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太平洋战争初期东南亚为何会迅速沦陷?——东方绥靖主义的恶果

题/太平洋战争初期东南亚为何会迅速沦陷?——东方绥靖主义的恶果

文/金色明月;一位热爱历史的,喜欢写点东西的小人物。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文章摘要:太平洋战争初期,就在英美各国普遍认为日本不会分割其在东南亚的“蛋糕”之时,日军恰恰就选择了资源丰富的东南亚“下手”。日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把英、美、荷等欧美势力赶出东南亚,相继占领了法属印支、泰国、缅甸、马来半岛、菲律宾、荷属东印度和西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东南亚沦陷之快震惊世界。

(太平洋战争及日本扩张示意图)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东南亚地区除泰国保持着形式上的独立外,其他各国均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把英、美、荷等欧美势力赶出东南亚,曾经的大国“肥肉”成为了日本的“盘中餐”。

东南亚之所以会沦陷得如此迅速,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东方绥靖主义惹的祸,所以英美各国在东南亚的失败是自食其果。

(东南亚地区地形图)

01日本在战前充分准备

东南亚地区资源丰富、位置险要,为了夺取这块“肥肉”,日本一面鼓吹反对英美的“亚洲主义”,一面决心“不辞与美英荷一战”。

1931年4月,石原莞尔提出“日本的国防计划必须是对抗美俄和英国的”。日本好战分子深知,要想南进必须“驱逐在东方的欧美势力”。

1940年8月,日本外相松冈洋右抛出了“大东亚共荣圈”,提出要把西太平洋地区建立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至此,日本的“南进”政策最终确立。

(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设想)

日本决定在“外交和国防相互配合,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决心“要有不惜挑起对英、美战争的决心”。

为此,日军加快了备战的步伐,1941年10月,日本海陆军分别完成了各自的作战计划,陆军设想使用12个师团南进,海军计划增加6艘航空母舰偷袭珍珠港,“促进对英、美作战的准备”。

对日军而言,南进对英美开战已经“国策化”,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

(占领新加坡的日军)

为了取得战争的主动权,日本在开战之初首先利用与美国的和谈麻痹美军,对珍珠港发起突然袭击,一举解决掉日军南进东南亚最大的威胁。

同时,日军还派出大量间谍以记者、民间宗教人士等身份为掩饰进入东南亚地区“活动”,负责“南方各地军事情报及兵要地理之调查”。

反观英美各国在军事上极其轻视东南亚,当地的防务力量主要是在当地聘请的雇佣兵,他们缺乏训练和武器装备,这样一支“乌合之众”自然很难抵挡得住武装到牙齿的日军,日军顺利席卷东南亚。

(偷袭珍珠港为日本解除了后顾之忧)

02英美各国对日本的绥靖政策

东南亚的迅速沦陷,除了日本的充分准备之外,还与英美各国对日实施绥靖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欧洲局势日趋紧张,英国在欧洲面临着德国法西斯的武力威胁,不愿与日本为敌。

当时的英国外交大臣明确表示用“友善和协和的方法”与日本共处,丘吉尔认为:“几乎不惜任何代价避免同日本发生冲突”。

(丘吉尔)

面对着日本在西太平洋地区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美国从现实利益出发,担心日本侵犯其在东南亚地区的利益,同时希望继续奉行孤立主义,置身事外大发“战争财”。

美国朝野上下对东南亚的紧张局势漠不关心,时刻保持“节制”换取所谓的“和平”,以防与日军发生冲突。

英美各国的步步退让,俨然是东方绥靖主义,这无疑会进一步刺激日军的侵略野心,如同“割肉喂狼”。

(二战期间泰国军官与日本军官合影)

英美各国的绥靖政策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南进”野心,也让日本“看透”了英美害怕战争的内心,加速了进军的步伐。

1940年6月,日本逼迫法属印度支那当局封锁印支与中国的边境;7月又逼迫英国暂时关闭滇缅公路;9月日军借法国兵败之机,强行进驻印度支那北部地区并介入泰国与法属印度支那之间的边界冲突。

1941年7月,日军强行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完成了出兵东南亚的战略准备。面对着日军的侵略态势,英美各国基本上只对日本采取象征性的经济制裁,不愿过分地刺激日本,直到1941年8月1日,美国才宣布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

就在战云密布的时候,英美还对日本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希望通过妥协来达成“和议”,这正中了日军的下怀,为日军赢得了发动侵略战争所需的时间。可以说日本之所以可以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占领整个东南亚地区,其祸根就在于英美各国的一系列对日绥靖、纵容活动。

