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夢琪 劉媛媛

歡迎供稿 | [email protected]

產業週期調整和疫情的雙重影響下,汽車經銷商們壓力空前。

“爲了完成每個月的任務指標,就算是倒貼錢也要賣,否則就拿不到年底的返利。即使完成了銷量任務,還有各種流程、服務、售後等審計考覈,一環扣一環,壓得你喘不過氣……”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田雨(化名)言語中透出無奈,作爲某大型經銷商集團旗下豪華品牌銷售負責人,其不僅承受着來自主機廠的壓力,同時還要完成集團的各項考覈,直言“操碎了心”。

另一名奇瑞4S店銷售經理韓慶(化名)則向記者表示,由於正值淡季和高溫時節,庫存車成了店內的“包袱”,正在折扣“甩賣”。“賣一輛虧一輛,也就等9月新車來了才能賺一點。”

田雨和韓慶的困境並非個例,他們和衆多從業者共同構成了當下汽車行業發展的縮影。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最新發布的《2020上半年全國汽車經銷商生存調查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乘用車經銷商總數爲2.98萬家,其中退網4S店數量達到1019家。

另從經銷商庫存係數來看,今年7月份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係數達到1.91,同比上升9.4%,庫存水平位於警戒線以上。“經銷商在下半年的壓力還是比較大的。”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祕書長郎學紅表示,希望各大主機廠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制定銷量目標。

銷量陣痛

作爲中國龐大汽車經銷商網絡的個體之一,每家汽車經銷商都在承受產業週期轉型的陣痛。

數據顯示,自2018年以來,國內汽車行業產銷量持續處於下滑通道。2020年上半年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011.2萬輛和1025.7萬輛,同比分別下降16.8%和16.9%。

行業大趨勢下,沒有人能躲過落在自己頭上的銷量大山,不管是大型經銷商集團還是二級經銷商。

大型經銷商集團方面,中國正通汽車服務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通汽車”,01728.HK)不久前發生的財務暴雷事件,就揭開了汽車經銷商行業發展艱難的一角。公司財務報告顯示,2019年正通汽車利潤同比2018年下滑了15%,且負債規模達到了258.19億元。

“正通資金鍊斷裂說白了跟企業的運營監管審計有關,是對財務風險管控不嚴導致的。”田雨告訴記者,經銷商賣車的流程大致爲,銀行把車款打給廠商後,廠商將車輛運至經銷商門店,但是車輛的合格證依舊押在銀行,直到與客戶簽訂合同收到車款轉至銀行後,銀行纔會把車輛相關證件給到經銷商,從而給客戶辦理手續。而正通汽車目前的情況相當於在銀行押了十幾輛車,新客戶即使付了錢也難以短時間內提到車,什麼時候能提車取決於後面的客戶什麼時候來付錢,造成了惡性循環。

大型經銷商集團尚且如此,二級經銷商的日子同樣不好過。“老百姓沒有更多餘的錢買車,汽貿本身就是靠低價走量的,現在更難了。”張凡(化名)是一名汽車二級經銷商,從事汽貿行業的他沒有4S店那樣的庫存壓力,只需要繳納保證金在店內擺放展車。即便如此,他也感受到大環境下的“寒潮”。“曾經的同行們已一個接一個地離開這一行業,深刻體會到了行業之難。”

盈利走低

與日俱降的銷量,不降反升的成本,讓經銷商們的利潤空間進一步壓縮。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2020上半年全國汽車經銷商生存調查報告》顯示,相比2019年,2020年上半年經銷商的虧損面略微下降至38.3%;平均毛利率負值凸顯,爲-3.5%,似乎陷入了“銷售即虧損”的魔咒。

