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觀看文松與蔣夢婕的一個小品節目《愛情證明》時,裏面的一個細節讓人捧腹又使人深思之後感到豔羨。

兩人飾演一對大鬧離婚的夫妻,蔣夢婕鐵了心決定離婚,而文松苦苦哀求。當蔣夢婕掏出所有辦理證件時,卻發現唯獨缺少了兩人的結婚證,之後才記起,原來結婚證在結婚那天被文松扔到了海里。小品的結局兩人重歸於好,並且雙雙將新辦好的結婚證再次扔向海中。

這一令人啼笑皆非的“神操作”,成爲了整部作品最浪漫的亮點。

對於兩個相愛的人,結婚證的那一頁紙無疑是對兩個人愛情的最重要的見證。情緣既定,若非離婚,那一頁紙還有何存在價值?在現實中,這一舉動也真實存在,它來源於一個同樣令人暗生豔羨的愛情故事。

一、兩小無猜,孩童時期的純潔愛戀

1895年10月10日,在福建漳州的一個牧師家庭,一聲清脆的嬰兒啼哭打破了這個家庭的寧靜。全家人激動萬分,以最溫暖最燦爛的笑臉迎接着這個小傢伙的到來。

他就是林語堂。從此,這種招牌式的家族笑容影響了他的一生。在林語堂的記憶中,家庭成員之間相親相愛,尤其是父親,對子女更是傾注了自己一生的疼愛。根據林語堂回憶,父親是一個天生的“樂天派”,十分幽默,富有想象力。正是因爲有了這個隨和又樂觀的父親,才造就了日後大名鼎鼎的文化大師林語堂。

童年的時光總是簡單快樂,童年的愛戀也最是懵懂純潔,孩童時的林語堂便與初戀情人賴柏英相遇了。他們來到河邊,一起嬉鬧玩水,一起捉魚捉蝦。

他觀察到一隻蝴蝶停留在柏英的頭髮上,一動不動的,居然如此溫順。和柏英在一起,做任何事都是如此快樂。他們還喜歡一起爬山,一直爬到山的高處。

每當到達頂峯時,林語堂總是若有所思,他想走出大山,去看看山後的世界。這個小小的夢想在他的心中生根發芽,支撐着他孜孜不倦地努力求學。

終於,1912年,林語堂走出了大山,考入上海聖約翰大學。這段純潔無瑕的“愛戀”也隨之畫上句號,但是林語堂並沒有因此忘記賴柏英,在他的一生中始終對她念念不忘,併爲她寫下了一部自傳體長篇小說。

正是因爲賴柏英的出現,完整了林語堂的童年。那一抹美麗純淨不容褻瀆的倩影,帶給了林語堂一段揮之不去的美好歲月。

二、才子佳人,無奈天各一方

步入大學的林語堂才氣過人,在學校拿得不少獎項。當時的女生們都對林語堂仰慕不已,其中就有他日後的戀人——陳錦端。陳錦端在聖瑪麗女校學習美術,與林語堂的學校僅僅一牆之隔。

美若天仙,這是林語堂對陳錦端發自內心的評價。才子佳人天作之合,他們的交往自然而然展開。他們在一起談論文學,談論理想。他要寫書,讓全世界都知道他的名字;

陳錦端

她要作畫,把人世間的一切真善美統統畫進去。對他們而言,愛情不僅僅只有眼前的他/她,還有他們共同嚮往的理想與遠方。

他們的愛情甜度極高,林語堂對陳錦端似乎有說不完的情話,愛情是那樣的純粹與美好。他們不考慮門第和出身,果斷拋棄門當戶對的傳統觀念,好像只要有了愛情一切都不要緊。可是,一場暴風雨正等待着這對對未來充滿無限幻想的情人。

陳錦端的父親得知女兒與林語堂戀愛的事情,是極不情願的。陳家是當地有名的富豪人家,而林語堂家境普通,甚至求學的費用也是靠朋友資助的。陳父不願自己的女兒日後受苦,果斷決定要女兒與林語堂分手。

他們最終沒有再相見,陳錦端不知道如何面對昔日戀人。林語堂心中的苦楚不言而喻,愛而不得的痛苦彷彿撕裂了林語堂一般。

與陳錦端的分手給了林語堂沉重的打擊,曾經說好的天長地久,如今卻遠隔如山海。然而,此時的林語堂不知道,命中註定的那個人正向着自己慢慢靠近......

三、命運眷顧,命中註定終成眷屬

爲了彌補給林語堂造成的傷痛,陳父將鄰居廖家的二女兒廖翠鳳介紹給了林語堂。廖翠鳳對林語堂早有耳聞,自然是一見鍾情。但是林語堂的心中,滿滿都是陳錦端,他的眼裏再也放不下任何女子。但是礙於情面,林語堂還是試着與廖翠鳳接觸,試圖從失戀的陰影中走出。

可是,前任的威力總是巨大的。林語堂始終放不下陳錦端,對這段看不見希望的失敗戀情依然抱着一絲幻想,再加上廖家也算是富賈之家,林語堂害怕再次被拒絕,所以對廖翠鳳始終沒有一個明確的態度。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兩人還是成功地走到了一起。但是,廖翠鳳的母親卻以和陳父同樣的理由,企圖阻撓這對有情人。

