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簡陽市東溪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把“鞏固提升”作爲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突出資源整合,發揮集合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全力推動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和農商文旅融合發展,不斷提高脫貧質量,鞏固脫貧成效。

數說變化

東溪街道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76戶1023人,省定貧困村2個;2017年全部實現“村摘帽、戶脫貧”。2016年,實現脫貧戶人均純收入4015元。2017年,實現脫貧戶人均純收入8211元。2018年,實現脫貧戶人均純收入10787元。2019年,實現脫貧戶人均純收入11602元。

東溪街道檸檬產業

01

現場直擊

發展立體生態農業,勾勒美麗田園風光。近日,東溪街道龍溪村800畝檸檬即將迎來豐收季,每棵檸檬樹上都掛滿了青色的果子,散發着淡淡的清香,檸檬樹下套種李子、桃子、枇杷等果樹苗同樣長勢喜人,村民們在果園裏管護果樹,忙碌的身影點綴在這片青山綠水的土地上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田園風光圖景。

龍溪村入駐合作社通過電商平臺零售,將檸檬批發到安嶽等地深加工,製作成檸檬幹、檸檬茶、檸檬面膜等產品,出口到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年收入300萬元左右。同時,檸檬林裏套種有800餘畝李子、桃子、枇杷等果樹苗,市場估值已達2000萬元。產業的蓬勃發展,讓當地脫貧戶、農戶實現了土地流轉有租金、進園務工有薪金、入股分紅有股金、集體經濟有收益的共贏局面。

此外,龍溪村還利用這片檸檬林,採取“黨支部+幫扶單位+駐村工作隊+合作社+脫貧戶”的方式運營,採用“引進良種、生態散養、分區輪牧、封閉管理、全進全出”的生態自然循環模式養殖,以蟲、草、糧爲食,發展林下檸檬雞立體農業。前期試養的500只檸檬雞,正式開賣一週時間便脫銷,反饋很好。

02

脫貧故事

勤奮苦幹貧困戶變身當老闆,負責養殖的脫貧戶樊羣花短短几個月就增收1萬餘元,入股村民增收近2萬元,村集體獲10%的管理股份。

樊羣花正在餵養綠殼蛋雞

幾年前,樊羣花丈夫嚴玉明因車禍受傷,無法乾重活,土地流轉後,只能在妻子的辛苦勞作下,一家人靠種幾畝蔬菜過日子。可家裏小兒子纔讀小學,還有一位近90歲的老父親,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

2019年,村上開始利用成片的檸檬樹試養500只林下“檸檬雞”,樊羣花成了首位替村上養雞的養殖員。起初,樊羣花沒有養雞經驗,村上便聘請技術員上門指導,對於養雞過程中的每個環節,樊羣花都虛心請教。幾個月後,“檸檬雞”開始出欄,一週後便脫銷了,憑藉着喫苦耐勞的苦幹,樊羣花領到工資1萬餘元。

這首批500只“檸檬雞”的搶手程度,也讓樊羣花看到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子。今年,樊羣花主動找到村上,提出要自己當老闆,養殖800只綠殼蛋雞。截至目前,通過抖音直播、網絡銷售等方式已吸引消費者認購200餘隻雞,5000餘枚蛋,獲得收益3萬餘元。

脫困戶新居

03

基層實踐

強化責任擔當,全面推進扶貧項目建設,項目扶貧是脫貧攻堅的主要抓手,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關鍵舉措,也是從“輸血扶貧”轉向“造血扶貧”的重要體現。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東溪街道建立項目專班,強化責任擔當,切實扛起脫貧攻堅政治責任,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幹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作風,全面推進各類扶貧項目建設。“這邊是對老村委會後邊空地進行農家樂改建,那邊是兩橋之間龍溪河兩岸景觀進行打造……希望通過對公共服務設施、基礎設施的完善,改善鄉村旅遊的基礎條件,爲龍溪村發展鄉村旅遊提供基礎保障,把這裏建設成爲‘看得見青山、記得住鄉愁’的美麗幸福鄉村。”東溪街道有關負責人說。

2016年以來,東溪街道累計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180.89萬元、幫扶資金969.2萬元,不斷強化項目推進。貧困村共黑化和硬化村道、社道、生產便道約45公里,安裝太陽能路燈180餘盞。貧困村流轉土地2400餘畝,發展大棚蔬菜、花卉、中藥材、檸檬、李子、桃子和養殖等產業,實現了“土地流轉有租金、進園務工有薪金、入股分紅有股金、集體經濟有收益”四方共贏局面,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累計增加54.81萬元,2個貧困村均被評爲簡陽市鄉村振興連片發展示範區。

【來源 簡陽發佈 編輯 許倩 王雯麗 審覈 鄭玥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