(“大东亚共荣圈”宣传画)

03英美各国敌视亚洲人民,丧失民心

面对日本不断南进带来的威胁,英美各国继续实行绥靖政策,在远东地区“玩弄”两面手法,一方面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对日本的侵略只作某些谴责,对亚洲人民的抗战只表示同情;另一方面,英美殖民主义者仍然顽固地执行殖民政策,敌视亚洲人民,对东南亚人民要求独立和民主的呼声视若无睹。

对于英美各国的“无情”和东南亚人民的“愿望”日军也看得很清楚,他们打着“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的旗号,鼓吹“解放”和“同享共荣之乐。”

由于自身力量不足,饱受西方列强殖民之苦的东南亚国家把独立的希望寄托在怀有狼子野心的日军身上,幻想借助日军“南进”推翻西方的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在日军蛊惑性的宣传影响下,许多东南亚国家上了日本的“贼船”。

(1943年11月的大东亚会议合影,从左至右:巴莫、张景惠、汪精卫、东条英机、万·韦他亚功、何塞·劳威尔、鲍斯)

在日本的拉拢下,泰国披汶政府与日本达成了秘密协定,许诺只要日本支持泰国收复“失土”,泰国就会在日军的“南进”中提供帮助并允许日本借道泰国进攻新加坡。

1942年12月,披汶政府正式和日本签署《日泰同盟条约》,泰国的亲日派走上了与日本为虎作伥的好战之路。

(1947年日本“侵略”泰国地图)

在缅甸,日军利用英缅之间的矛盾和缅甸民族主义者争取独立的诉求,大力扶植亲日派,进行“泛亚主义”宣传,鼓吹“赶走英军,缅甸独立的时候到了。”

1942年1月4日,在缅甸战役中,缅甸独立军主动袭击英军哨所,充当日军的先导和“援军”。再如在印度尼西亚,苏加诺公开采取“曲线救国”政策,走上了与日本合作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歪路”。

(进攻马来半岛的日军)

英美各国在日本南进过程中采取的凌厉政治攻势面前,不仅没有反思自己的殖民政策,反而敌视亚洲人民,无视他们提出的国家独立、民族独立的政治诉求,对民族主义者采取武力镇压的做法,给了日军培养亲日派的可乘之机,使得东南亚人民单纯地认为日本是帮助东南亚国家独立的“救星”,导致部分极端主义者投向了日军的怀抱。

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东南亚就彻底沦陷,一时舆论哗然。

美国舆论把东南亚军事的失败归结于“帝国主义的内在缺陷和对殖民地人民的剥削”。英国《泰晤士报》则一针见血地指出:马来亚的陷落是“马来亚殖民政府没有扎根于马来亚人民之中”。

英美荷殖民者顽固地推行殖民统治政策,无视人民的呼声,丝毫没有“放权”的“表示”,使得他们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也给了日本“迎合”东南亚人民的机会,在日军的政治、军事攻势面前,东南亚自然而然地易手了。

(装备简陋、战斗力低下的驻缅英印军)

04结语

日本进攻东南亚地区是经过精心谋划的;西方列强在战前对日本实行绥靖政策,为日军赢得了发动侵略战争所需的时间;东南亚国家对日军抱有幻想,在英美荷的“高压”之下为了谋取民族独立而对日本采取了“合作”政策,致使日军南进有机可乘。

(日本势力范围图,红圈是日军侵略半径最大时的势力范围)

英美各国既想保全在东南亚地区的殖民利益,又不愿得罪日本,在日军南进的过程中大力推行绥靖政策。

然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西方列强明显低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就在英美各国认为日本不会分割其在东南亚的“蛋糕”之际,日军恰恰就选择了资源丰富的东南亚“下手”。

由于英美对日的一系列绥靖活动致使日军南进一路顺风,美英日三国在远东的战略地位也发生彻底变化,英美最后也因对日绥靖妥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所以,英美各国在东南亚的失败是自食其果。

那么,你是怎样看待东南亚的迅速沦陷呢?

更多【不易君子】精彩内容请参见:

戴笠是如何从小混混逆袭到军统大老板的?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德国明知两线作战是死结,但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德国战车让波兰明白:你不是渔翁,而是火中取栗的猫|百家故事

库尔斯克会战:反法西斯战争破晓后的第一缕耀眼之光|百家故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