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鼓吹出身论的越来越多,即便是历史人物也摆脱不掉被论出身的命运,某某历史人物出身名门,粉丝都觉得自带光环,偶然在网上看到一言论,说清朝嘉庆帝的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是出身包衣的皇后,系清朝皇帝原配妻子中身份最低的一个。猴格就觉得特别惊讶,什么时候孝淑也成包衣皇后了?如今真是包衣皇贵妃、包衣皇太后满天飞啊!

不可否认,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的出身,和清朝其他皇帝的原配相比的确平平,祖上也的确是包衣出身,但是,孝淑家在她出生前,就已经抬旗入正白旗满洲,脱离包衣行列了,还去说孝淑是包衣奴才,是不是太荒谬了?总不能说某人祖上做过土匪,后代子孙也还是土匪吧?往上数三代,谁又比谁更高贵?

孝淑出自喜塔腊氏,是清兴祖直皇后和显祖宣皇后的同族,即清太祖弩尔哈齐(努尔哈赤)的娘舅家。孝淑的六世祖阿塔和五世祖扎格、高祖父安泰都是正白旗的包衣佐领,曾祖父爱星阿是员外郎兼内管领,祖父常安则是内务府没有品级的拜唐阿,让孝淑家改换门庭的大功臣是她的叔祖父文端公来保。阿塔,正白旗包衣人,昂果都理巴顔同族,世居长白山地方,国初来归,其子扎格原任佐领,孙塔敏,亦原任佐领,曾孙······,爱星阿原任员外郎兼内管领,······,元孙······,来保现任刑部尚书兼内务府总管,······(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四十三喜塔腊氏)

来保,字学圃,系阿塔的玄孙,孝淑亲祖父常安的再从弟,按八旗通谱记载,来保家族是正白旗包衣人,但按雍正帝自己说,来保家原在辛者库,是雍正继位后拔入佐领下的,如果雍老四没瞎说,那喜塔腊氏也够惨的,不知道是怎么从开国皇帝舅家沦为辛者库的。雍正三年。乙巳。十一月。乙未朔。○丁酉3。○谕内阁。来保原在辛者库。朕即位后。拔入佐领下、授为内务府总管。理应凡事加谨效力。乃并无一事输诚陈奏。一味苟且因循。沽名钓誉。甚属不堪。今姑从宽典。免其枷责。伊兄现在跟随诚亲王。著同伊兄一处行走效力。无得推诿迟延。(清世宗实录卷38)

不管怎么说,来保是个人才,他就是在毒舌的雍老四手底下开始飞黄腾达,两次出任内务府总管,署工部尚书。到了乾隆朝,更是备受重用,名列五阁臣之一,历任工部尚书兼议政大臣、内大臣、刑部尚书、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领侍卫内大臣、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太子太傅兼管兵部刑部事,后又兼管吏部事、兼管礼部事,卒年八十四,赠太保,祀贤良祠,谥号文端。

来保在七十岁、八十岁整寿时,“大诗人”乾隆帝都曾给他写过诗,对他非常宠信。来保特别能识人,乌里雅苏台将军舒赫德被狂怒的乾隆帝处死,是他劝乾小四改变主意并派儿子快马追赶赐死使者救回舒赫德一命;名将乌雅兆惠也是由他举荐给乾隆帝的;还有乾隆帝唯一的嫡女婿三额驸色布腾巴勒珠尔,要不是来保劝乾隆帝刀下留人,和敬公主也要当寡妇了。事闻,上以额驸匿情不奏,欲立正典刑,来文端公请曰:“愿皇上念孝贤皇后,莫使公主遭嫠独之叹。”上挥泪太息,其死,只褫其爵,额林沁多尔济以元裔故,特与赐死。(啸亭杂录)

就是因为来保受乾隆帝看重,在乾隆六年(1741)六月,给来保抬旗,“改隶正白旗满洲,所立佐领准世袭”。包衣属下奉旨抬入上三旗满洲,这对于他们自身和家族来说,都是非同凡响的荣耀,何况来保是凭自己的能力被皇帝认可才以私恩抬旗,和靠女人裙带关系抬旗的又不一样。

孝淑的祖父常安就是沾了堂兄弟来保的光,才改变包衣的身份,也就是说,从乾隆六年六月开始,孝淑家族就已经摆脱包衣身份了,在阶级上达到质的飞跃。

但是,由于史料中没有明确记录孝淑家是和来保家一起抬的旗,就有人认为,来保家抬旗不能代表孝淑家抬旗,这样认为的依据来自《八旗通志》。

按八旗通志记载,来保抬旗后被编立第一参领第十八佐领,他死后由子孙袭职管理,在他孙子灵椿之后、乾隆三十七年七月就由世管佐领改为公中佐领。而孝淑之父和尔经额曾出任第一参领第十二佐领(公中佐领)。

正白旗满洲佐领上(一参领至三参领)

第一参领第十二佐领,系康熙元年以索伦地方来归人丁编立,始令布吉而岱管理,布吉而岱升任索伦地方总管,以其族弟穆烈管理,穆烈故,以前锋都统伊巴汗管理,伊巴汗升任盛京将军,以尚书杭爱管理,杭爱缘事革退,以护军统领托伦管理,托伦年老辞退,以副都统御史叶书管理,叶书年老辞退,以御史雅思泰管理,雅思泰故,以都统额勒金管理,鄂勒金缘事革退,以侍郎塞楞格管理,塞楞格升任山东巡抚,以给侍中巴图管理,巴图升任,以副都统御史吉德管理,吉德故,以一等襄宁伯六十一管理,六十一缘事革职,以参领多敏管理,多敏升任,以副都统和尔经额管理,和尔经额故,以副参领兼云骑尉印务参领佛保管理。(谨案:此佐领因布吉尔岱带领索伦人户来归时编立,原系世管,嗣因穆烈病故族中人争讦奉旨作为公中佐领,令伊巴汉管理)

