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這個形勢下,相信很多人都會有各種壓力出現。錢不夠、丟工作、被孩子折磨、家庭不睦,各種各樣讓你煩心的事情層出不窮。

壓力這種事,除非我們主動去處理它,否則便會經常出沒在你身邊。好在我們可以接觸到各種各樣緩解壓力的方法。今天就和大家分享10個簡單易行,不會引起更多壓力的辦法。

我們一旦感受到壓力,通常會把它們往嚴重了估計,會覺得到處都是壓力。如此依賴,就會覺得自己無處躲藏,於是坐立不安、焦慮煩躁,無法安靜下來。壓力所引起來的這一系列東西都只是我們的感受,而我們實際要做的是找到真正讓我們產生負面情緒和緊張行爲的壓力源。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拿出一張白紙,把你所有可能面對的壓力都寫出來,包括你的待辦工作、要處理的家事、要買的東西、近期犯過的錯誤等等。

梳理的過程,實則就是讓自己冷靜、恢復理性的過程。有時候壓力並沒有那麼大,只是我們在對它進行防禦的時候會誇大它,這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本能反應。

當你理清楚壓力源之後,將它們分類,哪些是你可控的,哪些是你無法掌控的。

老闆的工作節奏、同事的爲人處事風格,你是無法控制的,但你可以嘗試去控制自己的應對方式以及和他人的交往模式。

而一個正在交付中的項目,你自己負責的那部分工作則是可控的,那麼就努力去完成它。面對壓力,最可怕的就是試圖去掌控那些你根本無法掌控的事情。

我們要做的,就是在所有這些分好類的壓力源中,找到可控的事件,並持續做下去。這樣,你就能夠從壓力造成的失控中回來。

雖說我們很難愛上工作,連360的大佬周鴻禕都說:“誰如果能夠真正做到快樂工作,平衡好家庭和工作的關係,我就叫他一聲大爺”,足以見得我們和工作的關係,有時候並沒有想象得那麼好。

也正因如此,我們面對工作帶來的壓力總是容易很被動。那麼,在你的工作中尋找到一兩個感興趣的點,堅持做下去,就會適當緩解壓力。

當然,最好在工作之外培養一些興趣,這些興趣可以幫助你積攢心理能量,以便更好地應對工作和生活帶來的壓力。

羅志祥爲什麼會擅長時間管理,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是他從中受益了。那麼正向反饋,也許就堅持下來了。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時間管理,但這個事兒重在實踐,聽再多的課程永遠不去做也是沒有任何用的。所以,哪怕是拿出一個小本本,每天將待辦列出來,選出3件最重要的事情去集中精力做,這也是時間管理的實踐。

一種減少壓力的方式,很難解決你遇到的所有問題。比如說,你和家裏人吵架,你可以選擇暫時獨處,冷靜一下。但是,如果你正在開會,這種方式就沒有辦法幫助你了。

由於壓力涉及各方各面,所以我們要經常去“修煉”一些應對壓力的方法。

每週花半小時到一小時回顧當週經歷的事件,看看你能夠在其中收穫什麼。假設每週的會議讓你痛苦不堪,那麼你不妨做個總結,開會的時長和輸出結果,是否成比例?這些壓力有哪些是你可以處理的?這些會議裏面如果沒有你,是否能夠順利進行?

如此一來,你會發現也許有些壓力原本就不是壓力。

我們對於壓力的感受,部分取決於我們當前的身心狀態。也就是說,當我們狀態好的時候,壓力大也覺得沒什麼;但是當我們狀態不好時,對壓力的評估也會不準確,會覺得再小的壓力也成了負擔。

所以,如果你平時睡眠不足、缺乏運動,就可能會更容易感覺到壓力,要及時調整狀態了。

關於界限,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可以簡而言之一句話,就是給自己留出空間。有一句話是:缺乏社交的生活是一種缺憾,但缺乏獨處的生活則是一種災難。不要讓自己一直沉浸在社交裏面,雖然這對於一個人的職場發展是必要的,但不意味着你要不能自拔。

所以,適當和他人保持距離,明晰你的邊界,那麼就會屏蔽掉一些不必要的壓力。

有心理學家曾提到,擔心是通過思考來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的一種方式,而關心則是在採取行動。

例如當你擔心客戶方會有變動不簽約,這就是一種對壓力沒有用的反應,內心戲解決不了實際問題;而當你有了擔心之後,採取行動去關注簽約過程,做一些保障措施時,就是關心了。

擔心是想法,關心是行動。

如果你總是希望做到不出錯、必須出彩,那麼你的壓力只能越來越大。完美主義所帶來的好處固然重要,但也會讓你陷入停滯不前、糾結細節的怪圈中。

由此,便會給你帶來焦慮、疲憊等等一系列的感受。有人說,完美主義會阻礙成功,並且通常是通往抑鬱、焦慮、成癮和生活癱瘓的捷徑。

所以,克服完美主義,也很重要。

關於壓力管理的方法真的太多了,我們需要做的是在衆多方法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並勤加練習。

這就像我們平時健身,實際就是希望體魄更加健壯,抵禦可能到來的疾病壓力。

文|鴕鳥說話

圖|colorhub.m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