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疫情依然在世界上蔓延,我國的疫情防控雖取得巨大成就,但疫情依然帶來不小衝擊,很多國家不自覺走上貿易保護主義道路,各國之間相互不信任進一步增加。在這個時代,外循環潛力已經不大,挖掘內生動力,提振經濟已經成爲一種共識。

經濟內循環爲主的時代,我國優勢得天獨厚,原因地球人都知道,我們有14億人口,世界上最大規模的4億中產階級消費羣體。這個是我們搞內循環的最大底蘊。那麼在內循環爲主的時代,我國哪些省發展前景會相對好一點呢?

安徽黃山

首先是安徽。以安徽的優越的地理位置,目前的發展現狀讓人不可思議,安徽有14 萬平方千米富饒土地,6366萬人口。2019年GDP只有37114億元,人均GDP只有58496元,基本和河南相當,不到鄰省江蘇123607元的一半,與浙江的107624元也有很大差距。要知道,以前安徽和江蘇是兩江總督管的地方,那可是明清以來最富裕的地。安徽和江蘇分家後,安徽和江蘇的發展可謂之差距越來越大。

個人認爲,安徽地理條件雖不如江蘇浙江,但緊鄰我國兩個最富裕的省份,安徽起碼也不應該太差。從地貌上看,安徽全省大部分地區屬於淮河以南,也就是說標準的南方省份,且全省大部分地區屬於平原,中國七條主要河流中的長江和淮河穿越全省,僅僅在長江沿岸,安徽就有安慶、池州、銅陵、蕪湖、馬鞍山等主地級市,還有風景冠絕五嶽的黃山,如此優越的條件,安徽發展應該大有作爲,不說趕上江蘇浙江,起碼也應該差不多。

目前來看,安徽的機會來了,這些年,江浙滬產業轉移首選地是安徽,省會合肥由不起眼的城市迅速崛起爲GDP近萬億的知名城市,合肥的迅速崛起其實是安徽崛起的一個縮影,隨着安徽整體納入長三角經濟區,江浙滬的過剩產業將大量轉移到安徽,安徽有6000多萬人口,優越的區位優勢,未來發展潛力不可限量。

河南開封清明上河園

其次是河南。河南的和安徽很相似,中國七條最主要河流黃河和淮河穿省而過,瀕臨中國沿海幾個最發達省份江蘇和山東,距離長三角中心上海也不太遠。除此之外,河南地處中國之中,交通區位優勢可謂之得天獨厚,鄭州的米字型高鐵讓各省眼羨不已,鄭州北距北京600多公里,西距西安500公里,西北到太原400多公里,西南到重慶1000公里,南下到武漢400多公里,沿武漢南下可達長沙、廣州、深圳等長三角發達地區,東北距濟南500多公里,東南到南京、合肥距離不超過600公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無疑給河南發展插上翅膀。

除了交通區位,河南還擁有四大優勢,一是人力資源優勢,擁有1.1億人口,發展最終還是靠人實現,巨大的人力儲備使河南發展有了更足底氣,有人有就消費能力,經濟發展自然動力十足。二是豐厚的歷史文化優勢,我國八大古都,河南有洛陽、開封、安陽、鄭州四大古都,除此之外,河南還有、南陽、商丘、濮陽、南陽、許昌等歷史名城。三是國家中心城市優勢,以鄭州爲中心,分佈着洛陽、許昌、新鄉、焦作、開封、平頂山、鶴壁、漯河等實力較強地級市,這些各具特色的城市支撐着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的飛速發展。四是糧食主產地優勢,河南小麥產量佔全國的1/4,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糧倉,工業發展雖然重要,但沒有糧食一切都是空談,手中有糧,心裏不慌,在後疫情時代,河南的糧食產業必然大有作爲。

除了安徽和河南,西未來發展潛力也不錯,雖然廣西是目前最窮的沿海省,但最窮也沿海,靠海就有內陸省份沒有的資源,且廣西與東盟聯繫緊密,隨着國家與東盟關係不斷發展,廣西的地位會越來越重要。畢竟現狀東盟已經成爲我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了,看好廣西。新疆未來發展潛力也不錯,新疆面積等於十個河南,如此大的地盤就是最大的資本,尤其是喀什已經成爲國家級經濟特區,未來發展潛力不可限量。

可能有人問,陝西、河北、吉林、遼寧、江西、湖南、貴州、四川也應該不錯啊,是的,隨着東部沿海省份發展到一定階段,發展速度自然會慢下來,而內陸省份自然會有較大發展。所謂發展潛力,只是相對而來說,一段時期和時間的預測。其實每個省都有自己的特色,你追我趕的情況屬於正常現象,畢竟共同富裕是我們的夢想,祝福偉大祖國繁榮昌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