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學校裏的丁香花

——記定遠縣岱山學校董莉老師

安徽定遠·哈錦林

定遠縣岱山學校有一個植根山村獻身教育的好教師——董莉。她就像丁香花一樣有着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爲人謙遜,溫婉賢淑。她2001年廣播電視大學畢業,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找到適合的工作。2002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她走上了三尺講臺,一干就是近二十年,她與教育行業結下了不解之緣。從教生涯中,董莉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熱愛學生,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地奉獻着自己的青春。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也讓她深受學生、家長、同事、領導的讚許。

1.值得依賴的老師

作爲一名教師,無論在任何崗位,她都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將全部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爲已任,志存高遠、愛崗敬業、樂於奉獻,自覺履行教書育人的神聖職責。在三尺講臺上,她認真執行黨的教育方針,教書育人、爲人師表,全心全意做好本職工作。

作爲一名一線的教師,董莉認真備課積極改進和完善教學方法;認真上課,注重多方位培養學生的能力,努力提高全體學生各方面的素質。遇到問題虛心向同事請教;及時批改作業、耐心輔導學生,對學生嚴而有度,與同學們真誠相處,用愛與學生溝通。同學們都認爲她是值得依賴的教師,又是親密的好朋友、值得尊敬的長者。因爲有了愛和喜歡,同學們都比較喜歡上董老師的課。

董老師從小處着手,從學生關心的事尋求最佳教育時機,給學生春風沐浴般的教育。熱愛學生,講究工作方法,工作有計劃、有重點、有總結。重視班幹部的作用,能針對不同時期學生思想的變化採取相應對策。重視不同層次學生的思想轉化工作。她經常與科任老師、家長溝通,使對學生的教育趨於同步。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治能力,多管齊下,分層推進,尤其在轉化後進生的工作中付出了艱苦努力。同他們促膝談心,解決他們生活上、思想上各種實際困難,體現出教師與學生同甘共苦,肝膽相照。精誠所至金石爲開,在董老師的精心教育下,那些留守兒童中的學困生,都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成績。她所帶班級的學生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辛勤的工作必然有豐厚的收穫。2012年,董老師被評爲定遠縣“優秀班主任”,2014年所帶的三(1)班被評爲定遠縣“優秀班集體”,2015年個人被評爲定遠縣“優秀教師”。

教書時間越長,她越感覺自己的知識匱乏,學習自然成爲頭等大事,所以她總是利用工作之餘,多方蒐集材料,閱讀報刊,更新教育理念,瞭解課改的新動向。多年來,董莉持之以恆地主動學習課改理論,掌握《新課標》的基本精神,閱讀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理論書籍,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更好地服務於教育教學工作。積極探索素質教育,撰寫了多篇論文,其中《用愛澆灌花朵》《淺談小學數學語言》《淺談如何轉化小學數學學困生》獲得縣級二、三等獎。

羅丹說“工作就是人生的價值,人生的歡樂,也是幸福之所在。”董老師與學生、家長、教師都能很好相處,共同把工作做到最好。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印證了這句話。2019年被評爲定遠縣優秀少先大隊輔導員、2020年又被評爲定遠縣優秀教育人才。

2.領導的助手,教師的楷模

做一名黨員教師,董莉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不斷地學習、鑽研、進取,走在教師隊伍前列,做時代發展需要的優秀黨員教師。董莉說,我是一名教師,比普通教師多了“黨員”二字,更是倍增了幾分光榮和責任。從教二十年,歷任學校黨支部宣傳委員、少先大隊輔導員、班主任、信息報送員、留守兒童管理員等職務,她始終以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愛崗敬業,勤奮努力,用實際行動體現了言傳身教的優秀品質,在平凡而偉大的崗位上做着踏踏實實的事。

董莉常說,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黨員,我所做的這一切都是每個老師應盡的職責,每個黨員應盡的義務。她始終堅持把“是否有利於學校的整體發展,是否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是否有利於團結,是否有利於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作爲工作的出發點,“以學生爲主體,一切爲了學生”,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搞好服務。她補位意識較強,工作中從不推諉扯皮。她在工作中,時刻注意維護校領導班子微信和學校領導羣衆的團結,不折不扣地執行學校的各項決定,做好學校領導的“助手”。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她時刻提醒自我是一名黨員,要爲教師們起好示範和帶頭作用。她認真嚴謹,謙虛謹慎,刻苦鑽研教學,大膽創新教學改革,教學方法獨到。積極和同教研組的年輕老師,共同探討教學難關。她還用心致力於青年教師的培養,充分發揮自我的骨幹帶頭作用,和他們一起積極參與數學課題研究,成果突出。同時,幫助青年教師加強政治思想學習,積極要求進步,不斷向黨組織靠攏。青年教師說,我們有董莉這樣的好大姐的幫助,我們一定會思想教學雙豐收。

一路汗水一路歌,董莉同志用自我平凡的工作見證了一名教師對教育的執着,一名共產黨員對教育事業的忠誠。2019年獲得定遠縣教體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光榮稱號。

3.孝敬公婆的好媳婦

提起岱山學校的董莉老師,她的公公婆婆及村裏的人們總是讚不絕口,都稱她是孝敬公婆的好兒媳。結婚十七年來,董莉把婆媳關係處理得極爲融洽。從沒有與公公、婆婆高聲說過話,沒有跟他們紅過臉。

2014年,公公檢查出患了直腸癌,2017年又被檢查出肺癌,多次手術,身體極度虛弱。住院期間,穿衣、洗漱、餵飯、按摩等日常護理工作都是她親力親爲,任勞任怨,從不叫一聲苦,就這樣到2019年5月公公去世,她服侍公公近5年。公公去世後,婆婆也就搬來和她們一起住了。衆所周知,現在婆媳關係都是很微妙的,很難相處。而董莉老師認爲:“要想家庭和,媳婦一定要孝敬公婆”。董莉用行動實踐自己的諾言,用真誠和關愛去換起老人的信任。婆婆病了,她細心照料,做飯送湯,給婆婆擦洗,忙裏忙外的,心裏裝的只有婆婆的病疼。鄰里鄉親羨慕說:“有這樣賢惠的媳婦,是前生燒高香了”。同事也稱讚:“董老師是個受人尊敬的人,有女性的品味和修養,有高尚的情操和豐富的內涵,有兒女的孝心和媳婦的賢良,不愧是新時代的有知識的女性”。

家庭裏沒有一點小矛盾是不可能的,只要我們之間多一分諒解,多一分關懷、多一分寬容,家庭會更加和睦、幸福;社會會更加和諧美好。在贍養老人問題上,董莉最常講的一句話就是“父母苦了一輩子,孝敬老人、贍養父母是爲人子女最起碼的標準,人人都要有一顆孝敬父母的心。”逢年過節,哪怕再忙再累,總要給父母裏裏外外換個新,老人家嘴上說不要亂花錢,但心裏卻樂開了花。2018年,董莉被評爲“滁州市師德師風先進個人”。

謹以此文獻給第36個教師節!

作者檔案:哈錦林,安徽定遠人,1959年生,大學文化,退休教師。愛好文學、攝影。作品在報刊及微刊上均有發表,詩詞、散文、攝影作品等參加全國大賽均有獲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