然而,廖翠鳳不是陳錦端,她有着陳錦端所沒有的果斷與堅持,對於母親所謂的門當戶對,廖翠鳳義正言辭地反問,便讓母親啞口無言,只好遂了女兒的心意。

林語堂內心百感交集,他驚訝於她對愛情的堅持與執着,面對阻撓,她沒有繳械投降,而是勇敢地站在自己這邊。他知道,這輩子,就是她了。

1919年1月9日,林語堂與廖翠鳳結婚。結婚時,林語堂做出了一個非常奇怪的舉動,他當衆把結婚證書一把火燒掉了。因爲結婚證書只有在離婚時才需要再用到。

這件事在之後也成爲文學界的一大美談。這是林語堂對婚姻從一而終的決心,他不會忘記這位女子當初選擇自己的果斷與執着,不會忘記這位女子拋卻所謂的門當戶對而義無反顧。事實證明,林語堂與廖翠鳳的決定是正確的,他們用自己點點滴滴的生活小事書寫了那個時代又一動人的愛情故事。

婚後,廖翠鳳陪同着林語堂到哈佛大學留學,攻讀碩士學位。在美國的日子是拮据的,助學金的停止供應使得林語堂的生活更加困苦,只能攜家帶眷輾轉奔波。日子雖然清苦,但是廖翠鳳毫無怨言,她當掉了自己的首飾,爲林語堂籌集求學資金。這一舉動使林語堂非常感動,更加珍視眼前的女子,內心對陳錦端的愛戀也漸漸地放下。

四、求學之路,我陪着你一起走

對林語堂而言,日子的清貧算不上什麼,有廖翠鳳的陪伴使得每天都是甜蜜的回憶。不論是在生活上還是求學道路上,廖翠鳳都給予林語堂強大的支持。

在博士論文考試的最後口試階段,林語堂需要完成一連串的輪番答辯。廖翠鳳挺着孕肚焦急地等待丈夫的歸來,十二點時,林語堂興高采烈地出來,結果自然是考覈合格。廖翠鳳當即在大街上給了林語堂深情一吻,這一吻昭示着林語堂學生時代正式落下帷幕,他也獲得了萊比錫大學的語言學博士學位。

此後,林語堂開啓了真正的文學創作道路。作爲腳踏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一大學者,林語堂融匯了中西方各自的文學創作特點。

他的文風有別於其他作家在當時的戰鬥文風,他站在現實的高處,以自由主義的精神筆觸寫人世間的智慧文章。

與衆不同的是,他並沒有採用慘淡的筆墨,並沒有一味地痛心疾首地控訴,他傳承了父親難得的樂觀與豐富的想象力,堅持東西方的幽默趣味,拓寬了現代散文的審美空間,另闢蹊徑,對當時的文壇和讀者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林語堂在創作上沒有受到中國傳統禮教的多方面束縛,他對於傳統中壓制人的那些因素也看得更爲達觀,同時,歐美留學期間的自由和民主的空氣也給予他一定程度上的薰陶感染。他的散文是半俗半雅、亦莊亦諧的,他總是用一種悠閒的心境來觀察世間百事,用平淡的話語去讚揚他認可的事物,他的文字自然流暢,自有一番意趣。

林語堂用跨文化的語言去表述他所理解的世界,通俗易懂、雅俗融合,寫出了智慧與快樂並存的生活哲學。因此,他的文字,他的思想,是屬於21世紀的,具有明顯的先進性和啓發性。

毋庸置疑,林語堂獲得的影響力是巨大的。而這一切,與默默陪伴着他的廖翠鳳是分不開的。

五、情比金堅,攜手抒寫金玉良緣

1969年,林語堂和廖翠鳳結婚的半個世紀。這個廖翠鳳陪伴支持了半個人生的男人,此時已是聲名大振。在金婚紀念晚會上,林語堂送給廖翠鳳一個手鐲,上面刻有《老情人》這首短詩。

對林語堂而言,正是因爲有廖翠鳳始終如一的陪伴,使他從來沒有感覺到生活的“苦”。在他與廖翠鳳共同生活的那些日子裏,他始終以寵愛包容着這位女子,他寵愛她的直爽不做作,寵愛她的大度不計較,甚至在孩子面前,她依然平淡地介紹着陳錦端給他們認識。

林語堂一生創作了大量的作品,並且兩度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在他巨大影響力的背後,是廖翠鳳對他的悉心照顧。她爲他生育了三個女兒,家庭的和睦與溫馨也使他的文學奮鬥之路充滿動力和幸福。

有人好奇他們“金玉緣”的祕訣,夫婦倆只有“給”與“受”兩個字。他們從不計較對方能夠給予自己多少,而是相互把能給對方的儘量全奉獻給對方。他們一生總是在互相包容,甚至在包容的時候依然把對方當成一個孩子,不會指責,不會爭吵,好好珍惜着已經擁有的眼前人。

賴柏英和陳錦端,她們是林語堂心中一抹耀眼的存在,但是他更願意將她們放在自己的心底,然後和真正值得在一起的人好好生活。

年輕時的廖翠鳳面對愛情,她果斷;婚後的她,悉心經營來之不易的婚姻,她溫柔;在林語堂文學創作的道路上,傾其所有、不離不棄,她無悔。不管是性格還是家世,兩人極爲不相配,卻濃情蜜意地愛了一輩子。

林語堂是幸運的,當命運之神割斷他與陳錦端之間的緣分時,他遇到了廖翠鳳,這位豪門小姐用包容和深愛感染着林語堂,把這場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經營得感人至深。

那燒燬的結婚證書,正是兩人對愛情海枯石爛的追求與踐行。現代人常說的男人有錢就變壞,無非是由於社會的日趨浮躁與人心的日漸浮動。一段幸福長久的婚姻,需要的是兩個人共同努力,互相珍惜,彼此忠誠,攜手陪伴。

感謝林語堂遇到廖翠鳳,成就今日大名鼎鼎的文壇學者,感謝廖翠鳳遇到林語堂,書寫人世間又一段纏綿悱惻的動人愛情。

餘生,願我們都能像林語堂和廖翠鳳,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找到人生中命定的老情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