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初学摄影的学生,如果没有老师带着,在实际拍摄中,常常会纠结该选择多大的光圈?用多大的快门速度?以及感光度要设置多大?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曝光控制是摄影技术中最为重要与最多变化的核心技术,虽然说相机的操作越来越方便和简单,但是如果你不知道曝光原理的话,实际应用中会遇到各种沮丧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摄影的爱好。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完成一个摄影曝光,需要两个很重要的步骤,那么,到底什么是”摄影曝光“呢?

当我们拍一张照片的时候,我们通常把拍摄的画面简化为三种曝光结果,即曝光正确、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见下图。

这张片子是我2016年10月逛什刹海时,看到一束斜射的夕阳照射在斑驳的树根上,当时脑海里闪现出一句话“生活虽然艰辛,无论前方的道路如何崎岖,但是我们依旧要勇往直前,终将会苦尽甘来!”于是就有了这张照片。

我用PS模拟了欠曝和过曝的效果,如果片子欠曝,影像的阴影部分就失去了层次;如果过曝,斑驳的树根虽然处于细节最丰富的中间调,但是失去了那种沧桑感;而曝光正确的照片,影调明暗适中、色彩真实还原、影像清晰、层次丰富,当然,摄影前期我们力求影像清晰和曝光均衡,后期我们追求艺术美,影像可以模糊不清,可以欠曝和过曝。

所以说缺陷不一定就是不好的东西,就好比断臂的维纳斯,你给人家接两条胳膊试试还是不是那种感觉……

好了,我们回到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感光度,搞清楚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很重要,我们可以把一次”准确曝光“的过程想象成是在水龙头下面接满一杯水。

光圈相当于是水龙头开关,将光圈开得越大,流出的水越多,将光圈开得越小,流出的水越少;快门相当于是控制光圈打开的时间长短,快门时间越长,流出的水就越多,快门时间越短,流出的水就越少;而感光度则可以想象成是水压,在光圈和快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水压越高,流出的水就越多,但是水压一旦超过某个临界值,水质就会变差。

光圈是镜头内若干金属薄片构成的一个可调节大小圆孔,它就是水龙头里那个可以改变直径的开关,用来控制通过镜头的光线数量的大小。光圈的大小用光圈系数F表示,也可以用"f/"表示,有时候偷懒就直接用“f”,F值数字越小,表示光孔越大,通过镜头的光线就越多;F值数字越大,表示光孔越小,通过镜头的光线就越少。

相机光圈大小排列,我们以世光L-858D测光表为例,排列为0.5、0.7、1.0、1.4、2.0、2.8、4.0、5.6、8.0、11、16、22、32、45、64、90、128,这些都叫做整数挡,每一级都是乘以根号2(1.414),比如说5.6*1.414=7.9,约等于8,反之就是8除以1.414约等于5.6,但是整挡的曝光量有时候不能精确表达曝光值,所以我们又把整数给细分化了,分为1/2档和1/3档增量,增量表请见下图。

看到上面那个光圈1/2和1/3的增量挡表,肯定有人就开始抱怨了,这么多数字,哪记得住啊!其实,没那么麻烦,你只需要记住光圈整挡的数值就可以了,一般相机默认就是1/3档增量,假设我现在使用反射式测光表做一个亮度测量,得出光圈值为F8.0又2/10,2/10因为对曝光影响不大,所以可以舍弃掉。

按照测光表所计量出来的数值,我把相机调到M档,快门30,感光度1600,然后把光圈直接调到F8即可。

假设测光表测出来的数是F8又6/10呢?6/10大概可以算为2/3档,先把光圈值设置为F8,再往右拨动两下,就依次从F8.0——F9.0——F10,或者先调到F11,反转拨一下也行。

光圈主要有三个作用:

1、控制进光量,使摄影曝光合适;

控制时光量,是光圈的主要作用,从F8开大到F5.6,就增加了一挡光圈,也就是一倍的曝光量;而从F8缩小到F11就减少了一档光圈,也减少了一半曝光。

2、调节景深,控制影像虚实,景深控制放到讲景深的时候再讲,这里不讨论;

3、掌握最佳值光圈,降低镜头的像差和色差。

我们要知道自己的镜头的最值成像光圈是哪几挡,找个细节丰富的物体拍摄,在距离不变的情况下,从最大光圈到最小光圈都拍一张照片,后期在电脑里放大到100%看图像中央和四周的画质就知道了,一般网上都有相应的硬件评测,你们可以看一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