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魚,肯定有個學名,但很多地方就直接把它叫做剝 皮魚(或者是薄皮魚?)不知道你是否見過,聽過?

這種魚不大,手指長短的一條,扁扁的,沒有鱗,鰭只有一點點,差不多淨是肉。收拾起來極爲簡單,沖洗一下,弄乾淨水分,下到大油鍋一炸,炸酥掉,炸透掉,起鍋撒點椒鹽面,連魚骨都能嚼嚼喫掉。

這個魚做來喫不費事,不用收拾魚肚子什麼的,裏頭什麼都沒有,只有肉,買到的時候也就只剩三分之二的魚身,魚頭整個是去掉的,連魚鰓也去掉了,只要照着切口的兩個部分,剝去還粘連着的黑色滑膜就可以了。讓小孩子打下手,都能處理得很乾淨。

不過,這要是現在想起來,就覺得是不是不太好這魚?把魚頭都去成這樣了,是不是因爲這些部分不能喫?那爲什麼不能喫呢?好像記得是因爲是從海里起來的,所以怎麼怎麼了來着,忘了。

反正當時只管好喫,不去細想。及至後來見到完整的魚,魚頭好好的在上面,奇奇怪怪的大腦袋安着,就完全認不出來了,不知道這到底是什麼魚,不知道該怎麼喫了。

這種魚炸出來,裝在個盤子裏,說是菜,其實大多是飯前就被喫得差不多了,掛着炸酥的花椒顆,香脆又綿,綿的是肉,脆的是外皮和魚鰭和魚刺。冷了也喫得,是植物油炸的,不會膩起來。現炸出來略冷冷,喫起來是脆的,擱到飯後再喫,就有綿了,但也好喫,只是魚刺就要多小心一點了。

有些地方也叫它無 頭魚,耗兒魚。有一種耗兒魚火鍋,幹椒香香辣辣紅紅彤彤鋪滿一個大盆,底下全是耗兒魚。乾鍋喫,炸喫,煮火鍋喫,都行。記得偶爾會喫出一點苦味來,覺得是不是中毒了,下意識看看魚,顏色很正常與其他也無異,會猶豫要不要繼續喫,當然小孩子一般就繼續喫了,讓着那個部位喫,就像啃蘋果啃到酒掉的部分,會繞過那個部位,接着啃。到現在也不知道是爲什麼有的會有點苦?也並沒有興趣去搞清楚。

這魚當時好像流行於離海較遠的內陸地方,不知道海邊的朋友們也喫嗎?怎麼喫呢?

除了叫它無 頭魚、剝 皮魚、薄皮魚,耗兒魚,還有什麼其他什麼叫法嗎?應該很多吧。

(圖片整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