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電影很難走出去。

內地狂攬50億的《戰狼2》海外票房僅1500萬美元,內地收穫30億的《美人魚》海外票房也不過1900萬美元,爲什麼國產電影不受外國人歡迎?

1

影視劇是國家文化輸出工作中極爲重要的一環。

這幾年,雖然國產電視劇《僞裝者》《琅琊榜》《甄嬛傳》等,在日韓頗受歡迎。但是國產電影在國外,幾乎可以說是"一部能打的都沒有"。

《戰狼2》是內地電影票房奇蹟,登頂電影票房榜第一,主演吳京憑藉此劇拿下百花影帝、華表影帝。名聲大噪之後,《戰狼2》"出口"海外,在歐美多個發達城市陸續上映,然而票房卻不盡如人意,在海外華人的鼎力支持下也不過1500萬美元。

《美人魚》有周星馳的金字招牌加持,張雨綺性感出演,雖說評價有好有壞,但成績頗爲亮眼。這樣一部熱門電影,海外上映後卻僅斬獲1900萬美元。

與之相對的,《復仇者聯盟4》內地票房42.5億,《速度與激情8》26.71億,《海王》19.97億……這番對比相當慘烈。

進口電影在內地市場瘋狂"撈金",出口電影在海外市場卻無人問津。

2

是國產電影太差勁,還是海外觀衆有偏見?

國產影視業發展落後好萊塢至少五十年,這是一個客觀事實。當美國人沉浸在《亂世佳人》費雯麗的驚世容顏中時,汪精衛正琢磨着投敵,陝甘寧在策劃着搞生產,自貢市剛剛設立。歐美人民看多了經典好片,對"中國出品"不感興趣也是正常的。

《戰狼2》代表國產商業電影最高水平,放到歐美就是"just so so"。

其次,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的興趣通常集中在武俠片、動作片上,像《臥虎藏龍》《英雄》《霍元甲》等電影在海外知名度尚算不錯,成龍、李連杰在歐美影壇的地位也挺高。但21世紀以來,國產武俠片日益沒落,國產動作片青黃不接,逐漸失去海外市場。

文化的壁壘也實實在在的存在。歐美人freedom慣了,不懂什麼叫集體主義,什麼叫集體利益凌駕於個人利益之上,有時中國觀衆感動的點在外國人看來難以理解。

3

對於一部在國內叫好又叫座的國產電影來說,走出國門後票賣得不好,是一件丟臉的事情嗎?《戰狼2》在北美的票房不及國內票房的零頭,就說明它不配被稱之爲"好電影"嗎?

也不能這麼說。

以前我們的電影人太把海外的評價當回事,好像不卯足了勁討得外國觀衆歡心就很失敗。每個國內的頂級演員都費盡心思往好萊塢鑽,非要博個"國際影星"的名頭才顯得高大上,從鞏俐章子怡到成龍李連杰,都有在好萊塢打醬油的經歷。

隨着國內電影市場的蓬勃發展,《泰囧》一舉開啓10億票房階段,中國電影人終於將重心挪回了故鄉。與此同時,歐美電影也想在內地市場分一杯羹,鋼鐵俠都親自來上海宣傳漫威電影了,真·向資本低頭。

當然,如果一部國產電影能在海內外皆取得驚人成就,那這是件了不起的事。實在討不了海外觀衆的歡心,倒也無需勉強和嘲諷。

相關文章