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着舊大炮。

我看着舊大炮。

不必說誰是導演,誰是男主角,劇情是什麼,愛情劇是什麼,感情是什麼,我們從票房和馮小剛就知道了。

既然戲裏沒有多餘的人物和細節,臺詞也很精緻,那麼我想寫的也沒有多餘的關鍵詞:規則和危機。

首先,我將從劇中的兩個小細節來解讀它們。

一個是殺鸚鵡,我認爲,這是對自我馴化規則的殺戮。

一個是鴕鳥的逃跑,我認爲,這是一個自我遏制的危機。

它們是人的隱喻。

如果劉燁的規則被扼殺,他那老套的老套作風就會受到約束,會發生什麼?

六爺的危機逃走了,他的不滿被公佈了,會發生什麼?

兩個字,奮鬥。

正是因爲他的奮鬥,才引發了兩代人、兩個時代的各種矛盾,誰的青春是勇敢的,誰的血是鮮紅的,但是,介入時代,和年齡相差,是一場鬥爭,當我們的熱血與你的血發生衝突,當我們的世界與你的世界對抗時,哪一方的堅持是哪一方的權利,但卻是對方的鬥爭。

電影《老爹》是一部規則與危機矛盾的熱血劇,中年危機之下,那些曾經熱血澎湃的老炮,凸顯了他們奮鬥的深度和對過去理想的堅守。

他們的奮鬥不被理解,他們的堅持也不被理解,因此,這一代和下一代之間、他們的時代和今天的時代之間存在着許多矛盾。

看來這場激烈的戰鬥註定要發生,結束了,從那時起,一切都超越了過去的規則,遵循了時代的新規則。

至於規則,我們總是聽老一輩批評下一代,老一代批評下一代不懂規矩是老一代的成語,大多數下一代人不會接受這套規則,他們覺得應該遵循舊規則。

可見,規則是歲月的產物,規則本身就是一種複雜。

規則無處不在。

六爺罵了那個問路的年輕人,說應該有規矩,六爺打城管執法,說有規矩,六爺說兒子不是教父的錯,這是規矩,六爺借錢給兒子是規矩,我們相處時應該有規矩,朋友幫忙應該有規矩,義和脾氣都要有規矩,男人和女人都應該有規矩,處理事情要有規矩,大人物和普通人在討論事情時應該有規則。

所有這些規矩,都是劉燁歲月的精髓,一種嚴格,一種規範,一種血脈。

一個古老的槍支概念和法律。

規則似乎是劉燁人生的烏托邦,因爲它的存在,他對整個世界都是慷慨的。

規則看似可以帶來秩序,但實質上,它只會刺激衝突,引起規則制定者的恐懼和危機。

至於危機,我們都知道,當我們處於困境時,焦慮支配着我們,使我們嚴重失去平衡,沒有人會想到這種強烈的負能量,導致危機的是規則,而不是規則。

危機無處不在,六爺被別人稱爲叔叔,他很生氣,他不到60歲時就覺得自己不是叔叔,這是個年齡危機,六爺表達愛意,原本是發自內心的,但內心卻不是發自內心的,這是一場健康危機,六爺二千賠償車刮傷被嘲笑,這是一場財富危機,柳葉的老頑固們悄悄地去修理名車的舊漆,這就是新知識的危機,六爺和兒子不能在一起說,這就是代溝危機。

六爺堅持的規矩也很痛苦,但他不肯說,說,理想的狀態就會消失。

不是所有的人,今生都會經歷這樣一個時刻:常常恐懼風暴,危機密集,終於爆發,終於平息,劉燁在冰封的湖面上最後一次血淋淋的散步是所有危機的集合。

如果用六人的生活來關注,規則就是烏托邦,危機就是烏托邦的冷卻和破滅。

不過,我還是寧願相信他有足夠的血融化冰,而不是被冷落。

電影的結果,也符合我們的願望。

影片最後,馮小剛飾演的張學軍在相信兒子、女人、哥哥和社會的血法規則後,穿上軍裝,手持軍刀,獨自前往冰封的湖邊,他的最後一個充滿了鮮血,他衝破了各種危機,舉起刀朝自己跑去,那一刻,電影停了下來,堅持我的願望我們。

我還喜歡看到張學軍站在自行車上,跟逃到街上的鴕鳥一起跑,並說:“快跑,別讓他們抓住他們,”那是他突破自己,也暴露了自己,是爲了找到自己。

因爲,危機是暫時的,無論危機有多大,都不應該是生命的最後一塊冰,如果熱血和閱歷豐富,危機不出現,也許這就是人們生活在這個世界時應該相信的烏托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