“汽車行業現狀就是微利,車輛本身已經不賺錢,加價購車的時代已經過去,真正盈利來源只有三個:一是賺廠商的錢,主要是返利;二是賺保險公司的錢,車輛出了事故,保險公司會第一時間拉來維修;三是賺銀行的錢,就是汽車金融這塊。”田雨告訴記者,一家汽車銷售門店的固定開銷包括房租、水電、工資、停車場費用等,成本高昂,如果光靠賣車、維修保養是無法支撐的。

正如田雨所說,汽車行業的暴利不再,相反地,在銷量下滑、廠商銷售任務壓力下,經銷商們正在採取多種方式讓利消費者以去庫存、提銷量。

連日來,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上海兩家英菲尼迪4S店內,QX50和Q50L的基礎優惠就能夠達到6萬元和4萬元以上;而上海市某奇瑞4S店目前也正在進行降價銷售,其中瑞虎3X的價格下調了近6000元;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的領克4S店,則直接張貼了一張優惠表,顯示領克家族幾款車型的優惠可達2000~16000元不等。

不過,並非所有的汽車降價都能換來銷量,張凡無奈地向記者表示,“有時候全款賣一輛車,利潤只有幾百元,還不如一雙鞋子利潤大。事實就是,越降價越賣不動。”

數據統計,今年7月份,經銷商庫存壓力進一步加大。最新一期的“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顯示,7月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爲62.7%,較上月上升5.9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上升0.5個百分點,庫存預警指數位於榮枯線之上。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祕書長沈進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高庫存是‘萬惡之源’。”而一些高庫存重壓下“自救”失敗的經銷商只能無奈退網。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最新發布的“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顯示,今年上半年乘用車經銷商總數爲2.98萬家,其中退網4S店數量達到1019家。

考覈承壓

事實上,在交流過程中記者得知,田雨所負責的豪華車品牌自今年5月以來表現優異,所負責的門店月銷量更是排在該品牌全國門店中的第三位,但焦慮依舊如影隨形。

“每個月的銷量指標都是遞增的,比如說你這個月完成了180輛的銷量,那麼下個月集團給到你的任務就是200輛,再下個月就是220輛。廠商給的返利也是根據任務完成量來考覈的,完成率達到100%自然比達到90%拿到的返利高,這其中甚至細化到每個車型的每款顏色,而不是看總銷量,沒法去講道理。”田雨向記者透露,在返利考覈方面,其面對着來自廠家和經銷商集團的雙重壓力。

考覈有多嚴格?一位已經轉行的汽車經銷商告訴記者,一般汽車廠商在考覈4S店時會有多重標準:一是明訪,二是暗訪,三是銷量考覈。“明訪指的是,定期會有領導到4S店檢查,檢查內容包括店面整潔度、服務是否達標等。暗訪則一般通過查店內攝像記錄進行,檢查4S店服務是否達標、是否有擾亂市場行爲等。假設滿分是100分,在上述三個環節的考覈過後,不達標的部分相應減分,在年終考覈時,廠商會根據4S店的得分來評判給予多少返點。比如得80分,可能給你300萬元,60分只有200萬元。因此,4S店一般爲了拿到更高的返點就會想盡辦法完成考覈任務。”

“基本上一個禮拜會有15批密採,可能5批客戶裏面就有3批實際上是來考覈你的,檢查你接待流程是否符合規範、銷售顧問專業知識是否過硬,後續還有滿意度考覈,假如一個月賣了200輛車,其中有超過兩個滿意度不達標,就會給你扣分,這些都跟返利掛鉤。”田雨苦笑着說道。

在郎學紅看來,當前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在進一步上升,表明了經銷商在下半年的壓力比較大。“快速恢復的汽車市場是得益於政府出臺的一系列促消費政策,這一輪的政策紅利基本已經釋放得差不多,同時也透支了一部分未來消費。”

因此,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建議,在後疫情時期,經銷商應根據實際情況,理性預估實際市場需求,合理控制庫存水平,提升網絡盈利能力、加強渠道的風險治理,做好資金管理,控制成本費用,降低經營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