第一参领第十八佐领,系乾隆六年由正白旗内务府抬入正白旗满洲世管佐领,以大学士来保管理。来保故,以其子员外郎诚伦管理。诚伦故,以其子云麾使灵椿管理,续以护军参领瑚尔太管理。(谨案:新增第十八佐领,乾隆六年五月因原任大学士来保宣力有年,奉旨由正白旗内务府抬入正白旗满洲,赏给世管佐领,令来保管理,续以其子诚伦、孙灵椿承袭。乾隆三十七年七月奉旨作为公中佐领)

(钦定八旗通志卷六旗分志六八旗佐领六)

否认两家同时抬旗者据此记录认为,来保、孝淑两家如果同时抬旗,身为同族,为什么没让和尔经额在灵椿之后继承第一参领第十八佐领的职位,反而让喜塔腊氏这个世管佐领的世职被改为公中佐领?因此得出结论:来保、孝淑两家肯定不是同时抬旗,所以和尔经额没资格承袭这个世职。

来保、孝淑两家真的不是同时抬旗吗?清朝抬旗是按一家一家抬的么?

非也非也,来保、孝淑两家还真就是同时抬旗的,清朝抬旗的惯例,都是按照佐领或者族支抬旗,因为编立新的世管佐领有个大前提,就是必须凑满一个佐领的人数。凡抬旗,或以功,或以恩,或以佐领,或以族,或以支,皆出特命。(清史稿卷118和隆武传)

举个例子,孝淑睿皇后的亲婆婆令懿皇贵妃魏佳氏家族,在乾隆四十年抬旗时,就因为本族人丁不够一个世管佐领,在八旗通志里就特别注明是作为半分世管佐领。第一参领第十八佐领,系乾隆四十年奉旨,将令懿皇贵妃之外戚人等,由内务府拨出,编立本旗,因人丁不敷,作为半分世管佐领,以员外郎包衣佐领徳馨管理,徳馨故,以其子领催桂林管理,桂林故,以其子马甲花沙布管理。(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旗分志二八旗佐领二【镶黄旗满洲佐领】)

而来保家抬旗编立新的世管佐领时,和孝淑的祖父常安系同曾祖兄弟,五服都没出,抬旗自然是按族支佐领一起抬的,所以,可以肯定来保家抬旗时,孝淑家也同时抬旗。

在阿塔一支后裔中,做官最大的也就来保一个,第二个高官就是孝淑的父亲和尔经额,而和尔经额能够出任内务府总管,自然有他堂叔来保影响力,甚至于孝淑能够被选为皇子嫡福晋,也因为叔祖来保在乾隆帝心中有分量的原因。

再说和尔经额没有继承世管佐领的缘故,很简单啊,来保去世后,世管佐领是由儿子诚伦承袭,诚伦去世后也不是没儿子,为何要堂兄弟辈的和尔经额承袭?

何况,来保是乾隆二十九年去世的,在四年前,乾隆二十五年六月的时候,和尔经额的官职就是“委署总管内务府大臣兼正白旗满洲副都统革职留任和尔经额”。

而和尔经额出任正白旗第一参领第十二佐领的公中佐领时,身份是副都统而不是副都统革职留任,虽然八旗通志没有标明他任职时间,结合上条官职也可以知道,和尔经额担任公中佐领的时候在乾隆二十五年前,也就是说,他和堂叔来保同时期、分别管理不同的佐领,而且亡故时仍然身兼该职。

就像喜塔腊氏不只是在正白旗一样,还有分布在镶黄旗、正蓝旗的,同样,并不是说你属于哪个佐领,就不能担任其他佐领的职务。

以和尔经额担任公中佐领的前任多敏和前前任一等襄宁伯六十一为例:六十一曾承袭过自己家族的正白旗第一参领第三佐领的世管佐领,又出任第一参领第十二佐领的公中佐领,大约在乾隆二十二年坐事削爵职;他之后的多敏以参领接任不久就升职,先后出任第四参领第二佐领的公中佐领、正蓝旗满洲副都统、正白旗护军统领等职。

行文至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孝淑家沾了叔祖来保的光,乾隆六年六月从正白旗包衣抬入正白旗满洲,而她的父亲和尔经额,作为本支最有能力的后辈,接受了堂叔来保的政治遗产,才成为阿塔后裔中仅次于来保的高官。

祖上出身包衣是事实,但在孝淑出生前、祖父当家时就已经被皇帝加恩抬旗,别说孝淑不是包衣,她爹和尔经额也不是包衣,所以,再说什么孝淑是包衣皇后的言论,就有点博眼球了。

如果非梗着脖子说,孝淑皇后她就是包衣出身,那大清原配皇后都往上数几代,又有几个拿出手的?元妃佟佳氏家是商人,赫舍里皇后家是满洲属人,富察皇后家还被康熙帝亲口御定是陷害背叛旗主之小人,谁又比谁高贵?所以,出身论要不得!封建皇帝都能不以出身论人才,这都2020年了耶?

就是这样。

图片部分来自图库,部分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见文中。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谢绝脱离人文环境的过度解读和阴谋论。有喜欢辽夏金元以及宗庙迁祧、后宫八卦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