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記者走進薛城區常莊街道,瞭解該街道八個村連片治理創建“九龍泉·美麗鄉村大片區”的成功經驗。

常莊街道藉助省“千名幹部下基層”,樹立全域旅遊的發展理念,實行一村一規劃,構築“大統一、小別致”的規劃新格局,實施了種樓、小辛、東辛、泉頭、西黃、孟莊、水寨、四角八個村連片治理,創建了“九龍泉·美麗鄉村大片區”,加快了農村發展、改善了農民生活、推動了城鄉一體化發展。

常莊街道東依薛城區駐地和新城區,西面是微山湖東岸大平原,水網交錯,土地肥沃,郯微公路和棗曹公路穿境而過,交通區位優越。在此基礎上,該街道大力實施“鄉村旅遊+”戰略,高標準打造了一條集休閒健身、旅遊觀光於一體的九龍灣綠道。綠道東起西泥村,西至薛莊村,全長13.6公里,串聯種樓、小辛、泉頭、西黃、孟莊、水寨等美麗鄉村,沿途水系蜿蜒曲折,鄉村古樸靚麗。同時,針對不同村莊特色,深入挖掘村莊歷史文化、風俗民情和產業優勢,先後完成了13個村的村莊規劃,量身打造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

與此同時,立足小辛、泉頭、西黃等8個村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自然風光、產業發展等現實情況,堅持一村一品,一村一韻,形成了“飲水思源 回味泉頭”“美麗鄉村 幸福小辛”“知青下鄉 思賢種樓”等特色品牌,爲美麗鄉村建設奠定基礎。先後累計投入2600多萬元,改造旱廁1600多戶,硬化道路50.8公里,安裝路燈1900餘盞,粉刷牆面18萬餘平方米,栽植觀賞苗木9.8萬餘株。

據瞭解,爲恢復西部村莊“山水田園”的自然生態,以回灌河爲軸線,打造了“九龍灣”景觀帶,清淤疏浚,拓寬河道,建設橋涵閘13處,砌築護坡19公里,建設休閒驛站5處,構建依山傍水的田園風光。結合農村“四好公路”建設,拓寬提質環鄉路9.6公里,建設“九龍灣綠道”13.6公里,貫通了各村主要道路。

爲了美化道路,對片區綠道兩側進行高標準綠化,沿途栽植垂柳、季桃、油菜花等觀賞植株,配植了柿子、山楂、海棠、木瓜等經濟作物。爲了豐富片區內容,還在周邊節點建有種樓村知青館、陳金河烈士紀念館、九龍灣驛站、若水驛站等景觀節點,並配套建有“興黨之魂、安居之家、思鄉之愁、勞作之樂、健碩之美、治理之道、價值之本”等7個主題文化廣場,既可休閒健身,又能淨化心靈,是羣衆休閒旅遊的好去處,實現了環鄉路快速出行、生態綠道休閒慢生活相結合的農村生活新景緻。(記者 孫明春 通訊員 李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