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小課桌》是關於孩子輔導的一個綜藝節目,輔導孩子的幾位明星分別是:陳建斌、葉一茜、高秋梓、陳宥維,他們一起輔導6個孩子做作業。觀察團明星是傅首爾、葉一茜、以及飛行嘉賓。第一期的飛行嘉賓是王櫟鑫。

他們在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遇到了很多問題。觀察團人員會根據這些問題說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此探討孩子的教育問題。

在第一期節目中,徐敬凱是備受關注的一個孩子。媽媽對他的教育非常嚴格,很難從他的臉上看到笑容。他在節目中的一些表現,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比較自卑的孩子。在歡迎儀式介紹名字的時候,他說:“沒名字”。在才藝展示的環節,他會街舞,但是拒絕表演。

徐敬凱媽媽的教育理念是:“沒有快樂童年,小朋友需要一個嚴格的學習環境和態度”。這讓輕雲想到了一句話:“嚴師出高徒”。或許,徐敬凱的媽媽也是這樣想的。

徐敬凱媽媽的教育理念被衆人反對

觀察團人員有6人,分別是:三位明星,兩位孩子的媽媽和一位教育專家。徐敬凱媽媽也在觀察團裏,其他五人對徐敬凱媽媽的教育理念比較反對。

當王櫟鑫看到徐敬凱媽媽的教育理念,表示很震驚。節目組爲他配了四個字:“瞳孔地震”。孩子沒有快樂的童年,確實讓人覺得非常不可思議。只能說:這樣的媽媽好瘋狂。

王櫟鑫在一個比較寬鬆的家庭成長,父母對他沒有太多要求,童年充滿快樂。他是兩個孩子的爸爸了,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一直快樂的成長。

在王櫟鑫看來,與孩子童年的快樂相比,其他的東西彷彿都顯得沒有那麼重要。王櫟鑫已經過了30歲,但他看起來依舊是一個陽光大男孩。或許,這就是快樂帶給他的好處。

葉一茜的教育理念是:“孩子的童年需要快樂”。葉一茜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她的兩個孩子都比較優秀:多才多藝、自信、樂觀開朗、熱愛運動,等等。

另一位孩子的媽媽也不贊同徐敬凱媽媽的教育理念。可能很多媽媽都不會贊同徐敬凱媽媽的教育理念,這彷彿是急功近利的一種表現。

孩子正處於釋放天性的時候,何必過早的去限制孩子的這種天性呢?有些美好的東西,錯過了可能就一直不會再擁有了。

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喜歡做作業,但是他們天生就喜歡玩。在玩耍中,他們可以獲取到很多快樂。除了徐敬凱的媽媽,其他五人都覺得玩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情,孩子需要快樂。

徐敬凱的媽媽被衆人反對,但是她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簡直是雷打不動。她振振有詞的說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徐敬凱媽媽振振有詞

徐敬凱媽媽覺得玩是沒有意義的一件事情,玩過就玩過了,學不到一點東西。對小學生來說,學習纔是最重要的,學習的知識越多越好。這樣可以爲孩子打下一個很好的基礎,從而在學校可以獲取到很好的成績。

徐敬凱媽媽可能是這樣想的:“有了好成績纔會考上好大學,纔會找到好工作”。

這樣的一種教育理念是沒有錯的。面對現實生活,好工作確實可以賺到更多錢,從而過上更好的物質生活。

從另一面來看,孩子從小就過得不快樂,可能孩子會喪失獲取快樂的能力。快樂的工作和不快樂的工作是兩種不同的結局。這是精神層面的東西。

在談到孩子做了多少試卷的時候,徐敬凱的媽媽侃侃而談,顯得非常有成就感,臉上也露出了笑容。她給孩子準備的試卷在書店裏都是經常缺貨的。葉一茜稱她爲這方面的“專家”。

徐敬凱媽媽的這種教育,完全是被逼出來的,因爲總有別人家的孩子比你家的孩子好。這就會讓媽媽無限的給孩子增加試卷,一套不行就十套,十套不行就百套,完全沒有上限。這樣累的只會是孩子,她彷彿一點也不心疼。

孩子通過大量的做試卷,可能會取得比較好的成就,這樣會滿足媽媽的虛榮心,讓她有一種滿足感。當她和別人訴說的時候,她會非常自豪。建立在孩子“痛苦”之上獲得的這些東西,媽媽難道不慚愧嗎?

傅首爾說出了一句話:“整場,你一個人在反駁所有人”。這其實說明她有點與衆不同,算是“異類”。

徐敬凱的媽媽還覺得這是一種表揚,一個人的能力可以反駁所有人,還有點沾沾自喜。這是她爲數不多的笑容之一。只能說,她的內心以及信念是非常強大的。這算是她的優點。

總結

徐敬凱媽媽這樣的教育理念可能並非她的本意,是被現實逼的。看着別人家的孩子都非常努力,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落後,只能採取這樣的一種教育方式了。

徐敬凱媽媽可能忽略了一點,孩子是需要全方面發展的,而不是單方面發展。她過度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從而忽略了其他的很多東西。這會讓孩子的成長是畸形的,從而出現心理問題。

徐敬凱在節目中的表現就可以看出他存在心理問題,如果他的媽媽還不關注這方面,他的心理問題會越來越嚴重。加上和幾個孩子的對比,他可能會更加自卑。

最後,你怎麼看待這種只有學習,沒有快樂的童年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