣有上映嗎?”

而知道臺灣需要抽籤上映大陸片的臺胞只能遺憾表示:“可惜臺灣看不到。”

更有些期待已久但因疫情原因無法來大陸觀影的臺灣網友更是欲哭無淚:“天啊!好想在院線裏看到這個喔!去年還沒有疫情時,就想着臺灣如果上不了院線,我就要專程去到上海看這個!可是現在根本看不了啊啊啊啊啊!”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在大陸生活工作的臺灣同胞,在觀影后直言:“熱淚盈眶,熱血沸騰!”

更有看完電影,直接奔赴上海四行倉庫緬懷英烈的臺胞感動道:“我們真的要珍惜我們現在的美好和現在的幸福,一起爲我們的兩岸統一加油,一起爲我們身爲中國人的驕傲繼續努力!”

臺胞對《八佰》反響如此巨大,一方面是因爲電影本身表現,另一方面,也因爲臺灣早在45年前就拍過相同題材的電影——《八百壯士》。

1975年的《八百壯士》由柯俊雄(飾 謝晉元)、林青霞(飾 楊慧敏)、秦漢、張艾嘉等人主演。

據說,當年《八百壯士》在臺灣上映,引起巨大轟動,其主題曲歌詞“中國一定強”響徹整個臺灣街頭。

有年輕的臺胞打電話向父母求證,父母證實了這個說法的真實性。

也有大陸媳婦向臺胞丈夫求證,丈夫的童年回憶也證實了這個說法:“當年愛國氣氛非常濃厚,《八百壯士》的電影主題曲《中國一定強》,哇,這首歌看完電影的人,每個人都會唱。”這位臺胞更是感嘆:“我覺得我們中國人一定要團結,要一致對外,不再受外國人的欺負!”

相較《八佰》,《八百壯士》的視角更大,場景、人物線索更多。片中如壯士綁炸彈英勇就義,女童子軍渡河送旗與物資、壯士們不懼炮火勇護旗杆等經典片段,現在看來依然震撼人心。而這些經典橋段如今我們也能在《八佰》中震撼重溫。

時隔45年,同樣的題材再度被搬上銀幕,給人的震撼與感動是絲毫沒有減弱的。

很多朋友一直執着於電影對歷史的還原,甚至死摳到服裝髮型,化身近代史學家,但這是不是本末倒置了呢?

哪怕電影有着藝術的加工,哪怕有着或多或少的瑕疵,但無論是《八百壯士》還是《八佰》,它們都是植根於真實的歷史,是向先烈付出的血與汗,向中華民族曾經受過的磨難緬懷致敬的。

當我們看到電影中的前輩們爲民族的未來英勇抗敵、捨生取義,我們會像電影中南岸的民衆那樣,觸動內心的民族自尊,會抑制不住的感動,會對先烈們心生敬仰,會對得來不易的和平感恩珍惜,會對民族的未來充滿鬥志與憧憬,這時候,不管是兩岸三地,我們都會找到共通的情、共同的根,那就是我們的民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